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良(1918—2010年),原名李孟鄂,字孟鄂,湖南长沙人,著名京剧琴师,其父李赶三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系京剧丑角。李慕良曾为《海瑞罢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沙家浜》等戏设计唱腔。曾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最佳琴师、一代京胡泰斗李慕良因操琴风格匠心独运、自成一家,而世称“李派”。

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_京剧我魏绛_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

李慕良7岁开始学戏,工老生。9岁习琴,12岁登台,被誉为奇才。15岁在长沙拜马连良为师,1935年随马连良到北京继续学老生,同时刻苦钻研琴艺,曾为言菊朋和言慧珠吊嗓操琴,深得言菊朋赞赏,曾谓“我之晚年知音,惟年少慕良也。”为进一步提高琴技,1937年“七七事变”前,由马先生介绍拜在名琴师徐兰沅门下,此外对孙佐臣、杨宝忠、王少卿等名家的技艺兼收并蓄,从而琴艺大进,日臻完美,20岁即名噪剧坛。李慕良的伴奏手法刚劲挺秀、潇洒大方、醒耳动听的琴音,深受海内外同行及广大听众的赞赏。1940年后转为马连良操琴,他们的合作被广大听众誉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对马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建国后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李慕良任北京京剧团琴师、北京京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曾为《海瑞罢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沙家浜》等戏设计唱腔。他也是资深的京剧音乐作曲者,创作了《新东方赞》、《新八岔》(用在新编古装京剧《赵氏孤儿》一剧里面)等京剧胡琴(京胡)曲牌。

京剧我魏绛_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_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

京剧我魏绛_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_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

京剧我魏绛_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_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

李慕良琴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操琴从剧情、剧中人物的感情出发,所谓“拉琴拉人”,并通过独特的演奏手法、技巧来树立人物的音乐形象。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心手相印”。因此,他的演奏有深厚的感情,旋律平正大方,节奏鲜明多变,手音圆润爽朗,指法灵活有力,弓法快而流畅,尺寸严谨,伴奏、过门、垫字,结构新颖,不落俗套,与演员的气口劲头配合得极为默契。特别是为马连良伴奏,可谓是严丝合缝,声情并茂。李慕良操琴风格匠心独运,自成一家,世称“李派”。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63年曾以“幼小喜丝竹,功成二十年。韵声长自远,意在手之先。春水流仍静,秋云断复连。翻新裁古调,歌舞倍增妍”的诗句,高度概括了他的演奏艺术。

李慕良不仅琴艺高超,且谙熟京剧音调,造诣高深。他勇于革新,擅长唱腔音乐设计。他创作的唱腔,往往有很深的寓意;尊重传统程式而又不为之束缚,用音乐语言来解释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赤壁之战》、《赵氏孤儿》、《海瑞罢官》及现代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北京京剧团演出本)等剧中,对唱腔伴奏、曲牌音乐均有革新创造。其中《赵氏孤儿》一剧,与裘盛戎共同创造的“汉调二黄”新板式“我魏绛闻此言如梦初醒”唱段,备受海内外称颂,已成为花脸唱段中的精品,脍炙人口,广为传唱;《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生、旦、净三个行当的背躬唱段风靡一时,旋律流畅新颖,在旦腔中巧妙地吸收了豫剧音调,全段节奏变化别致,发展和丰富了传统京剧中“摇板”和“流水板”的形式,推动了现代戏唱腔音乐的发展;《白蛇传·合钵》(赵燕侠唱)中的“徽调三眼”唱段别具一格,充分表现了剧中人物白娘子凄楚悲怆的意境,令人难忘。

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_京剧我魏绛_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

李慕良在京剧的伴奏音乐方面,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创作。他在旧曲翻新上成绩斐然,以“小开门”最为突出。他为了在《四进士》中更好地配合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动作的需要,在原有的“小开门”基础上创新,使原来简单的音调变得丰富多彩,绚丽斑斓,节奏变化对比鲜明,快弓流利酣畅,准确的为剧中人物内心变化以有力的衬托;也使得传统的“小开门”曲调得到升华,在内外行中广为流传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已成为练习基本功的必学曲目。另外,他将旧曲“万年欢”改为连续转五次调的新曲,定名为“万年欢庆”,并赋予了新的内涵。李慕良创作的京胡独奏曲很多,其中以《新东方赞》、《凝思曲》等最为著名。为纪念国庆30周年,他还运用京剧音乐形式创作了京胡协奏曲《长征颂》。

1982年中国唱片出版社出版了他演奏的《京剧音乐十一首》录音磁带。他还撰写了《京剧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的论文,并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访美国、香港等地讲学。在1990年5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市演出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为庆祝他从艺60周年并展示他优秀作品的“李慕良作品音乐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取得很大成功。

京剧我魏绛_京剧我魏绛闻此言伴奏_京剧赵氏孤儿我魏绛唱段

李慕良从老生改习京胡后,琴不离手,注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潜心钻研孙佐臣、陈彦衡、徐兰沅、王少卿等名家技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自成格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锐意创新,先后整理改编了《串龙珠》、《十老安刘》、《打登州》、《青梅煮酒论英雄》等剧目的唱腔;丰富了《借东风》、《甘露寺》、《四进士》、《苏武牧羊》、《胭脂宝褶》、《白蟒台》等马派名剧的伴奏;为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等设计了《赵氏孤儿》、《秦香莲》、《白蛇传》、《海瑞罢官》、《舍命全交》、《青霞丹血》、《红梅阁》、《赤壁之战》等唱腔;还参加了《南方来信》、《杜鹃山》、《芦荡火种》、《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战宏图》、《红岩》等现代戏的唱腔设计。其作品章法严谨,动听耐品。形成了平正大方,音色饱满,刚健雄沉,巧俏动听的李派演奏风格,成为众人争相学习、攀登的至高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