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揭幕名家名剧月 《徐九经升官记》等五台大戏陆续上演

湖北京剧院张慧芳_黄梅戏代表人物_上海京剧表演

将上演的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年届古稀的“戏宝”朱世慧坚持饰演原版徐九经,偕徒弟奉上原汁原味的经典唱段。

由东方早报联合东方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东方名家名剧月”今年3月将迎来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戏曲剧目展演周”成今年一大亮点。湖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写到中国戏剧之起源时,所描述的就是公元前十四世纪末战国时代的楚国《九歌》里的情景。近代以来,湖北剧种丰富,各剧种名家辈出,却鲜有机会集体来沪。3月18日至26日期间,湖北省四大剧种、五台国家级精品剧目将轮番登场上演揭幕大戏。

这是东方名家名剧月首次以“省”为单位策展黄梅戏代表人物,并首度引进汉剧、楚剧。湖北老中青演员——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梅花奖“二度”获得者朱世慧、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此次齐聚上海,都将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亮相。

原版“徐九经”历久弥新

荆楚大地在京剧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如今,在京剧诞生之初的前后“三鼎甲”中湖北人六占其三。而其中谭鑫培更是创造了京剧史上重要的老生流派——谭派。

《徐九经升官记》既是京剧史上的经典,也是湖北京剧院的镇团之宝,该剧于1980年改编创作,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全国剧坛的轰动,至今已演出近700场,被称为京剧界难得的“戏宝”。

剧中扮演“徐九经”的朱世慧被誉为“中国京剧第一名丑”,打破京剧舞台上长期以来生旦双霸天下的传统格局。为了让徐九经这个“丑一号”能在台上立住,朱世慧别具一格,开辟了“丑生”这一京剧艺术的全新行当,兼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有大段的唱腔驾驭整本大戏。

今年是《徐九经升官记》创排36周年,而朱世慧也已年届古稀,但是此次“戏宝”仍然坚持“原版”,携他的高徒谈元共同奉上原汁原味的徐九经。届时观众将欣赏到为人津津乐道的唱段《当官难》。此外黄梅戏代表人物,徐九经特有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演是最大亮点,“抖脸”绝技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如果说《徐九经升官记》是湖北京剧压箱底的宝贝,《建安轶事》则是湖北省京剧院推出的新人新作,由新一辈年轻演员万晓慧、王铭等领衔。蔡文姬一直是戏剧戏曲的熟题材,但历史题材的《建安轶事》着墨于蔡文姬归汉后的感情生活和文化使命,从这个命运多舛的女性身上折射出建安文学的风骨,展现的是深层的时代精神和对社会人生的反思。

行当突破是《建安轶事》一大看点,万晓慧出演的蔡文姬在青衣中加入刀马旦表现矫健身姿,她也因此夺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曹操也打破花脸惯例,由老生演员尹章旭出演,令人不禁想起老生入戏的京剧改革壮举。

汉剧楚剧代代传承·黄梅戏演绎土家风情

汉剧、楚剧,不为上海观众熟悉,却是在湖北大地百年传唱的古老剧种。京剧早年被人们称为“皮黄戏”,指的就是西皮、二黄。其中西皮腔旋律急骤,有阳刚之美,是汉调的主要唱腔。汉调对京剧唱腔的形成和成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史称“班曰徽班,调曰汉调”,如今京剧青衣的标志性剧目《贵妃醉酒》就是汉调艺人杰作。

汉剧的前身就是汉调,而汉剧历史上最知名艺术家当属陈伯华。京昆大师俞振飞曾说过:“京剧二百年,出了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陈伯华。”此次名家名剧月上演出的汉剧《王昭君》,其主演王荔是陈派艺术第五代传人,也是陈伯华最后一个学生。

一代宗师陈伯华在教授王荔时已经八十多岁了黄梅戏代表人物,在病床上口传经验。在住院期间甚至破例坐着轮椅到湖北剧场观看了《王昭君》首演。王荔在剧中展现了陈派唱腔的华丽细腻、委婉深沉,实现汉剧史上零突破,斩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楚剧《大别山人》是2005年由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楚剧团创作的,曾先后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剧目奖等多项殊荣,被称为“红色经典”。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导演正是当年《徐九经升官记》的编导余笑予,被称为中国戏剧界的鬼才、怪才。余笑予出身于楚剧世家,这部剧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代表作品。剧中大量使用鄂东民歌曲调,一改传统楚剧的哭腔,清新明快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楚剧、汉剧这样具有浓郁湖北特色的地方戏曲,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多云山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黄梅戏请回娘家”,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俊也因此调任至湖北,担任戏曲剧院院长。杨俊先后主持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剧目,开创了湖北黄梅戏的黄金时代。此次来沪演出的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根据湖北民歌《龙船调》创作而成,将耳熟能详的湖北经典民歌与黄梅戏和土家风情文化融合在一起,并且融入了土家女儿哭嫁、茅古斯(土家族传统歌舞)、砍邪歌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

荆楚大地在京剧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此次将上演的《徐九经升官记》既是京剧史上的经典,也是湖北京剧院的镇团之宝。中国京剧第一名丑朱世慧年届古稀,却坚持上演原版“徐九经”,是这部戏的最大看点。其次,汉剧《王昭君》和楚剧《大别山人》这两个剧种则是首次引入上海,不容错过。

后台回复人名或剧名 可看ta的图文

于魁智 ▏李胜素 ▏张火丁 ▏茅威涛 ▏韩再芬

石小梅 ▏黎安 ▏沈丰英 ▏俞玖林 ▏曾静萍

吴亚玲 ▏王君安 ▏郑国凤 ▏丁晓君 ▏单仰萍

《牡丹亭》 ▏《西厢记》 ▏《梁祝》

......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