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戏曲并不擅长将观众从感情阶段 戏曲鉴赏_民歌戏曲鉴赏
民歌戏曲鉴赏论文 工商1002 严兰 本学期我选修了民歌戏曲鉴赏这门课,确实让我大致了解了民歌和戏曲。虽然有好几节课停掉了,但是总的收获还是蛮大的。
先讲了民歌,让我知道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些歌曲。民歌按地域分类,主要有客家民歌,陕北民歌,云南民歌。以前音乐课常常听到的是陕北民歌,一提到民歌就想起高亢嘹亮的大山之歌,对民歌的理解存在误区。而现在的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客家民歌主要包括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流行于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使用客家方言演唱。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而云南民歌也是别具风格的。按体裁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因为之前听过沂蒙山小调,因此还是对它印象深刻。曲调婉转独具山水气质。不同版本的小调因为曲调一样形式有差别而多了几分韵味。还有茉莉花,小白菜等等,都都是不错的好听的曲子。像这样的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惮憬等。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
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第一次看完整的视频时关于刘三姐。它以民歌的方式讲述的是村中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传统的戏曲并不擅长将观众从感情阶段传统的戏曲并不擅长将观众从感情阶段,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在心。莫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屈词穷,又请来很多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虽然好像没有完全看完,但大致是这样的。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她的歌声确实相当有感染力。
除了对民歌有一定讲解,通过视频加深对它的了解,还有一些关于戏曲的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脸谱,在京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
中国传统戏曲有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人物脸谱化。通过脸谱的造型和颜色、图案,开宗明义地告诉欣赏者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道德伦理特征。这是一种简单而不符合生活真实的“二元论”:非好即坏,非忠即奸,非愚即智。这样的划分使得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清楚明白,欣赏者不用再费心猜测、推理、判断。
记得很早以前就知道脸谱,小学还在美术课上画过,总觉得不可思议传统的戏曲并不擅长将观众从感情阶段,在脸上画上那么夸张的油彩。这是独具个性的油彩,对于京剧的独特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除了京剧,还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红楼梦》,虽然还是搞不清楚是哪个剧种。但是这种演出方式真的不同于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或是动漫版的这些堪称经典的作品。老一辈喜欢喜剧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个时代,戏曲常常被无视和忽略,被流行音乐所替代,是要反思的,毕竟京剧是国粹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