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内容提要:《穆桂英挂帅》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颠峰之作,是京剧优秀剧目之一,倾注了梅兰芳大师毕生的艺术功力。本文以第五场“接印”为重点场次,从唱腔、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剧目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梅兰芳穆桂英挂帅艺术特征梅兰芳(1894.10.22——1961.8.8)是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大师。他所创立的梅派京剧表演艺术是当今中国人民最为熟知和喜爱的艺术流派,他一生收徒115人,程砚秋、张君秋等许多名家都是他1919年多次先后出访日本、美国和前苏联,把京剧播撒到世界上,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体系之一的梅兰芳表演体系。据有关材料统计,梅兰芳一生排演过一百七、八十个剧目。《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一生最后排演的一个经典剧目,是五十多年前(1959《穆桂英挂帅》进行艺术分析,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学术价值。一、关于《穆桂英挂帅》创作背景1、剧目选材的思想性:1959院长兼党委书记马少波同志提了出来豫剧穆桂英挂帅完整版唱词,谁知马少波的意见和他一样。过了不久,马少波把一个油印的新剧本豫剧《穆桂英挂帅》送到梅兰芳手中,梅兰芳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梅兰芳早年曾演过《穆柯寨》和《大破洪州》,那都是穆桂英青年时代的故事,但没有演过老年穆桂英挂帅的戏,虽然也曾几次看过豫剧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心中早有移植豫剧的想法,但都没有机会实现。

现在有了马金凤的本子,改编移植它,正是自己心里埋藏了多年的愿望啊!一个成功的、伟大的艺术家的创作总是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期望相联系的,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以鼓舞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志。《穆桂英挂帅》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杨家将世代忠良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梅兰芳在庆祝国庆十收稿日期:2012—07—25中图分类号:J617.13文献标识文章编号:1008—2530(2012)04—0112—14作者简介:钱国桢(1937一),男,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112万方数据钱国桢: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周年之际进行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更体现出梅大师的思想境界和先进的艺术观。2、剧本改编与演出:梅兰芳1959月19日加人中国共产党。7一个戏曲演员,过去演了几十年的戏,也曾排演和创作了不少的新剧目,但解放后,没有排过新戏,怕排了戏演不好,会把我在群众中的一点声誉一扫而光。这无疑是个人思想在作怪。我最近在排演《穆桂英挂帅》的时侯,把上面所说的错误思想克服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使它在舞台上和观众见了面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和编导、剧团同仁以及文艺界朋友们的大力帮助,我想把这个戏搞好是不可能的”。

梅兰芳思想觉悟的提高和世界观的改变豫剧穆桂英挂帅完整版唱词,对他的艺术创造起到积极作用。在排演中对穆桂英这个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椐穆桂英在此剧中的地位,把青衣和刀马旦两种行当结合在一起,为了塑造更为丰满的穆桂英舞台形象,他决定把豫剧本的重心前移到第五场,穆桂英一出场加了四句西皮慢板,抒发心中对儿女汴京打探的担忧。为了表演在第五场接收帅印愿意挂帅后内心世界的忧虑与决心,梅兰芳入夜难以成眠,挖空心思一遍又一遍的寻找合适的表演身段,最后选定运用武生无词表演中的“九锤半”来表演这个情节,身段既优美又符合规定情境的要求,收到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京剧《穆桂英挂帅》由陆静岩、袁韵宜改编剧本,郑亦秋任导演。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创作于五月二十五日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受到首都和全国各界人民的一致好评。3、突出京剧特点:原豫剧《穆桂英挂帅》只有五场戏,戏剧矛盾与情节安排都显得不联贯不合理,如第一场佘太君、杨宗保、杨思乡(杨八郎之子,梅兰芳剧本去掉了这个人物)和穆桂英每人上场都有大段自我表白的唱腔,对于西夏进犯这样一件大事,(豫剧原本是西夏进犯,改编本是辽东安王进犯)只是由余太君:“闻听人言,辽东安王兵人中原,不知宋室何人扶保”这样几句道白进行交待,于是派文广、金花前去打探。

京剧改编本增加第一场“报警”,突出了主要的戏剧矛盾。我们知道,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动荡的社会,表现在内忧外患的事情时有发生,周边许多少数游牧民族的兴盛与强大,对以农耕生产为主的汉族形成威胁,而面对外族的侵扰,宋朝上层社会便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以至形成忠与奸的斗争,也产生杨家将和岳飞这样一些民族英雄。京剧改编本突出了在辽东安王大举进犯事件的面前,启用哪家兵将挂帅去抵抗的问题。以寇准为一方的忠臣要启用杨家将,而怀有阴谋诡计里通外敌的奸臣王强,主张启用他的儿子王伦挂帅,事成之后父子同掌兵权“再与番王暗通消息,里应外合,这宋室江山,我父子少不得要坐上一坐”。第一场改编成功之处在于面对辽东进犯这样一个矛盾事件,揭示了忠奸之间的斗争,结果只得用校场比武的方法加以解决,为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线。改编本第二场“乡居”先是金花、文广清晨练武回来为太祖母请安,祖母夸奖他们的好武艺,为后边第四场校场比武取得胜利打下伏笔。由杨宗保禀报辽东番王进犯的消息,余太君关心宋王如何御敌,哪家掌权何人领兵?随即派遣金花、文广前去京城汴梁打探。佘太君要他二人禀告母亲,引出穆桂英第一次出场。穆桂英因二十年前朝廷对杨家的不公平待遇而记恨在心,[西皮原板]‘‘自那年一家人辞朝归隐,卸重担在林下野鹤闲云。

汴京中有奸佞是非混沌,儿女们年幼小易受欺凌”。此外,还突出了第五场“接印”这个重点场次,刻画了穆桂英从不愿挂帅出征,到勇于承担重任的思想转变过程,并着重歌颂了老当益壮,勇于为国分忧的佘太君。总之,京剧《穆桂英挂帅》全剧主脑清晰,前后事件互相照应,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原豫剧以大量的唱腔为主,京剧精炼了唱腔,并用表演来细腻的刻画了人物的表情和内心动作。为了准确刻画杨家将群体英雄人物,所有唱腔由[西皮腔]构成,发挥了[西皮腔]高昂、激越、明亮的特点,通过剧中人物形象生动的表演,成功的塑造了古代杨家将的群体英雄形象,歌颂了宋代杨家将“一门忠良、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剧中主要英雄人物穆桂英由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饰演,他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万方数据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生动地塑造了穆桂英的光辉形象。二、《穆桂英挂帅》剧本文学分析改编舒昌玉整理张志仁记谱(刊载于《京剧曲谱集成第八集))27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月第一版1、剧情梗概:北宋时,西夏进犯中原,寇准举荐杨家将挂帅,兵部王强举荐自己的儿子王伦挂帅,夺得兵权与番王里应外合夺取宋室江山。宋王决定通过校场比武挑选元帅领兵抵抗,已经辞朝二十余载的余太君闻讯后,忙派重孙杨文广、金花前去开封打探消息。

二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杨家将旧居“天波府”。闻讯王伦在校场比武,二人急忙赶到校场,见王伦比武夺得帅印,二人不服提出与王伦比武,王强提出校场比武杀人无罪。寇准认出是杨家将后代,并暗视杀死王伦无罪,杨文广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命其母穆桂英挂帅出征。夺得帅印的文广和金花愉快地回家将帅印交给母亲,穆桂英因二十年前杨家将遭到宋王的冷 落而心怀不满,当即绑子上殿交印,金花请出余太君,太君一见帅印又回到杨家,十分激动,规劝穆 桂英要以国家安危为重。穆桂英申述理由,佘太君表示“你不挂帅我来挂帅”,在太君的感召下愉快 地答应领兵出征。 穆桂英挂帅,经过一番整顿军纪,辞别前来送行的佘太君和寇准,众将官发兵西夏。 2、主题:北 宋时期,面对西夏进犯中原这样一个重大事件,围绕着抵抗与不抵抗、由谁挂帅出征 这样一对矛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剧中以忠臣寇准及杨家将为一方与奸臣王强、王伦为一方的阴 谋家展开了枪对刀的较量,结果杨文广取得胜利,以穆桂英挂帅出征为胜利的结局。全剧热烈歌颂 了杨家将“一门忠良、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物分析:佘太君、杨宗保、穆桂英、杨金花和杨文广是杨家将的主力,他们虽然在二十年前曾受到朝廷的冷落,但是只要国家安危受到挑战,便可以放弃一切前嫌,挺而挂帅走向抵御外患的战场。

剧中揭穿并击败了王强、王伦阴谋夺权的丑恶嘴脸。 剧中的寇准是北宋朝廷的大大忠臣,是他 举荐杨家将才挽救了大宋朝的危机。 4、戏剧矛盾分析:戏剧的本质是通过人物、事件和情节的 发展豫剧穆桂英挂帅完整版唱词,来塑造人物,揭示矛盾的发生、 发展、结局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本剧的矛盾是:宋朝时,面对西夏番王进犯中原的民族矛盾,在由 谁挂帅进行抵抗的问题面前生成两对矛盾,以寇准为一方,主张启用杨家将抗敌。以王强为一 方,让自己儿子王伦挂帅,与西夏勾结,阴谋篡夺宋朝王位,这一对矛盾在第四场“比武”中,随着杨 文广刀劈王伦而得以解决。穆桂英记恨朝廷二十年前的冷遇不肯挂帅出征,在佘太君抗敌决心 的敦促下,报国之心油然而生,欣然接印准备出征,这对矛盾在第五场“接印”中得以解决。 5、全剧各场图表分析:以下分场用图表形式将全剧进行宏观分析,把每场从事件、人物、矛盾纠 葛、戏剧结构原则、唱段(板式、句数)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你一目了然。 第一场 报警 事件 主要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起 唱段 寇准金殿击景阳钟,报奏西夏1.宋王唱[西皮散板](两句) 番王造反兵犯中原。2,寇准唱[西皮原板](六句) 2,何人挂帅(校场比武)何人挂帅 王强推荐自己儿 子王伦,寇准提出校场比武,[西皮摇板](六句) 宋王同意。

3,王强父子定计通敌 王强父子定计夺取帅印。 114万方数据 钱国桢: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 第二场乡居 事件 主要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承 唱段 夏进犯边关告急佘太君 杨家将虽卸甲归田二十年,余 1,佘太君唱[西皮摇板](6 (宗保禀太君)杨文广 太君对国家安危依然常挂在 2,金花文广接唱两句 杨金花 心,当得知西夏兴兵进犯之 穆桂英打探消息。 4,穆桂英唱[西皮原板](四句) 2,差文广、金花进京打 穆桂英因朝廷听信奸佞心存 慢速 探,桂英阻拦 怨恨,欲阻拦一双儿女前行, 5,余太君唱[西皮原板](四句) 在佘太君和杨宗保的举荐下, 人早去早回。(两句) 7,穆桂英唱[西皮摇板](四句) 第三场进京 事件 主要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承 唱段 望天波府杨金花 姐弟二人与天波府王大人门官 1,文广、金花对唱[西皮摇板] 杨文广 发生口角,得知比武夺帅之事。 (两段共10 第四场比武事件 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转 唱段 1,校场比武 2,文广唱[西皮快板][西皮散杨文广 杨金花校场比武,杀死王伦,夺得帅 3,寇准唱[西皮流水] 事件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转 唱段 1,文广、金花回禀母亲穆桂英 穆桂英本不愿出征,见文广夺 1,穆桂英唱[西皮慢板](四句) 校场比武刀劈王伦夺 得帅印又杀了王伦,一气之下2,文广金花唱[西皮摇板](两 得帅印之事。

余太君余太君阻拦交印。 3,太君唱[西皮导板][流水] 交印,余太君阻拦。 [散板](共10句) 3,佘太君劝桂英出征。 4,穆桂英唱[西皮二六](IO 4,穆桂英愿挂帅出征佘太君劝桂英出征。 5,佘太君唱[西皮摇板](13 接唱[西皮散板](4句)115 万方数据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 第六场述旧事件 人物 矛盾纠葛 唱段 1,杨宗保讲述当年大杨金花 讲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威 1,杨宗保唱[西皮散板、摇板、 破天门阵的威风 杨文广 第七场听点(过场)事件 人物 矛盾纠葛 唱段 第八场发兵事件 人物 矛盾纠葛、戏剧结构合 唱段 (两段) 1,点将 穆桂英 1,穆桂英唱[西皮导板](1 [原板](11句)欲斩文广,寇准求情,饶恕文 3,送行杨金花 散板] 杨文广 (共14 余太君罢酒送行余太君 三、京剧唱腔分析 1、多声腔剧种:中国的戏曲音乐属民问艺术,经历史上不断的发展积累,到清 中期形成昆山腔、 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腔(西皮腔和二黄腔)以及在歌舞和说唱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个系列。 从音乐构成方法上可分联曲体和板腔体两大类。古代的昆山腔和弋阳腔及一些歌舞类戏曲是联曲 体结构,近现代戏曲梆子腔和皮黄腔及一些说唱类戏曲音乐是板腔体结构。

京剧是以西皮和二黄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除西皮二黄腔以外,尚有高拨子、南梆子、四平调、 吹腔、罗罗腔及民歌小调。西皮二黄腔不仅形成行当分腔,还形成了反调唱腔。 《穆桂英挂帅》全剧各种人物都用西皮腔来演唱。 2、西皮腔:西皮腔源于梆子腔。是清代由秦 腔传播到湖北的襄阳而形成的,音乐风格和节奏、 字位、腔节等基本与梆子腔一致,只是伴奏用京胡,京胡用 主,唱词可分为三个词组:即2+2+3—7字,或3+34-4—10 字。在一句唱腔中组成三个腔节 多为慢板),西皮腔的“基本腔”结构是:1+2+3—6小节,和梆子腔相同,梆子腔和西皮腔有 的板式叫“二六板”即具有基本腔结构规模之意。根椐唱词内容、情绪和表演,可运用各种变奏手法 扩充各腔节,形成结构数量不等的“扩充腔”。也可通过紧缩各腔节形成“紧缩腔”。西皮腔发展了 行当( 人物类型)分腔。旦腔:包括青衣、花旦、小生等唱腔是徽调式( 下旬落 5)。生腔:包括老生、 旦、净(花脸)等唱腔是宫调式(下旬落 1),并且发展了反调唱腔。西皮腔腔词结合方式是眼起板 唱腔具有高昂、激越的特点。在《穆桂英挂帅》剧中全部用西皮腔进行演唱,共有 28 段,其中原板唱腔有 14 段、散板摇板 17 段、慢板 本是马金凤唱的豫剧,西皮腔与梆子腔同源,故用西皮腔与梆子腔保持着结构与风格的原貌。

、 全剧总体情绪是激昂、高亢的基调,故用西皮腔更能表现剧情的发展和剧中的人物性 四、重点场次第五场“接印”艺术分析本节将《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接印”从文学(戏剧结 构)音乐(唱腔、唱法)表演等方面进行艺 术分析。 万方数据钱国桢: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 穆桂英是全剧的中心人物。在全剧的第二场“乡居”第五场“接印”和第八场“发兵”共出场三 次,每场都是中心事件的中心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揭示出穆桂英的精神 世界以及发展过程。在第二场中,她的戏份并不多,除了阻拦金花、文广进京打探外,只唱四句[ 表达了她的担心:“自那年一家人辞朝归隐,卸重担在林下野鹤闲云。汴京中有奸佞是非混沌,儿女们年幼小易受欺凌”。第八场是全剧结尾,穆桂英披挂上阵前,整顿军纪和辞别寇准、太君, 发兵出征。 第五场“接印”是《穆桂英挂帅》全剧的重点场次,在“挂帅与不挂帅”、“出征与不出征”这个中心 事件中,佘太君与穆桂英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最后还是说服了穆桂英,唤起桂英以为民保国大事 为重,并决意挂帅出征。 整场戏可分成四个“事件”即:1、盼儿早归。2、拒收帅印。3、太君规劝。4、决意出征。

四个事 件的戏剧结构功能是“起、承、转、合”。这场戏是体现杨金花、杨文广、穆桂英、余太君主要人物性格 特征的场次。杨金花、杨文广虽年纪小,具有天真、活泼的性格,但在她们身上也体现出杨家将“保 家卫国、为国尽忠”一脉相承的精神;穆桂英为保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杨家将损兵折将作出重大牺 牲,但杨家却糟到朝廷的冷落,为此穆桂英“多年来早己寒心,誓不为宋天子领兵上阵”。这种思想 与杨金花、杨文广和佘太君愿为保大宋出兵征讨的思想形成针锋相对的矛盾;余太君虽然对朝廷 “宠信奸佞、忠奸不分”心怀不满,但她想到的是:黎民百姓的生计、国家的安危,依然表明自己“退敌 不求加恩宠,但愿百姓得安宁”高尚的思想境界,并用实际行动“你不挂帅我来挂帅”来激励穆桂英。 穆桂英终于被余太君的行为所感动,欣然同意挂帅出征,矛盾得以解决,体现了穆桂英以国家安危 为重和忠、孝、节、义的思想品格。 (一)、微观分析之一:(戏剧结构分析) 第五场“接印”剧情结构如下表: 在情节分析中加上表演的内心活动分析。 事件 人物 情节(矛盾纠葛) 唱段 穆桂英穆桂英的内心动作表白。 1,穆桂英唱[西皮慢板](四句) 文广、金花进京打探, 此段[西皮慢板]唱腔是穆桂 4/4拍 桂英担心滋生事端。

英在全剧中唯一的一段慢板 “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 (内心企盼尽快回还) 抒情唱腔。 2、.}巨收帅印 穆桂英 穆桂英本不愿出征,见文广夺 2,文广金花唱[西皮摇板](两 文广、金花回禀母亲校 帅印之事;余太君 余太君阻拦绑文广上殿。4,余太君唱[西皮导板][流水] 殿交印;余太君阻拦。 太君见帅印激动不已,“睹物伤 [散板](共lO句)“见帅印一 情我心生恨”(欲掷帅印)转念阵心酸难忍” 一想“为国家尽忠何必问功勋” 3、太君规劝 佘太君 于由宋王昏庸、忠奸不分,冷 5,穆桂英唱[西皮二六](10 穆桂英据理不愿挂帅: 穆桂英 落杨家,桂英已寒心,誓不为 句)“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 宋天子再次出征。 余太君深明大义劝其 余太君劝桂英要以黎民百姓 6,余太君唱[西皮摇板](13 出征。 为重,劝其挂帅出征。 句)“桂英她对朝廷心怀怨恨” (本场中心事件) 穆桂英为保国愿再度出征。 穆桂英接唱[西皮摇板](1 117万方数据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 4、决意出征穆桂英 穆桂英精神振奋愿挂帅出征。 7,穆桂英唱[西皮散板](4 穆桂英愿挂帅出征(用哑剧表演和歌唱,表现穆 8、接唱[西皮快板](8句) 桂英的内心动作和克敌制胜 9、接唱[西皮散板](4 的决心)。

在第五场“接印”中,共有九段西皮唱腔,有二六板、慢板、快板、摇板、散板,板式齐全,充分发挥 了西皮腔的表现力。 (二)、微观分析之二:(唱腔结构、表演分析) 分析方法是按上表“事件”的进程进行分析,先用 图表形式对每段唱腔的情节、唱词和音乐形态 加以量化,有几段唱腔按顺序制几个图表,然后从四方面对情节、唱腔和表演、演唱进行文字分析。 第一段:“盼儿早归”(一段[西皮慢板]唱腔,先用图表量化分析,再用文字进行分析) 1、情节: 文广、金花进京打探军情未归,穆桂英十分担-OJL 女受到奸臣的伤害。在四句西皮慢板中进 思考和期盼。2、唱腔形态分析: 先用图表形式对唱段从 八个方面进行量化 图表分析: 1一E(征调式) 穆桂英(青衣)唱:[西皮慢扳](四句) (唱段1) 句式情节 唱词 括孤内是过门)扩尾三截 闪1+1(1)+4—7(5)dUL女探军情尚无音 12闪1+4(1)+6—12(6) 内心思 画堂内独自个暗地沉吟。 三截腔 慢板 存(不安 扩尾三截 闪1+1+2廿一4廿损折我杨家将累代英名。 三截腔 3、文字分析: 四句[西皮慢板]唱腔是梅兰芳先生精心思考加上去的,是全剧中唯一的一段慢板唱腔。

从刻 画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的发展上都是非常合理的。在本剧第二场“乡居”中穆桂英第一次出场亮相 时念了两旬对子“只为朝廷信奸佞,解甲归田二十春”,两旬对子道出了穆桂英二十年前朝廷对待杨 家将不公平的作法非常不满,至今耿耿于怀。此唱段是穆桂英忐忑不安的等待儿女回来,用四句慢 板表达不安的心情。四句慢板有两层含意,前两句不但是在焦急的盼望而且陷入“暗地沉吟”。后 两句是她历经沧桑对朝庭与杨家关系的内心活动的表述,她最担心的事情,“怕的是奸佞臣又来寻 衅,损折我杨家将累代英名”。这两句暗示杨家将已遭奸佞臣的寻衅,并且已损折杨家将累代英名。 因此,为后面的情节发展打下了伏笔,当文广手捧帅印,刀劈王伦,并说朝廷让其挂帅出征时,顿时 激怒了穆桂英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并要绑子上殿交印。 [西皮] 上、下旬基本腔各为六板,分三个腔节,即(1+2+3—6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