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名家唱段大全 潮剧《状元林大钦》的亮点和与《状元归乡》的比较
在看潮剧《状元林大钦》之前,刚好看了一本《潮汕之根》的书,里面就讲了林大钦的几个故事。
再看潮剧《状元林大钦》时,就不禁对照来看,发现除了要求薛进士将水利渠道改道外,其余的对联故事,该书都也收录了。该书可能并不严肃,因为之前发现一些表述太松垮。但大概框架还摆着的。我们总是先追求要有,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
潮剧《状元林大钦》是青年作家黄剑丰的新编戏,作曲陈焕泽。总体说来,这部戏中规中矩,用传统的戏曲套路演绎传统的民间故事,可能是比较适合的方式。
讲历史名人,尤其子孙健在的潮剧名家唱段大全,讲述的分寸不好拿捏,容易引来诉讼。可参照的是另一位潮汕名人苏六娘,剧作者不敢太发挥的。要发挥的也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象。这就造成戏剧冲突不敢太厉害潮剧名家唱段大全,要不是真有强烈的价值主张——非如此不可,谁都不愿反伤自身。
于是《状元林大钦》便只停留在名人名联的故事串演上,或者说是名人名联用戏曲的方式又演绎了一次,有观众就评论说整场戏都是在讲对对联。文人也就是这点逸闻可讲了。以前我也喜欢读这种逸事,那能见出人物的聪明来。但慢慢的,正如《原想吐槽潮剧《状元林大钦》,却又联想到潮剧的创新》所说,一时对不出一个对联,又何损于林大钦的声名呢?人是以其他更厚实的东西立世的,不要耍小聪明去讨好。
《状元林大钦》每场戏的套路是,先用一段唱词引出,一幕故事讲完,又用一段唱词结束。这个传统戏曲的痕迹很明显。不过,很适合反映这种几个小故事的串联。《状元林大钦》讲的就是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它没有一个更高的主题来统摄。这不由让人想起同题材的另一部潮剧《状元归乡》。
《状元归乡》全然不讲你林大钦有多牛多会对对联,而是它将这作为一个常识背景,这太符合观众心理学了。编剧与观众其实有一些隐性共识的,比如讲林大钦,对象是潮汕人民的话,你就不必有什么铺垫,连“才子”二字都不用提,这反而是对他莫大的尊重,要说他是某某大学里的某某教授的,头衔越长,实里就越虚。编剧利用与观众的共识,省去了许多笔墨,这也是编剧喜欢写一说大家就知的大人物的一个原因。你看郭启宏写的都是李白杜甫李煜曹植的,再有才情,从无到有,新创一个人物,能立得住,让人记得住的,太少了。
《状元归乡》要发掘的是林大钦的深层心理与挣扎,戏一开始就彰显了紧张——这是现代戏剧学应有之义。你看一团新改编的《赵氏孤儿》也直接进入紧张的状态,贾岸屠已经准备好屠刀等赵氏孤儿产下,就斩草除根了。它删掉了许多赵家得罪晋王和佞臣的前传。
《状元归乡》的“归乡”,这里不是指衣锦还乡,而是告病还乡,有退隐之意,病只是借口。归乡(隐退),意味着什么?不归,又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有强烈政治抱负的人物来说潮剧名家唱段大全,这挺令人挣扎的。
《状元归乡》写了民间故事没有的部分,但这样的林大钦却更感性。你会思考他的行为,其实也是思考自己:我处此境时,我又将何为?而《状元林大钦》更像是在作一个文化知识点的科普,像语文知识点一样,记住了可能考试得多几分,没记住就失分,有这样的价值,但不会让人思考。作一个比喻,《状元林大钦》像是做选择题,《状元归乡》像是做申论。更深的戏剧的目的就是要触发人们去思考,但也有一种是专门娱乐观众的,看完开心就好,毕竟人生不容易,不必事事深究。
观看《状元林大钦》,最大的亮点是发现饰演林大钦的黄琳琳,据说她是陈婷婷黄宝琪同时出道的,不过后来到新加坡发展了。
黄琳琳是懂表演的,她的表演很让人想起《四郎探母》中的木龙(黄洁庄演)。她们演起少年来,天真活泼,动作舒畅,有生活化又有艺术性,很怀疑黄琳琳也学过舞蹈。
黄琳琳的表演许多已经突破传统的潮剧模式了,对了,黄琳琳还是该剧的副导演呢,一个人如果内心的东西足够多,那么来表演潮剧时,恐怕会自觉不自觉地植入她的拿手戏——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嘛。所以,有时不禁要想,我们常说的坚守传统潮剧,可能却是因为自己知道的东西不多,才在坚守的。
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我见过你这么美好的女子了,我哪里还会对其他女子动心呢?《高维度思考法》一书中说,从无知到有知,是不可逆的过程。如果你已经见识了许多的戏曲理论,也见识了太多剧种因之实践的精彩演出,可能真会看不上那些传统潮剧——除了那独特的唱腔。
潮剧《状元林大钦》的价值,可能是在民俗学的考量上的,那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抱负,意思就是说,在许多年后,潮汕人再来看这片潮剧时,可能会幡然大悟:哦,原来出花园是这么出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