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全剧 春晚的杨子荣看得不过瘾?去东艺看全本《智取威虎山》
从春晚转场到上海舞台,3月20日、21日,傅希如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继续演出《智取威虎山》,开启名家名剧月大幕。而《智取威虎山》同时也作为红色优秀经典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1958年首演以来,历经无数次修改和打磨,成为上海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剧中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红遍大江南北,他只身闯匪营的英勇形象至今仍活跃于舞台,六十年来,陆续出现七代“杨子荣”。该剧自1991年恢复演出以来,至今已成功演出600余场。
傅希如向童祥苓学习《智取威虎山》,2009年接演杨子荣一角,至今演出百余场,“每次都有压力。杨子荣的唱段紧密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全剧,充满激情,需要演员边演边打边唱,不像传统戏可以歇一歇,因而更累更难。”不过,傅希如也表示,随着剧院这些年来对红色剧目排演的深入,自己对革命人物、英雄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以前对杨子荣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符号化,就是一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为完成任务排除万难的神一样的英雄人物的存在,但是现在更多的会从‘人’的角度来体会。”
傅希如表示,近些年来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全剧,剧院为创排《浴火黎明》等红色剧目,以及“四史”教育等,曾多次组织年轻人到重庆渣滓洞、河南的红旗渠、江西井冈山等地实地参观、采风,听革命烈士后代,讲先烈们的故事,参观先烈们曾流血牺牲、战斗过的地方。“你会深刻感觉,他们也是人,也有人的本能和七情六欲,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战胜了作为人的本能1970年京剧智取威虎山全剧,这种精神尤其值得学习。”
这种精神上的洗礼让傅希如对人物的认识更立体,而且,这也让他在表演中更加“走心”。“比如说,‘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这句唱词,以前追求的是如何唱得更加‘完美’,技巧上如何更加圆熟。现在每当我唱到‘共产党人’时,心中会浮现千千万万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党员,这种感触会让我在处理这句唱词时,少了一些‘炫技’但多了一些崇敬敬仰之情,也许掌声少了,但是听来却更加入心。”
作为第六代“杨子荣”,傅希如曾到全国各地巡演。在他看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各地剧场在近年来加快升级步伐,随之而来的也是观众的升级迭代。
“以前还是以老年人居多,但确实是铁杆戏迷,经常跟着台上演员一起唱,怀旧因素居多。但这些年,随着剧院的升级,演出宣传力度的加大,看剧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中青年观众多了。而且跟老戏迷不同,他们更容易被剧目情节、表演技巧所吸引。”傅希如认为,迈向新时代以后,《智取威虎山》可谓是“重新圈了一波粉丝”。
经典剧目在年轻人中焕发新活力。傅希如认为,这与作品本身的魅力高度相关。“它的教育意义、情节设置、观赏价值都非常好,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时代感、节奏感。这也是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傅希如和国家京剧院演员杜喆共同演唱了《智取威虎山》经典唱段。说到春晚的演出,傅希如表示,这是自己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20几天时间,经历了大概10次的带妆彩排,5次的录像,非常严谨细致。”而春晚的戏曲板块在傅希如眼中也是节奏明快、短小精悍,就是怕看戏曲的年轻人会觉得比较沉闷。而且选择的曲目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熟悉的旋律来唤起大家对戏曲的亲切感,感觉节目组用心良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