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吗 中国戏曲|从国粹中品人生百态
你是否在无意中调到过CCTV的梨园频道,然后被里面那些穿着华丽戏服的演员们所吸引,私底下偷偷学着他们那些咿咿呀呀的戏词;你是否也曾在公园遛弯时看到过一位老人揣着收音机,听着那些隐藏人生百态的戏词若有所思。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粹”。戏曲唱念做打演绎了爱恨情仇,生旦净丑扮尽了人间百态。都说“年少不懂戏曲词,听懂已是不惑年。”自己尝遍这世间百态方知自己也是戏中人。接下来,小编就带你们来聊聊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此间都一直保持着它源源不断的活力,流存至今。
萌芽
在原始社会时期,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为了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形成与发展
中唐以后,中国戏剧呈飞跃式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同时,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也给戏曲艺术带来了丰富的营养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吗,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使戏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
而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发展打下了基础。
成熟与繁荣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这个时期,有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等,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产生了。而创作这些戏本的创作者们,在当时都是处于社会底层不被统治者所喜欢的落魄文人,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吗,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就是他的代表作。而这部剧问世三百年以来,至今仍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同样在这时期,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昆腔的发展,与徽剧的结合,最终衍生出了京剧,中国戏曲也进入到了一个繁荣期。
现代创新
时间来到现代,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我们的国粹—戏曲,少了很多的关注。但是仍然有这么一些人坚持着用现代的新东西来加入到我们的戏曲中,进行创新。“新乐府”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它是十三月文化经过多年音乐作品积淀、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打造出的世界音乐厂牌,具有强烈的中国元素属性。团结顶尖音乐家,对中国戏曲及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挖掘与采样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吗,通过对现代国际音乐的理解,二度创作出具有鲜明中国 DNA 的国际水准的世界音乐,如今已有粤剧和昆曲的板块。除此以外,一些电视剧集、电影中也出现了戏曲元素的内容,近期的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也通过描绘一位京剧名伶,向众人传递了戏曲的韵味。
戏本的创作,戏剧演员的演绎,看剧人的感悟,都是戏曲中不可缺少的。戏曲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项,我们更要传承和创新,有时候,也可以停下脚步,陪着老一辈们,坐在沙发上,听上一曲,品一杯茶,感叹一下人生百态。
【留言区】点击这里进行留言
文案|六记茶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系删
排版|李乐雅
审核|胡慧君 南卿云
我知道你在看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