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伴奏大全100首_豫剧伴奏100段_豫剧伴奏200首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179-02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拨弹乐器之一,它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到东汉时期算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这一名称对中国古代拨弹类弦乐器的泛指,慢慢演变为对特定形制乐器的专称,并成为人人皆知,具有时代性的一件中国民族乐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行程。

琵琶,最早称“枇杷”,亦作“批把”,在字形上从木字旁来看,这说明它是一种木制乐器;从提手旁来看,表明用手弹奏;后来改为琴字头,表明它的发展渐趋成熟,具有独奏乐器的意义。东汉时期学者刘熙曾在《释名》里对这一乐器名称作过如此解释:“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像其鼓时,因此为名”。这说明琵琶的名字由来原是描摹两种弹奏手法发出的状音字,向左下方弹出的音像“比”的声音,向右上方挑进的音像“巴”的声音,由此这两个声音成为乐器的专用名字,即“琵琶”。

唐时弹奏琵琶是用拨子,唐贞观时,裴神符废拨子为手指弹奏时称“掐琵琶”这是丰富了琵琶演奏表现力的一大进步,到宋代这两种弹奏并用,元代以后用拨子弹奏逐渐减少至明清时已不复存在。琵琶艺术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专业化,一是“世传”(家传),二是“师传”,从而涌现出众多的著名演奏家。因此隋唐时期是琵琶艺术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明清以后琵琶右手的演奏已完全运用手指弹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演奏指法。琵琶的演奏姿势,也因品柱的增加,由早期的横抱或斜抱改为竖抱弹奏。吟、揉、推、拉等左手众多演奏方法也得到了普遍应用,传统的右手指法多达五六十种。自十九世纪清未以后,琵琶彻底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北派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较为缓慢,逐渐失去影响,而南派琵琶艺术继而泛起,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江、浙一带。在吸收了北派琵琶艺术传统的同时,江南各地以世传和师传关系建立起了各种演奏风格和演奏曲目,逐而形成了以地域为界的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等近代琵琶演奏流派,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对琵琶的制作和演奏技术有了很大的革新,以前琵琶大都是四相二十品和十三品,不全是半音排列,难以转调,这种排列已被淘汰。而现在的琵琶一般都是六相二十四品,全是半音排列(即十二平均律)演奏各种调,移调、弹和弦都很方便。

琵琶的用途很广,除独奏、齐奏、协奏、重奏之外,在民族乐队中它是合奏、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我国很多戏曲、曲艺就用它来作主要的伴奏乐器。如豫剧,琵琶在正式进入豫剧乐队并居弹拨乐器之首时是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普及“样板戏”的时候。80年代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豫剧乐队的编制随之壮大也不断改新,渐渐淘汰了硬鼓三弦、西洋铜管、木管等乐器,这时琵琶位居弹拨乐器之首,成了豫剧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其原因有五点:一是科学(品、相属于十二平均律的排列)对于转调、移调、演奏和弦运用自如;二是表现力极丰富,对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及动、静、热烈、轻快各种形态都起画龙点睛作用;三是音色优美、柔和、百听不厌;四是既有个性,穿透力很强,又能与各种中西乐器为伍,音色融合;五有很强的优越性。对于伴奏豫剧无论是音域、音区、音量、音色的需要都恰到好处。能把琵琶本身的技巧在豫剧伴奏中发挥的淋漓尽至,这是现今豫剧乐队中无论大小处必用琵琶的原因所在。

琵琶在豫剧的唱腔音乐伴奏中,有两种形式,一是大齐奏(乐队文场同奏一个旋律),二是按配器演奏(多声部、复调和声等),大齐奏主要运用于一般成本低的传统戏、连本戏,主要是由于为剧团营业演出创收盈利所需。而按配器演奏主要是运用于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特别是汇演、调演、大赛等剧目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专家设计唱腔,精心编配音乐和造型。这样的伴奏效果能使各种乐器的技巧得到充分发挥。我作为多年来从事豫剧伴奏的琵琶演奏员对此感爱颇深。尤其是在高台戏和一般演出的大齐奏中我可根据剧情的需要,给合我的伴奏经验,掌握演奏强弱即兴发挥配器演奏的技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5年10月28日在全国第八届映山红戏曲大赛中我参加了新编历史剧《大唐遗事》的演出,这是一部历史悲剧,剧情是大唐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决策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助妹夫李世民夺取帝位,后以皇亲及元勋地位制唐律、掌兵权,位高爵显。为朝廷皇储大事,他遵礼重道,据纲列谏,毫不逊让。太宗晏驾后,几经周折,终将嫡出的李治扶上帝座,并剪除异已,巩固皇权。长孙正自庆幸江山永固、国祚绵远,熟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武氏衩裙不动刀兵,靠枕边柔风便使大唐改了周。长孙无忌被诬反放逐黔州,最后被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大唐封建统治活活绞杀。该剧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荣获金奖,音乐也获得了金奖,笔者担任了琵琶演奏,从而更深刻体会到琵琶在豫剧乐队中的重要作用。

琵琶虽然表现力极丰富,在豫剧伴奏中一定要根据剧情来运用琵琶的弹奏技巧。首先要根据作曲、配器和指挥的具体要求,为乐曲选指法、定指法、处理情节需要的一切细节和演奏方法,才能把琵琶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如该剧第二场,皇上由太妃陪伴来长孙皇后的寝宫,长孙无忌告知皇上,太子正在此用功读书,此时却听到殿内有男女大笑之声,皇上命太妃和长孙无忌前去观看,不想二人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太子与武媚娘正在此调情,四目相视,大吃一惊……第一惊表现出来一种尴尬和害怕。

琵琶运用了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弹、拂指法。充分塑造了一个“色胆包天”的武才人,也为大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第四场豫剧伴奏大全100首,三年后,太子登基并前去尼庵招妩媚娘续发回宫。不料媚娘告知太子半年前已偷偷续发了豫剧伴奏大全100首,并摘下尼帽让太子观看。此刻皇上又看到三年前娇艳无比的妩媚娘,心中掩不住的一阵狂喜……第二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琵琶运用了慢弱渐强又转弱的递进长轮指法。这一惊不仅表现了皇上拥有国色天香的美娇娥,同时也暗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唐基业由此开始动摇。

第五场,太妃及其子吴王被长孙无忌唆使皇上发往安州,四年来处处提防,终没逃过魔掌。在吴王庆贺30岁生日,文武大臣前来祝贺之时却接到了皇上的圣旨。诬陷吴王抗圣旨与皇亲来往密切,并参与反叛,赐吴王御酒归天。吴王对其突来的杀身之祸大惊失色……第三惊是石破天惊。

琵琶运用了强烈的《十面埋伏》旋律作素材,对音乐弹奏指法定为具有很发性的扫弦、拂弦、推拉弦来表现人物内心极度幽愤和手足相残之痛,奸人弄权误国之恨的情感世界。

紧接着太妃要带吴王去京都与皇上辩理,卫士告知她儿子已命归天,并赐她白绫让其自尽。太妃悲愤无奈,被逼走向黄泉绝路……这儿的是担惊受怕之后的肝肠寸断和绝望。

以上几段琵琶的独奏均选用琵琶独奏曲中的几段乐曲素材,但我在配合剧中人物吃惊的情绪,矛盾冲突的场景时,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程度不同、情景不同、内心活动不同,使琵琶在表现指法上也不尽相同,它的指法、强弱、技巧、情绪都在因地、因人、因事、因情而异,从而能够使琵琶恰如其分的表现人物、淋漓尽致的渲染气氛和描述环境。琵琶的演奏为历史剧《大唐遗事》增添了一些不可缺少的艺术效果,使其悲剧味更浓,更能打动人们的心弦豫剧伴奏大全100首,不能不说是琵琶在参加豫剧伴奏中的典型范例。

由此证明,琵琶艺术的发展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为当代琵琶在戏曲伴奏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现在琵琶正处于我国历史发展中最顶峰、最旺盛时期,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它会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