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行天下》第12期游园惊梦,主要讲的就是昆曲。这一期请的几位嘉宾:周秦、徐累、沈丰英、裴[péi]金宝、黄晓丹,这几个人都很牛,可以说是在各自领域凤毛麟角般的存在。而主持人窦文涛,也是谈话节目的翘楚,他的谈话节目总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可能因为现在年纪大了,也开始追寻质朴的东西,以前锵锵三人行更多的是娱乐、热闹,现在更多的是自己的志趣追寻,追求的是哲思与安静。

昆曲(Kun ),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代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时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yì]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昆曲集合了歌、舞、诗、戏种种精致优美的表演形式,是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昆曲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珍宝一样,因为太美了,让你望而却步,又因为太美了,让你流连忘返。

白先勇先生曾这样评价昆曲:“昆曲无他,唯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19项,昆曲名列第一,超过了日本能剧、印度梵剧。

看过这一期节目之后,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感悟:

文化是一种倔强。是对生活本身的不妥协。

文化代表了一种性格。一种坚持,对于个性与美的坚持。

戏曲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才子佳人,可以说是一种最理想的搭配。这是一种对理想的寄寓。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完美的矛盾体,也宣示了生命的本真之美。

橄榄腔,正如人生,渐渐的开始,直到最浓烈的中年,然后渐渐的淡去。一板三眼的吟唱,就如起起伏伏园林的墙、曲曲折折园林的桥,绝不是直来直去,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入声短促急收藏,这也是昆曲的一个特点。汉语声调有四声,即入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入声字源于苏州方言,它的唱法是出口即断,前代曲律家沈宠绥[suí]说道:“……凡遇入声字面,毋连腔,出口即需唱断”。

水磨昆曲,软语醉人:文字和声音通过水磨而有了柔滑的音韵,音韵让文字活了起来。

水袖翩然六百年,昆曲里充满诗意的水袖写意,代表了很多的动作寓意,水袖将俗世的动作如水墨山水般美化,这符合中国人的诗意审美,无论是词曲、书法、绘画,都是如此。

园林与昆曲就像人的皮肤骨骼与灵魂情感,有了园林游园惊梦昆曲,渐渐的孕育催生出昆山腔,并在园林的滋养下形成昆曲,有了昆曲,使园林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树木石头,最终相互成就,相互依存。

“原来姹紫嫣[yān]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lè]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uī]看的这韶光贱!”这几句包含了最重要的人生哲理,当你韶光在姹紫嫣红之时,就不要付与断井颓垣,辜负了美韶华,留下多少遗憾。人生要敢作敢为、敢爱敢恨那,在你姹紫嫣红的年纪就要努力绽放啊,不要怕,不要多想,不要犹豫,因为这个时间很短暂,错过就是一生。

昆曲是文人的艺术,文人的吟唱,文人的感悟,文人的哲思,文人的梦。典型的代表就是“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合称临川四梦)。

人生既要雅又要俗,既要俗又要雅,要雅就要像《红楼梦》、《牡丹亭》、《霍乱时期的爱情》,要俗就要像《金瓶梅》、《红高粱》、《百年孤独》。

离开的远了,看这个东西反而清楚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中国文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人崇拜西方文化,然后去西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反观中国文化,才觉得原来中国文化是那么的深邃可爱,博大精深,意味深远。对于爱情也是这样,这也是戏曲《长生殿》的意义,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可谓曲曲折折,直到安史之乱,唐明皇被迫赐死杨贵妃,到失去了才发现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是那么的可贵,这正是《长生殿》要宣示的哲理,所以才有了长生殿,让爱情在长生殿中得到延续,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寄寓。

苏州最多的是桥,而桥是人与人、此岸与彼岸的连接,昆曲也如同一座桥,连接了古人与现代人,现代人与现代人之间情思。

窦文涛(1967年8月2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男主持人。他曾供职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后加入凤凰卫视,主持过节目《锵锵三人行》《文涛拍案》等。其善于将娱乐元素注入时事节目,开辟了另类新闻漫话节目路线,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被评选为全国广播电视十佳节目主持人。2021年2月21日,主持深度文化体验脱口秀节目《锵锵行天下》定档在优酷视频播出。

周秦,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青春版《牡丹亭》首席唱念指导,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昆曲艺术》主讲人。2004年获苏州市政府颁发“昆曲评弹传承荣誉奖”,2009年获文化部授予“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称号。著有《寸心书屋曲谱》、《苏州昆曲》、《昆戏集存》、《紫钗记评注》、《蓬瀛五弄》、《湘昆:复兴与传承》等。

徐累,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曾参加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文明艺术五千年大展”、“中国现代艺术展”、“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改造历史——中国新艺术展”、“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等展事。并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以及纽约、伦敦、香港等地举办过个人展览活动。著有《中国名画家精品集——徐累》、《徐累——虚幻之秘》,《秘响》等。主编有《经典》系列主题文化丛书。

徐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新水墨”的重要开拓者,他的笔墨很从容,一刻不停地游走于东方,同时也不忘走向西方,东海西海,此心攸同。古与今之间的驰骋,看似举重若轻,其实是很难的,起初怕放不开,一旦放开,又恐回不来。让人深感艺术本身力量的强大,如行巨船,浮巨川,搏巨浪,起航时的助力,可能就是覆舟的推手。徐累对此操控很得法,在借宋元遗韵,烘染当代情感的同时,又以现代立意游园惊梦昆曲,返照美学的传统游园惊梦昆曲,通达融会,渊源活水,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让你静静地想起古人的水墨。

自2013年的《霓石》起,画家徐累的创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自然的光辉降临了,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山、海、石、树,开始成为画面的主体,囿于帷幔或囚笼中的马儿亦渐有奔行之态;图像空间开始由密室走至阳光下,暖色系的亮色也一同加入到画家的颜料盘中。如诗人宋琳所言,徐累这一时期的作品宛若“从幽暗的迷楼过渡到了明媚的蜃楼,画面弥漫着氤氲之气,湛然壮美。”(《述作与反观——徐累的图像修辞》)尽管如此,源于巴洛克复调音乐的“赋格”——一种对位、遁走、追逐的游戏,却是他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思维模式,新作中更有所加强。他一如既往地徘徊于复调与复像之中,而且“天地”更大,笼罩着“自我”,又低迴于“众生”,由此,若能对流淌于画间的思想意涵管窥一二,当是一次智趣的同程。

沈丰英,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今苏州市)人,昆曲演员,主工闺门旦,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曾主演《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玉簪记》中的陈妙常。2007年获第23届戏剧梅花奖(中国戏剧最高奖项) 。2008年5月22日,参加奥运火炬在苏州的接力。

裴金宝,1954年4月生于苏州望亭镇,自小酷爱江南丝竹,对昆曲、园林等亦颇有研究。裴先生师承吴门琴派吴兆基,曾一起创办吴门琴社,后为吴门琴社社长,是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先生精于斫琴和古琴修复,所斫之琴受到琴界的好评。先生不以斫琴为生,但可称得上超级发烧友。其兴致之作音色有如天籁之声,听者无不陶醉。裴先生所藏古琴之一明代蕉叶式古琴被称为“蕉叶之王”位列天下名琴之中。

裴先生对阴阳十分有造诣,并将其研究应用到古琴斫制上。琴著包括《中国古琴文化漫谈》、《阴阳学说与古琴》、《古琴修复》等。另外,他还创办了网上论坛--“中国古琴”,先生为现代吴门琴家,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的造诣。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等作古琴讲演活动,其事迹屡被报刊、电视台报道。

黄晓丹(1982年1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研究方向为明清女性文学及诗学,其主讲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儿童文学。

说起昆曲,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白先勇。

白先勇(Pai -yung,1937年7月11日-),又名郁金、白黎、萧雷,出生于广西南宁,籍贯广西桂林,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著名文化学者,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刊登于《文学杂志》;1960年,与同学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等人创办《现代文学》,并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2004年,担任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内地首映;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他的前期作品,作者的个人色彩和受西方文学影响较重;后期作品的现实性较强,艺术上日臻成熟。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是中国国民党桂系将领,母亲是马佩璋,他在家排行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电台名人白韵琴是他的堂妹。

白先勇从小就喜爱中国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如《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说唐》、《蜀山剑侠传》、《啼笑姻缘》;巴金的《家》、《春》、《秋》;《三国》、《水浒》、《西游记》,特别是《红楼梦》,都是他所喜爱熟读的作品。在大学时代,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白先勇开始阅读和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在创作上也开始模仿西方文学。但是毕业后入美国爱荷华创作班学习班,作者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对中国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喜爱,使他具有比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的素养,这就是为什么白先勇长期生活在台湾和美国,沐浴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仍能保持着比较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原因。白先勇从小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对祖国和民族有较深厚的感情。

昆曲是一种集合歌、舞、诗、戏的精致优美表演形式,一种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昆曲《牡丹亭》是一出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悲喜剧,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文化工程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以曲调优雅,唱腔悠扬,唱词华丽,四百年来一直是昆曲传统经典曲目。《牡丹亭》的火热,使久已低迷的昆曲舞台骤然升温,这和白先勇的努力密不可分。曾笑称自己是昆曲义工的白先勇,为了昆曲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昆曲的魅力,不惜暂停自己的本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精心打造《牡丹亭》,并在校园进行公益演出,为昆曲争取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这是昆曲艺术存续的肥沃土壤。白先勇说,"希望看过这些(昆曲)的年轻人,在他们心中播下那么一个种子,有一天他们可能也来制作昆曲,也成为昆曲的推广人,或者是至少成为昆曲的忠实观众"。自小与昆剧结下不解缘,其小说《游园惊梦》即受昆剧《牡丹亭》启发。他对昆剧艺术一往情深,作了二十年推广昆剧的'义工'。更热心向年轻一代介绍昆剧,经常在港、台地区与昆剧艺术家合作,做公开演讲。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是他多年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2004年得以实现。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撒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网师,就是渔父、钓叟,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潮的意思,是以渔钓精神立意的水园。

听昆曲游园惊梦_昆曲游园惊梦视频单文_游园惊梦昆曲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