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 京剧行当只有“生、旦、净、丑”四类?“十门角色”从何而来?
简单说行是行业
具体到戏曲表演
就有专门扮演某种角色
或表现某种特定角色的行业之意
当是担当,就是在本身行业中
承担分内的表演工作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嫦娥奔月》剧照
行当既是演员表演任务的具体分工
也是表演技术的类型化区分
还是对社会生活中
各种类型人物共性的高度概括
行当是随着戏曲表演需要
而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
参军戏就有了
参军、苍鹘的规定性表演分工
元杂剧一人主唱
划分出末、旦、净、杂四类主要行当
昆曲盛行时出现了
“江湖十二脚色”的创造性分工
但是行当划分最细致的首推京剧
京剧行当划分
京剧行当划分,早期受到昆弋、梆子、汉调等剧种影响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相传有末、生、旦、净、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另有“十门角色”的说法)。
京剧形成后,对行当再次进行了概括提炼:
末、外归入生行,副分别归入净、丑行
杂行,俗称“底包零碎”,扮演旗锣伞报、车夫、轿夫等
武行(又称筋斗行),俗称打英雄,扮演武戏中的配角
流行(又称文堂行),专任龙套、青袍等不翻跟头,不动把子的角色
清末民初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京剧班社逐渐形成了“七行七科”的组织制度。不上台表演的叫科;上台演出的称行,七行即生行、旦行(也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后三行现已不立专行,生、旦、净、丑成为四大行当。
京剧舞台的角色
京剧舞台的角色,旧时角色有行当之意,现在角色多理解为人物。在生、旦、净、丑四行中,各行又细致区别艺人的具体承当。
生饰演男性角色,一般俊扮,生行中有:
老生(成年男性,戴髯口,就是胡子。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武生(以武功见长的男性,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戏)
小生(年轻男性,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饰演关羽、赵匡胤等特定人物)
娃娃生(饰演儿童,例由童伶担任)
老生的“胡子”
旦饰演女性角色,一般俊扮,旦行中有:
青衣(也称正旦,成年女性,以唱为主)
花旦(年轻女性,唱念做俱重)
刀马旦(扎靠,马上杀敌的女将)
武旦(行走江湖,武功高强的女性)
老旦(老年女性)
青衣
净饰演性格特征突出的角色,也称“大花脸”,脸谱是最明显的特点,净行中有:
正净(重唱工,气派,如铜锤、黑头)
架子花(重功架,身段,并任“奸白脸”戏)
武二花(重武功,长靠、短打皆有,多为正面人物)
摔打花(重跌扑摔打京剧分为哪四大行当,多为反面人物)
丑也称“小花脸”或“三花脸”,不同于净行用整张脸谱,只在鼻间涂抹“枣核”“馒头”“豆腐块”形状的粉块,丑行中有:
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
武丑(又称开口跳,擅长翻跌蹿跳,念京白)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还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不同而异。各个行当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
通过表演行当化,京剧架构出一个庞大而有序的舞台人物体系,形成了一整套训练表演程式体系,解决了艺人术业有专攻的“正工”(本工)学习分类,一专多能的“应工”(两门抱或兼工)舞台沿袭,以及节日、堂会、义务戏演出时特殊的“反串”(跨行表演)问题。
行当分工把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的角色理解,真正落实到表演中。任何一个京剧的剧目中,所有的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行当归属,所有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行当表演依据,每个行当都有过经典的个性化舞台演绎,行当是京剧表演无所不能的根本,也是戏曲走向演员表演为中心的关键。
图文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
组织编写的《老北京述闻——戏曲曲艺》一书
北京京剧院北京数字文化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