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婴究豫剧传承模式:戏 曲类高校与河南省豫剧界专家合作培养豫剧人才模式探讨— — 以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的培养成效为例冯 波 ①摘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 中居于重要地位。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价值和保护能够在社会上形成高度共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但是优秀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模式则是摆在相关学术界和业界的一大难题。豫剧作为我国传统优秀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 参与观察、访谈调查、文献法等方法,研究中国戏曲学院2009年首创的高校和业界专家联合培养豫剧 人才的模式,发现这种模式对于豫剧的传承有明显的正功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 豫剧专家 中国戏曲学院 豫剧人才培养模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民族的血脉、人 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2011年 10月 15—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 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文“化建设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 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目标,关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 放思想,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① 作者简介:冯波,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 1月起就职于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起 学校更名为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 12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03年起,因工作需要,负责 社会学专业的整体工作。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政治学理论专业政治与社会管理方向硕士生导师,教学、科研 领域 以宗教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为主,社会兼职为中国社会学学会、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传媒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应用社会学专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和数十篇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学术论文。曾经承担过两项省部级科研项 目和若干项校级项 目. 参与若干项省部级科研项 目的研究。207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 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这一 “决定”还对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了明确要求 : 优“秀传 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 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 今用、推陈出新 ,坚持保护利用 、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维护民 族文化基本元素 ,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 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上述 “决定”为豫剧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宏观的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环境、背景。文化中的优秀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优秀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是在社会上获得高度共识的文化建设导向之一。 “豫剧”,原名 “河南梆子”,是我 国的一大剧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关豫剧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清代末年,它已 唱响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一个世纪内,在河南戏剧发展道路上留下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到20世 纪80年代中期 ,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在这期间河南走出过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代表五大风格流派的戏曲大师,并且他 们的曲目至今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豫剧作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在河南拥有广泛受众的传统 戏剧,作为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符号,是应该被重视和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之一。 包括豫剧在内的传统戏曲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多,不 足百分之一二。在这种情况下,话本、戏曲有效地发挥了教化功能,使中国社会维持一种 良好的社会秩序。 地方戏曲生于乡野、演于民间,在愉悦观众心灵的同时,自古就凝聚着底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是中国传统戏曲千年不变的母题,戏文演绎的儿女情长、家国关怀寄托了老百姓对 正邪忠奸、善恶美丑的集体判断,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泥土气息和教化功能。

但是豫剧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状况并不乐观,这使得豫剧的传承具有紧迫性。 “据了解,目前河南豫 剧正处于青黄不接,场面比较尴尬的地步。 我‘们现在在台上的顶梁柱都是像我年纪将近50岁的了, 世界很大,年轻人都在追寻这 自己的梦,戏曲演员工作很辛苦,东奔西走再加上工资比较低 ,很多人都 不愿意依靠唱戏来谋生’国家一级演员陈利珉告诉记者。 戏‘比天大,戏就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生命 , 豫剧是河南的文化符号之一 ,我们戏曲人应该排出好的作品,把河南的亮点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 河南 ,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做出我的微薄之力 ’,汪荃珍告诉记者。”2【豫剧的传承在当代中国社会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办?有没有好的传承模 式?这种传承模式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这是本文的研究 目的。2013年 6月 15日晚上,应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李晓天老师的邀请 ,我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了一 场精彩的豫剧表演,该场演出是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的毕业演出。演出结束后,带着对节目的赞赏,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反推了该班的产生和成长历程 ,发现了中国戏曲学院与河南豫剧界专家 联合培养豫剧人才、传承优秀豫剧传统、血脉的模式。

接着,我于 2013年6月 16日上午又通过电话向 李晓天老师访谈了一些相关问题。上述参与观察、访谈调查之外,结合6月 15日观看演出时所获得的 《青 春国戏》宣传手册和中国戏曲学院网站上关于2009级豫剧班的内容,本文有以下研究发现。一 、 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的招生中国戏曲学院长期以来以京剧教学为主。近年来,该学院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国家 文化建设方略为契机 ,本着传承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使不少地方剧种由于缺乏后 继人才、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中走出来,从 2008年开始招收多剧种专业本科班。2008年,招收了多剧种冯波 :豫剧传承模式:戏曲类高校与河南省豫剧界专家合作培养豫剧人才模式探讨 专业的第一个本科班——曲剧班 。2009年招收了豫剧班,2009级豫剧班本科班 ,是中国戏曲学院多剧 种办学以来第一个京外多剧种班。关于多剧种本科班开办的意义,中国戏曲学院有如下的解释: “在包 括戏曲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整体受到当代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相比起京、昆大剧种受到的重 视和扶持 ,各种地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更为艰难。不少地方剧种由于缺乏后继人才,面临着失传的 危机。

然而,这些有着鲜明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剧种,无不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众智慧, 怎能让它们就这样湮没或消失于历史当中?正是基于这样的危机意识,中国戏曲学院开创了 多‘剧种办 学’的新教学模式,为地方剧种培养了高等艺术人才。” 在河南,豫剧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开设豫剧班可以满足河南广大受众对豫剧的欣赏需求,使豫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表演专业本科班学员历经层层选拔、从 100余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 豫剧本科班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全国艺术中专的毕业生、各剧团的青年演员。这批学生与普通招收的由高 中直接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不同,他们多是有豫剧学习和表演经历的,有的来 自于河南的几个豫剧团。年 龄最大的郭青峰34岁,已从事多年豫剧表演工作 ;年龄最小的郭晓鹏 17岁,刚刚走出河南职业艺术学 院的校门。豫剧表演专业按照豫剧行当招生,器乐演奏专业根据豫剧伴奏特色招生。为了办好首届豫剧 本科班,中国戏曲学院给予豫剧本科班学生免交学费的政策。中原网对该班的开班做了如下报道 :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正式开班,24名来 自全国各 地的莘莘学子满怀喜悦之情,踌躇满志地踏进了中国戏曲最高学府。

这也标志着河南地方戏——豫剧教 育从此改变了过去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模式,在高校讲台上开始了她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中国戏曲学 院曾举办过多届汇聚全国最优秀青年演员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研究生班,开辟了戏曲高层次表演人才培 养的新途径,但地方戏演员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往往编人京昆班学习。鉴于豫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中国 戏曲学院今年首次招收了豫剧表演专业本科生 20名和豫剧器乐演奏专业本科生 4名。所有考生通 过网上报名 、专业考试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后 ,才有机会走进豫剧本科班 ,毕业 后拿到本科文凭 。4【】北京市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大力扶持戏曲艺术教育,自2009年起,针对戏曲传统专业 , 出台了减免戏曲表演及器乐专业学费的优惠政策,豫剧本科班也享有同等待遇。豫剧班的招生工作得到 了河南省文化厅 、豫剧团的支持和配合。2008年9月,获悉中国戏曲学院有意在全国招收多剧种校外班的消息之后 ,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李 树建和党支部书记丁建英立即做出反应,觉得这是提高戏曲演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为戏曲事业储备 人才的绝好机会。他们马上进京找中国戏曲学院领导进行协商。初次商谈,他们感觉中国戏曲学院的多 剧种校外班要求条件较苛刻,招生工作很难开展。

经过缜密思考,他们向中国戏曲学院领导提出了联合 创办豫剧本科班的建议和可行性运作方案。中国戏曲学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 ,马上派出专家来河南调研免费戏曲大全 河南豫剧, 随后展开招生工作。当时高考报名已接近尾声,好多有培养前途的好演员报不上名。省豫剧二团领导多 次到省教育厅和高招办做协调工作,使招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经过努力,省豫剧二团有5名青年演员 顺利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班。豫剧二团领导为了解除考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求学, 针对他们 5个人还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 :一是保 留他们的户 口,二是上学期间工资照发,并召开全团大 会为他们送行。这五位同志感动地说: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这么照顾,毕业以后,我们一定回来,用 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二团再创辉煌,为豫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我们的一生。5[l① 和老舍先生有着不解之缘的北京曲剧,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有着浓厚的北京味儿;北京曲剧团则是全国 屈指可数的单一剧种、单一剧团。为了传承曲剧艺术,培养 曲剧人才,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曲剧团联合办学,2008年 曲剧 表演班成为中国戏曲学院 “多剧种办学”模式下的第一个教学班。学员只要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即可全部进入北京 曲剧团工作。

剧 团还会采取各种方式,增加年轻演员演出实践机会 ,提高演员福利待遇 ,增强年轻演员的凝聚力。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 2013卷第1辑二、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豫剧本科班所在的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是该学院最具特色的教学机构之一,该系在昆曲教学基础上, 以地方剧办学为主体,依照 “教学、科研、创作、实践四位一体”的国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科和研 究生教育,肩负着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戏曲表演、戏曲器乐伴奏、戏曲形体教室及舞蹈人才的 任务。表演系的办学理念是: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地方 、服务地方。本科教育层次主要培养昆曲表演、 地方剧表演、戏曲形体教育、地方剧音乐伴奏及舞蹈专业人才。为办好豫剧本科班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专门成立了多剧种教研室,针对豫剧的特色,制定了严谨的、 科学的、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以人才导向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面,在学习经典 豫剧剧 目同时,还系统地学习了大量京昆剧目。在师资方面,聘请豫剧界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奏家、艺 校名师任教,将校内和校外优秀师资充分整合,特聘豫剧大师马金凤为名誉教授,张宝英、贾廷聚、王希玲、 王清芬、冯炳恒、荆桦等豫剧表演艺术家、理论家等为客座教授,李金鸿、李维康、刘长瑜、李玉芙、 李树建等京剧、豫剧名师担纲主讲教师。

豫剧班的办学形式是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方面 ,中国戏曲学 院与河南省豫剧二团共建了教学实践基地,为为豫剧本科班的实践演出提供了舞台,也提高了学员舞台 实践能力。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在谈到与剧种所属地文化、教育、艺术机构合作办学思路时说: “多‘ 剧种办学’的目的是为各地方剧种培养接班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强调在办学中一定要 保持地方特色,创新我们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与剧种所属当地的文化、教育、艺术机构紧密 联合,在一些院校、院团建立生源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把部分教学环节放到基地完成,通过这样的模式, 既保证了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又保证了地方剧种的艺术特色。”6【此外,中国戏曲学院的地方剧种教学 实践改革项 目还申请到一笔北京市科研项 目经费的支持 ,豫剧班的毕业演出场地费用等花销就出自这笔 经费,这也体现出北京市对地方剧种的大力支持。三、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豫剧本科班的成效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班今年迎来了收获时节,人才培养的成效卓著。该班同学曾代表学院、 系承担了多项重大演出任务 ,如学院六十周年校庆 “多剧种”折子戏专场、 “亚太戏剧院校戏剧节”、 京剧音乐史诗 《长征组歌》、 “心舞飞扬”2011北京艺术院校成果展演”等演出活动。

该班有40余人 在全国各类戏剧、戏曲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例如,该班国家二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马金凤的弟子、豫剧阎派传人刘雯卉2012年荣获第 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央电视台全国豫剧青年 演员 十“佳优胜奖”、 “商丘杯”河南省第五届黄河戏剧节表演一等奖,2011年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戏 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 、河南省广播电台 “优秀十佳青年演员”奖。吕军帅2012年 5月拜著名豫剧表 演艺术家贾文龙先生为师,曾荣获河南省曲剧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 “十大新秀”提名、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举办的全国豫剧青年演员电视选拔活动 “一战成功”十佳优胜奖。吴素真曾荣获第 九届香玉杯艺术奖第一名,河南省第 、五、六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一等奖。2013年6月 15日晚上, 她主演的 《断桥》是压轴戏,她的唱功、念功俱佳,把白娘子对许仙的怨怼和爱惜表现得淋漓尽致,赢 得了现场观众多次热烈的掌声。 《抬花轿 ·梳妆》、 《西厢记 ·书馆》、 《活捉三郎》、 《蝴蝶杯 ·藏舟》、①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戏剧表演艺术领域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2012年5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 会主办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名单在成都揭晓。

共评选出41位梅花奖获得者 (涵盖京剧、秦腔、越剧、豫剧等全 国多个剧种 ),其中,一度梅 34名,二度梅6名,梅花大奖1名。 210冯波 :豫剧传承模式:戏 曲类高校与河南省豫剧界专家合作培养豫剧人才模式探讨 《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折子戏中,各位同学也有精彩的表现。我作为外行,也充分领略了同学们唱、念、 做、打方面的高超功夫。戏曲表演与影视表演等专业的艺术特点不同,对专业基础要求比较高。学生要 肯下苦功夫才能学好。我和另一位也是教师的观众都为豫剧专业的毕业演出而赞叹:一台非常专业、精 彩的演出,老师该多么有成就感啊!李晓天老师介绍,豫剧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每个学生要能演一折戏、 一 个角色。此外也要写一篇毕业论文 ,把他 (她 )塑造角色的思路、感想写出来。大型原创豫剧 《天颜》是 2009级豫剧本科班 的毕业大戏。该戏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传统式大家 庭中的故事。在何家老爷去世的那一天,远走他乡二十年未归的何家长子何守义一家突然归来。这一状 况不仅打破了何家二儿媳钱氏女在何家树立起的掌家 “大奶奶”形象,也让这个家开始面l}缶着重新选择 当家人的局面。何家二公子天赐恶疾突发,在治疗问题上 ,何钱氏意识到长兄的 “险恶”居心。

为了不 让掌家实权落入他手,为了保护儿子天赐的性命免费戏曲大全 河南豫剧,何钱氏就此一步步踏上了不归路,让这个原本和美的 大家庭在一夜之间血流成河 ,家破人亡。如此大手笔的作品作为毕业答卷,2009级豫剧班可谓效果卓著。四、结论中国戏 曲学院豫剧专业本科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对接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弘扬传统文化需求和传承 豫剧艺术的需要,此为天时。同时,河南省豫剧团提供的实习基地、北京市教委提供的实践教学改革项 目经费等条件为该班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充分的基础,此即地利。河南省豫剧界艺术家的大力 支持、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师的通力合作,为学生培养创造 了直接的、优秀的师资条件 ,此即人和。 天时、地利 、人和,这些外在因素加上同学们的努力、奋进,使2009级豫剧班的培养模式获得了很大 的成功。豫剧班的成效体现了中国戏曲学院多年来人才培养的成果 ,豫剧本科班成功 试“水”后 ,中国 戏曲学院又开拓了山西晋剧 、山东吕剧等其他地方戏本科班。这些专业的开设将为继承和发展这些地 方剧种起到重要的作用。豫剧本科班的培养模式在理论上说是值得推广的、保护和传承地方剧种的成功模式。但在操作层面, 还是面临一些潜在的困难。

周龙院长表示: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班的招生情况还是让 人乐观的。我们和教学实践基地展开的密切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也为学生们 的El后发展铺平了道路。但说到底,地方戏的生存和发展,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社会、 整个大环境的关心、重视和支持。”7[整个社会、整个大环境是否对发展地方剧种有利,这是个大问题。 受众的流失、接班人的接续等方面,都是因社会环境而产生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如果没有乐观的结果, 地方剧种的传承也将面临发展困境。据李晓天老师介绍,戏剧艺术未来的发展困境之一是生源。现在每 家都是一个独生子女,有意愿让孩子学戏的家长越来越少。学戏需要吃苦,下苦功,家长怕孩子受苦。 不像过去,每家好几个孩子。孩子六七岁就被送到戏班,家长就不用管了,戏班管饭,还能学本事。此外, 从事戏剧艺术的演员在当代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很难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学戏不像学电影表演,不会 有太多回报。这个专业的人才,需要热爱这个专业、甘于清贫,要有担当传承传统文化责任的使命感。 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年轻人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另一方面,这也暗含着戏剧艺术人才流失的风险。

① 晋剧是山西的重要剧种之一,2010年,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专业也开办了第一个晋剧本科班,包含晋剧表演与晋 剧器乐演奏两个专业,其中表演专业26人,器乐专业4人。根据该班的具体情况与培养要求免费戏曲大全 河南豫剧,学院对2010级晋剧本科班 实行了 “2+1+ 1教育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本科四个学年划分为2年、1年、1年三个教学阶段:第一、二学年在京学 习,聘请晋剧界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奏家和艺校名师进行教授 ;第三学年教学将在教学实践基地学习剧种剧 目;第四学年 在学院与基地完成毕业创作剧 目、传统剧 目展演及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双方名义联合推出的毕业展演在北京、山西举行。 毕业创作成果可以转化、纳入到山西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之中。211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1辑附录:大型原创豫剧 《天颜》演职人员表何钱氏——吴素真 朱旭光 刘 嫒何守义——李多伟 吕军帅何守孝—— 吕军帅 李多伟董三娘——李庆杰何天佑——李朋杰郎 中——孙 洋何天赐~ 赵 岩众龙套——豫剧本科班学生《天颜》主创人员艺术总监 :周 龙编剧 :齐 飞 (特邀 )王 强 张 婧 (2011级戏曲文学专业研究生)殷 娇 (2009级戏曲文学专业 )导 演组 :刘小军 苏东花 王绍军 李永志 蒋洪广执行导演:李永志作曲:赵国安 (特邀 )舞美设计 :曹 林 刘 鹏配器:蔡书志 (特邀 )服装设计:刘小庆灯光设计:马 路化妆造型设计 :龚 元指挥 :姜景洪音乐设计 :许 笛副 导 演:黄玉洁 (导演系2012级研究生)舞蹈设计:董梦克剧务:李多伟 吕军帅 (2009级豫剧班 )场记:孙 洋 陈婷婷 任天娇 (2009级豫剧班 )司 鼓:悦韶杰 朱 熙 (2009级豫剧班 )板胡:陈建国 刘鹏飞 (2009级豫剧班)琵琶:刘静宇二胡:任艳丽唢呐:张长平 (河南豫剧院二团)新伴奏模式小组: (2009级、2010级音乐制作专业)董晓茜 梁 峰 (教师) 罗 曼 陈若东 张雅娟 刘婉秋 申笑柯 吴雪霏大锣:林凡华铙钹:林 森小锣:范宣堂 (河南豫剧院二团) 212冯波 :豫剧传承模式:戏曲类高校与河南省豫剧界专家合作培养豫剧人才模式探讨参考文献: [1][2]李晓光,霍亚平 .豫剧:弘扬传统文化 塑造文化河南 [DB/0L].人民网河南分网,2011—11—10. [3][6][7]王润 .中国戏曲学院 “多剧种办学”模式拯救地方戏 [N].北京晚报,2012-04-20. [4]左丽慧.国内首个豫剧本科班昨在 中国戏曲学院开班 [DB/0L].中原网 (www..com),2009-09-13. [5]河南省文化厅 .中国戏曲学院首次设立豫剧本科班[DB0/L].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州..gov.CD),2009-09-22.213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