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越剧红楼梦全剧播出_老越剧电影《红楼梦》_老电影越剧红楼梦演员表

红楼梦》是中国经典名著之一,也是越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而该剧的广泛流传,更是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功劳。这里说的两代越剧电影《红楼梦》指的是1962年,由上海越剧院与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作,岑范导演的彩色越剧艺术片《红楼梦》;与2007年,由中央电视台和上海越剧院联手,韦翔东制片、陶海导演的民乐版越剧电影《红楼梦》(07年,韦翔东共制作了两部越剧电影《红楼梦》,另一部为交响乐版,因场次设置、唱腔设计与62年版大不相同,故不放在一起比较。)

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在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以致3岁小孩都会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成为以后红楼影视的范本。可以说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是一部戏曲电影的神话,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然而,62版《红楼梦》也有难以弥补的遗憾,如60年代拍摄条件的限制,录音效果都无法和现在的水平相比;而60年代的政治环境,使得该剧夸大了主人公反封建的抗争意识,带上了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为了弥补遗憾,为了创作一部属于新时代的《红楼梦》,制片人韦翔东联合了浙沪两地的越剧明星摄制了07版,又称经典版越剧电影《红楼梦》(为方便,以下称该版《红楼梦》为07版)。07版采用和62版几乎相同的场次设置,并集中了62版电影和61年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出版的越剧《红楼梦》唱片中所有的经典唱段,片长近3个半小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长的一部戏曲片。

戏曲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电影是舶来品,进入中国也不过一百多年。然而电影进入中国后势必要与本土的戏曲艺术发生关系,因而戏曲电影应运而生。戏曲电影是中国独特的电影类型。而戏曲充满虚拟假定的舞台表演美学就必然与电影镜头写实风格产生矛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导演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62版接近故事片,电影性大于舞台性,而07版接近舞台艺术片,舞台性大于电影性。下面,笔者拟从镜头处理、戏曲程式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镜头处理。

电影的叙事是以镜头为单位的,以摄影机的角度、景别、运动以及分切与蒙太奇等镜头的运用自然写实地叙事、表情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导演会运用多种镜头语言来表现创作意图。而戏曲根本上是一种舞台艺术,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方式是直线的。而影像中,角度的变化、拍摄距离的远近,都会传达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效果。62版导演岑范把越剧电影《红楼梦》当作故事片来拍,他在回忆这部电影的拍摄时说:“当初让我拍戏曲片,我是不喜欢的,觉得把传统节目照样儿搬上银幕,总觉得应该有创新和建树。所以后来再让我拍戏曲片,我就把它当作故事片来导,舞台风格化特点使它趋向于电影的生活化、真实化,镜头这个能够‘动’的东西就很关键,让摄影机从各种角度选取最美、最富于表现力的镜头。”

影片将长镜头、全景镜头和俯仰角镜头完美结合。如在“黛玉进府”一场,影片一开始就采用了全景镜头,模仿林黛玉的视线,勾勒出了荣国府的气派:“……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也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的角门……”镜头温和地切换,衔接自然,交待故事发生的大的环境。而同时,导演也用了大俯角的镜头,显示出荣国府的大与等级地位的森严,透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孤苦与凄凉,“记住了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剧中运用俯角镜头最经典处为“训宝玉”一场,采用侧面大俯角全景镜头,大厅里阴森无比,大门只开中间一扇,从外射进一束光,贾政和贾宝玉一前一后地走进来,从环境上透视出宝玉即将被训斥的那种焦虑、恐惧的心理。又使镜头有了纵深的空间感。强化了电影性,弱化了舞台性。而仰角镜头的作用在随即的情节中表现出来,贾政和宝玉踱进大堂后镜头切换,贾政坐下,镜头从贾政的半侧面仰拍,显示贾政封建家长的威严和训斥宝玉时的凌厉气势。从侧面反映出宝玉的弱小。

剧中最经典的一处长镜头是那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见家里来了客人(中景,突出人物的好奇),黛玉迎上前去(中景),之后两人对唱(由全景渐推至中景),而后宝玉演唱时两个人物又错开了,一前一后,镜头的倚重点在宝玉身上,等到黛玉唱的时候,演员便自动调合,黛玉走上前来,于是镜头便在了黛玉身上,之后镜头又回归至全景。 这一段简短的唱,在舞台上,两个演员是站在同一直线上的,做的身段也基本是在一个平面内。而在影像上,导演用了非常丰富的镜头,不仅保证了唱段的完整,而且体现了真实的空间感,中景全景的转换,消融了一部分戏曲的舞台感,却放大了人物的表情,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这是舞台剧所无法体现的。

而07版中,上述几场戏则用了不同的拍摄方式。07版的开始是随着“咣”的一声,两扇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里面透出烟雾缭绕的太虚幻境的感觉,而这种开场却是很有舞台剧的感觉。07版的“黛玉进府”一场,导演没有采用全景镜头,只是在荣国府大门的一只石狮子旁用侧面仰角镜头拍到一顶小轿子进了大门。接着镜头切换到园中的一条小路,轿子在小路上停下,接着是一个远景,老妈妈拉开轿帘,黛玉从轿中走了出来,从远景走入近景,扮演黛玉的演员王志萍向四处张望,表现了黛玉的谨小慎微。而不是以黛玉的视线为镜头来向观众介绍荣国府。并且这条小路极短,而拍摄时的机位又基本是水平移动,因而舞台感强烈。

在贾政“训宝玉”一场,采用仰角近景镜头拍到大堂墙上的画,画上画的是两只老虎,暗示贾政的威严,接着镜头拉到中景,看到大堂两旁站得笔直而面无表情的家丁。接着是贾政和宝玉一前一后背面进入镜头。贾政坐定后开始训斥宝玉,这里不同于62版,对贾政采用了正面镜头,用演员身段、唱腔的细腻表演来刻画贾政的气势,因而观众看起来有视舞台剧的效果。另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段,07版为了完整表现这一经典唱段,弥补62版演员时有出镜的遗憾,采用了正面中景,固定机位,而演员就在固定框架内表演,因为没有什么步伐移动,唯一的移动就是两人平行移动交换了位置。因而这一段的舞台感非常强烈。

二、戏曲程式。

戏曲表演是以程式为基础的,戏曲程式是将生活中的动作、语言提取出来,高度夸张、虚拟。戏曲表演以演员为载体,演员运用程式来表演人物、讲述故事。这一点与电影的写实主义是相矛盾的。

戏曲程式包括表演的程式、布景的程式等。

1、表演程式包括了“唱、念、做、打”。然而,越剧起源于1906年,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个比较年轻的剧种,它不像京剧、昆剧那样具备深厚的、完善的程式基础。同时,越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话剧、电影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影响,表演上借鉴了话剧、电影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相对生活化的艺术风格。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老师曾说“昆曲和话剧是越剧的两个‘奶娘’”。

越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唱腔。越剧属于弹簧、板腔体艺术,它源自民间说唱艺术“小歌班”老越剧电影《红楼梦》,“的笃班”,经过众多艺人的集体加工,创造出适合女子演唱的“四工调”,并从绍兴大班、京剧、杭滩、民歌小调吸取营养,丰富发展出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清板、嚣板、哭调、十字调、二凡等不同曲调和板式,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委婉、缠绵、优美、抒情的唱腔。对于以唱为主的越剧来说,传统的精华主要集中在流派唱腔之中。 越剧流派纷呈,《红楼梦》集合了徐派、王派、吕派、金派等,创造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读西厢”、“葬花”、“金玉良缘”、“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这些经典唱段实际创造自1958年徐进编剧的越剧舞台剧《红楼梦》老越剧电影《红楼梦》,却因为1962年的电影《红楼梦》而传唱至今,并经过各流派的一代又一代的传人不断完善,而发展成今天的唱腔。今天的唱腔和老前辈们的相比,声音更丰满,流派的特色小腔更明显,更动听。但这些唱腔都是在舞台上完善的,高于生活的舞台将这些唱腔,还有念白、身段一定程度地夸张,而这些夸张又被带到了07版的电影中。

如62版中,春色宜人,宝玉来找黛玉玩,见黛玉吃完早饭就睡,就要吵她起来,说了句“好妹妹,你看呀”,接下来是四句唱“春色如锦不去赏,合起眼皮如睡乡,饭后贪眠易积食,替你解闷寻欢畅”。徐玉兰老师将“好妹妹,你看呀”这句念白处理地相当生活化,而其后的音乐过门又将念白和唱腔衔接地天衣无缝。而07版中这句念白改为“妹妹,你来看呀”,并处理成了越剧唱段前的“叫头 ”,其后紧跟“咚咚咚”三个锣鼓点,引出唱段,舞台腔十足。

因07版《红楼梦》拍摄初衷就是时隔45年后,将这部经典越剧电影重新搬上银幕,并恢复所有经典唱段,按导演的话说是“一字不减,一段不少” ,故而该版特别注意对每一经典唱段的演绎,光是“黛玉焚稿”就拍了三遍,而后期录音更是精益求精,因而会在电影上映之前出版所有唱段的原声大碟以满足戏迷观众的要求。由此可见,07版对电影故事的关注远远小于经典的片段和流派唱腔,故而风格与62版会有很大差别,舞台感强烈。

2、布景的程式。这是戏曲电影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集中体现为写实和写意的冲突。“戏曲把舞台作为无限空间来使用”,“可以说是‘征服空间’的演出形式”。 梅兰芳先生曾说:“活的布景,就全在演员身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戏曲演员通过表演创造了景物,并引导观众想象舞台上的景,故而传统戏曲舞台布景只需“一桌二椅”即可。而这就给电影的拍摄带来了问题,如果是记录演员舞台表演的舞台艺术片,还是可以用“守旧”和“一桌二椅”做景,但如果是写实性强的戏曲故事片,用单纯的“守旧”和“一桌二椅”就未免显得虚假和单调。因此,拍摄的题材和剧种的风格是处理布景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表演特色和形态特征,电影的表现就应该区别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 。

越剧受话剧的影响,舞台布景较为写实,尤其是《红楼梦》为充分尊重原著,舞台布景也是依据原著中的描写来设计。但为舞台换场和剧团巡回演出的方便,舞台上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基本上是假的,可以拆卸,而且重量要轻于生活中真实的物体,不过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具有了舞台真实性。但是如果搬上了银幕,在镜头面前,道具是真是假,就一目了然了。62版《红楼梦》耗资100万元,影片中富丽堂皇的大院宅第,小桥流水,亭台花园都是在电影厂中搭建而成,连贾宝玉房间里的陈设都是真正的古董(从博物馆借来的),可见写实的程度。外景的光线用的是自然光,故而充满生活真实感,故事片味道强烈。而07版《红楼梦》采用内景中搭建“假物”,包括树木、花朵、小桥、园林等均为假的道具,这就具有了相当程度的虚拟性,再加拍摄时的灯光均为室内灯光,并且灯光角度单调,因而画面平面感强烈,纵深的透视性弱,而远景可以明显看出是幕布,因而舞台感强。

一、结论。

由此可见,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电影的真实性强于戏曲的舞台性,而07版越剧电影《红楼梦》舞台的虚拟性胜过电影的真实性。正如07版的总导演韦翔东说的62版“是中国戏剧史和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珠穆朗玛峰。我们不太可能超越,也不敢超越,只想处在一种沉静的状态下,向经典致敬” 。韦翔东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出身,拍越剧电影《红楼梦》是首次做总导演兼总制片人。虽然投资的经费和经验有限,其本人也说镜头处理还不是很纯熟,但上映以来的票房显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当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创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全剧宛如天籁的唱腔更是越剧流派中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2] 韩尚义,徐苏灵.戏曲艺术片——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晶[J].电影艺术老越剧电影《红楼梦》,1961年06期.

[3] 陆建华,于中效.电影越剧结良缘——戏曲故事片《五女拜寿》导演工作回顾[J].电影,1984年11期.

[4] 郑永其.越剧电影《红楼梦》的艺术分析[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年09期.

[5] 曹红蓓.越剧电影:颠倒众生的“小红楼”[J].中国新闻周刊,2006.10.16.

[6] 李增力.丰富强化戏曲舞台艺术的魅力——浅谈戏曲电影中的镜头运用[J].东方艺术,2008年S1期.

[7] 童玲.银幕再续红楼梦——记2007民乐版越剧电影《红楼梦》[J].上海戏剧,2007年07期.

[8] 谢正宜.央视主持人牵线筑经典《红楼梦》越剧电影热映[EB]. 新浪网,2007年11月2日16:25.

[9] 尤优.越剧电影〈红楼梦〉再次上演经典完整版[EB]. 新浪网娱乐讯,2007年11月21日11:46.

[10]李晓明.回味经典六看越剧电影《红楼梦》[EB].天津通,2007-12-29 16:01.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