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芬在越剧《碧玉簪》中李秀英的扮相

方亚芬与恩师袁雪芬(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她曾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

她曾两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她是“越剧皇后”袁雪芬的弟子;

她是越剧界的明星大腕,被戏迷们亲切地称为“女王”;

她不仅擅长花旦、闺门旦、青衣,也能应工刀马旦、武旦,还能胜任泼辣旦和老旦;

她是阿拉宁波人,著名越剧演员方亚芬。

近日,由方亚芬主演的越剧《碧玉簪》在宁波大剧院演出。剧终的大幕还没拉上,疯狂的戏迷按捺不住地飞奔到台上,想要近距离地看看这位“方女王”的真容。

舞台上,她是《碧玉簪》里忍辱负重的名门闺秀李秀英,是《西厢记》里内冷外热的崔莺莺,是《玉卿嫂》里至情至性的玉卿嫂,是《红楼梦》里冰雪聪明的薛宝钗,是《祥林嫂》中悲苦惨痛的祥林嫂……

当余音绕梁的越音渐渐迂回静止,雍容华贵的戏装褪去,明艳娇媚的妆容卸下后,她才是真正的方亚芬。

记 者 陈也喆 文

1.像极了袁雪芬年轻时候的样子

上世纪80年代,镇海中学的礼堂里,全校师生人头攒动。一个小女孩俏皮地走上舞台,她一开嗓,甜润明亮,底下安静了: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就那一次,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刚上初一的女孩,她就是方亚芬。

第二学期时,镇海举行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她的独唱得了一等奖。后来,方亚芬就成为了声乐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

因为这副好嗓子,方亚芬被老师推荐到镇海越剧团。当时考剧团的氛围很浓,考上的几率很小,可谓千里挑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方亚芬反而有些茫然:“我连越剧是什么都不清楚,真的可以吗?”

进入越剧团后,她每天5点起床练功,唱、念、做、打,进步神速。很快,她便迎来自己越剧生涯中第一部大戏《柳毅传书》。方亚芬在里面饰演龙女三娘。恰恰是这部处女作,为她带来意想不到的师生情缘。

1983年,镇海越剧团带着这部戏到上海大东戏院演出。那天,与袁雪芬同为“越剧十姐妹”的徐天红在观众席上看戏。

方亚芬出场的时候,徐天红只觉得眼前一亮。这个年纪轻轻的演员,扮相俏丽俊美,声音清丽嘹亮,台步端庄稳重。

最后一场送别戏,只见方亚芬袖子一甩,一个漂亮的转身。徐天红几乎要喊出声来:“哎呀,怎么那么像袁雪芬年轻时候的样子!”

徐天红回去就跟袁雪芬说起这个好苗子:“雪芬,她的背影真像你年轻时候呀!你快来看看,这个花旦要好好培养。”

就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第一次照面,方亚芬被袁雪芬记在了心头。后来方亚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20首,恩师把爱徒带到上海,领她走了一条更为宽阔的路子。

1984年的夏天,酷暑炎炎。方亚芬考上了上海戏曲学校越剧班,攻花旦。她与母亲坐上了从镇海到上海的火车。没有座位,到处都是人挤人,只有车厢中间还留有一小块空地。母女俩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坐下休息。最终母亲用报纸铺在地上,把女儿摁下去:“考到上海很不容易,到了那里,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2.那一点“味道”究竟在哪里

方亚芬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每天凌晨便起来练功。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她常常观摩其他专业学生排的戏。毕业时,她更是拿到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成绩单。

在学校里,她听到老师最多的评价是:“小方嗓子是蛮好的,就是缺了点味道”。她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很努力,可自己的戏里究竟缺了点什么呢?

有一天,她听了傅全香的《李娃传》里的一句唱段,多年的困惑终于迎刃而解,犹如灵光一现。原来欠缺的这种“味道”,是对戏中角色的深刻揣摩,以情带声,戏才有生命力。

从那以后,方亚芬忽然觉得自己会唱戏了方亚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20首,而不是能唱戏。

3.流派传承不追求“像”

方亚芬虽然是袁派的传承人,但她并不囿于袁派,《碧玉簪》的金派,《王老虎抢亲·寄闺》中的戚派、傅派也唱得好,京剧沪剧也能来两下子。

范瑞娟的唱腔,方亚芬也喜欢,“有一种男性的阳刚在里面。”工作中与范派小生接触得多了,不自觉地,就会哼上几句。有一次唱完戏,方亚芬送范瑞娟回家。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方亚芬有些“献殷勤”地说:“我会唱范派呢!”

范瑞娟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哦,你会唱范派?”

方亚芬愈发得意了:“我的范派唱得不错呢!”

“那你唱几句给我听听。”

“那一日钱塘道上送你归方亚芬越剧经典唱段欣赏20首,你说家有小九妹。长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门求亲来哎哎哎哎……”

方亚芬特意把范派的尾音拖得一唱三叹,满以为会得到范老师的嘉许。谁知,范老师听完后,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指着她:“方亚芬,你……你你在摧毁我们范派。”

方亚芬一脸茫然。

后来,她才明白,自己为了追求范派的“像”,把尾音拖得过长,却没有抓住范派真正的精髓。

在当今越坛,似乎有个不成文的标准:谁将老师的声音模仿得像,谁就唱得好。这就造成了每个流派的演员几乎是清一色的莺声呖呖。方亚芬打破了这个怪圈,她根据人物与剧情,选择不同的声音表达方式。比如演崔莺莺时声音清脆明亮,演祥林嫂时音色沉浑苍老,不拘于流派,直抵角色内心。

4.救场救出“白玉兰奖”与“梅花奖”

方亚芬的戏路很宽,闺阁女子、风韵少妇、垂死老妪、倜傥公子,都被她演绎得有血有肉。无论花衫、青衣、小旦、武旦,都能挑得起梁,拿得出手。更令人惊叹的是,她演过越剧《红楼梦》中的6个角色: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司棋、妙玉、药官。

这些角色的背后,是方亚芬多年的韧性与付出。

上海越剧院导演孙虹江说,方亚芬有一个特点,其他的演员排戏的时候,排完自己的戏就离开了。她却不同,别人排戏的时候,她也在底下看着。等戏排完后,她所有角色的唱词都能背下来。所以,如果有演员请假,她二话不说就能上台顶替。

2006年,由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越剧《玉卿嫂》进入最后的排练阶段。然而,离正式演出只有20天时,主演何赛飞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不适退出剧组。导演联系方亚芬时,她正在杭州主演《祥林嫂》。正当方亚芬踌躇犹疑时,袁雪芬让她即刻进入排练场:“救场如救火,戏比天大。”

听了恩师这番话,方亚芬凌晨三点驱车赶回上海,一刻也不容懈怠。仅仅几天时间,她就把所有唱词背熟。

20天后,方亚芬在舞台上展现了一个痴情隐忍又孤傲清高的玉卿嫂形象。这部救驾之作,后来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如若不是深厚的艺术功底,怎能做到厚积薄发?

5.与学生亦师亦友

袁雪芬是新越剧的创始者与践行者,一生为越剧鞠躬尽瘁。

上海淮海中路1273弄,有一处老宅。红色筒瓦,螺旋形柱的花园洋房。袁雪芬生前曾在那里住了50年,方亚芬常常去那里登门拜访老师。

“亚芬,最近在唱什么,唱一段给我听听。”于是,方亚芬便扯开嗓子唱起来。师徒二人的莺语俏音常在老房子里盘旋。

回想起来,袁老师是严厉的,从来没有夸过她唱得好,永远只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后来,方亚芬才明白,袁老师想让她知道,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永远不要停滞不前。

其实,袁雪芬一直对她关爱有加。早年,特地安排方亚芬跟川剧演员学水袖,这是其他弟子没有的待遇。每次排练,袁雪芬都会带吃的给她,以至于一起排戏的人都知道,只要方亚芬在,就有东西吃。

走上戏曲这条道路,是清苦而寂寞的,很多人改行,退出了戏曲舞台,这对演员的心理冲击巨大。对方亚芬来说,她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袁雪芬。

“如果我也不唱越剧了,袁老师会很伤心。她当年无私地教我,培养我,今天我也应该责无旁贷地把这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方亚芬接过衣钵,成为袁派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她与学生亦师亦友,只要有人愿意来学,她就愿意教。

方亚芬的生命里,台上台下,都是越剧。“父母给了我生命,越剧给予我灵魂,我无法想象,离开越剧会是怎样的失魂落魄。”

■人物名片

方亚芬,1965年2月生于宁波镇海。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著名“袁派”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现任上海越剧院一团团长。曾获首届戏剧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上海市第四届、第十六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四届中日戏剧友谊奖,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奖,二度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