中国戏曲的起源 临漳郭小屯坠子戏的起源!
郭小屯坠子戏
称勾镇郭小屯村坠子戏,因该村盛行坠子戏、坠子曲艺而方园百里闻名。
郭小屯村的坠子戏历史较久。早在清代嘉庆元年(1796),坠子戏就已在该村流行。当时是老艺人柳茂林的高祖柳丁奎(1749年生)从安徽一带学来的一种民间小调,后几经传唱和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郭小屯坠子戏。1948年,经柳茂林等老艺人的努力,把坠子戏由过去的打地摊说唱搬上了舞台中国戏曲的起源,称为化装坠子,使这种曲艺形式发展为舞台戏剧,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十分浓郁的坠子戏剧、曲艺的艺术氛围。从那时起,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全村学唱坠子戏的人较为普遍,全村上至80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大都会哼上几句坠子腔。据不完全统计,仅全村会演唱、说唱几段坠子折子戏或几段坠子书的人数,目前已占全村总人口的 80% 以上。
该村现有坠子曲艺班 20个中国戏曲的起源,从业人员约380名,坠子剧团12个,演职员500余人。他们常年在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演出,每年演出千余场,观众达15万余人次。为了便于在农村流动演出,郭小屯村还自行组装了10台机载流动舞台车,直接把坠子戏曲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2007年6月,郭小屯坠子戏作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国戏曲的起源,被河北省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