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演绎的是哪种戏曲文化 青春版《刘三姐》:歌舞翩飞,舞出壮美广西
刘三姐勤劳勇敢、善良美丽的“歌仙”形象,伴随耳熟能详的山歌,传遍大江南北,走进亿万华人心中。2019年5月22日19:30电影刘三姐演绎的是哪种戏曲文化,舞剧《刘三姐》将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多角度、立体式展现新时代壮美广西新形象,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民族”遇上“现代”舞台,看舞剧《刘三姐》如何再现经典传奇?
舞剧《刘三姐》根据壮族人物故事“刘三姐”改编,以“舞蹈”演绎“歌仙”传奇,讲述了善良聪慧的壮族姑娘刘三姐与勤劳勇敢的阿牛哥不畏权势,勇于和邪恶对抗的故事,展现了壮族人民正直、勇敢的民族品质,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舞剧《刘三姐》剧照
舞剧《刘三姐》以山歌作为舞蹈创作素材,剧中保留了大量经典的山歌唱段,融入了壮族的民族文化符号,例如桂剧中的“打棍出箱”技艺,令观众耳目一新。该剧在人物形象、舞蹈风格、音乐创作等方面也透露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引入了流行音乐和街舞等潮流艺术,处处洋溢着“青春”和“时尚”的气息,打造了一场“青春版《刘三姐》”。
舞剧《刘三姐》宣传片
舞剧《刘三姐》
微评摘选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冯双白:
舞剧《刘三姐》在精神与气质上与经典一脉相承,但在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自己的探索。相比于以往的“刘三姐”作品,舞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一个青春、美丽、灵巧,同时又是一往情深的全新的“刘三姐”形象,贴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吸引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丁伟:
舞剧《刘三姐》在保持原有艺术精华的同时,加入广西地方戏的素材,并有机融入了壮族传统的铜鼓舞、扁担舞等非遗特色舞蹈,以及原生态多声部山歌等广西原味艺术基因,以舞叙事,以曲传情,使舞剧更具可看性和观赏性。创作中还融合了当代舞、街舞等当今流行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舞台技术手段,将广西特色音乐元素和当代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对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创新进行探索,使之形成“民族”与“时尚”并现、“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独特审美,同时舞剧人物的性格更鲜明,也更具新时代独特的民族韵味。舞剧《刘三姐》是献给广西父老乡亲及全国人民、全世界华人的一部用心之作,期望通过这部作品把壮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传递给观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舞蹈研究中心主任 于平:
舞剧编导丁伟何以要创编“歌仙不歌”这样一个“烫山芋”?
1960年春季,广西南宁举办了包括彩调剧、桂剧等多剧种《刘三姐》的专题会演,创排了八场“民间歌舞剧”,使《刘三姐》在《投亲》《霸山》《定计》《拒婚》《对歌》《阴谋》《抗禁》《脱险》以及尾声《传歌》中完成了性格成长的人生之旅。舞剧《刘三姐》基本上是这部“民间歌舞剧”的情节构成。不管是当年的“民间歌舞剧”还是当前的“舞剧”,艺术家们的创作初心,是表现“一个爱唱歌的人 ”而不是“一个人爱唱的歌”。丁伟关注刘三姐,其实是对舞剧艺术的自信——我们应该、也可以用舞蹈手段来塑造“热爱生活、赞美劳动、追求自由、不畏强暴”的刘三姐;我们的舞蹈不是去图解刘三姐爱唱的歌,而是具有塑造爱唱歌的刘三姐的文化自觉。
丁伟对情节的浓缩主要着眼于故事发生时段的浓缩,并且幕次命名也用了立春、惊蛰、春分、谷雨、立夏等。由“性格塑造”逆推“人物关系”,由“人物关系”逆推“可舞情境”。
◎《中国艺术报》记者 高艳鸽:
舞剧中的刘三姐,是一个普通的壮族劳动女性。她和大家一起采茶、织渔网、砍柴,和渔夫阿牛两情相悦,同时,她又睿智机灵,敢爱敢恨,非常仗义。故事发生的时间段被高度浓缩电影刘三姐演绎的是哪种戏曲文化,从立春讲起,到立夏结束。其间,随着惊蛰、谷雨等节气的到来,主要角色相继登场。刘三姐和阿牛的爱情是故事发展的主线,在和管家、莫老爷、秀才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壮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也逐一展现。
舞剧《刘三姐》从服装、造型、道具、表演等方面,都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莫老爷的头顶有一只乌鸦,舞蹈动作中融入了拉丁舞元素。管家这个角色,用了戏曲中的丑角的造型和表演,其中有一段情节,借用了广西桂剧中经典的“打棍出箱”技艺。和刘三姐对歌的三个秀才,在舞剧中也被塑造得聪明、生动、有趣,借助扇子、毛笔、书几个道具,呈现出三个人不同的性格。
舞剧《刘三姐》淡化了原故事中的阶级斗争和善恶对立,剧中的反派人物没有脸谱化,而是用了轻喜剧的风格和幽默诙谐的表演。同时,剧中比较精彩的情节,尽量都用了电影中的音乐。比如谢幕时,观众即将离席,会听到《只有山歌敬亲人》,再次提醒观众,这个刘三姐还是那个唱歌的刘三姐。
◎优秀青年舞蹈演员 王倩(饰演“刘三姐”):
黄婉秋老师塑造的这个刘三姐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不可能从形象上去模仿她,但是可以从对人物个性的把握上去学习,找到刘三姐身上“那股劲儿”,才能抓到人物的灵魂。
◎优秀青年舞蹈演员 刘迦(饰演“阿牛哥”):
舞剧《刘三姐》讲述的不仅仅是“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故事,更是壮乡文化的缩影。对于壮族的一些民族文化符号,比如花山岩画上的人物动作,在舞剧《刘三姐》中也有提炼出来加入到舞蹈当中进行编排,使它更加符合舞蹈的气质,更具观赏性。
◎舞剧《刘三姐》执行导演 李莎:
如何把山歌变成“可舞性”的状态?舞剧《刘三姐》把属于歌的部分留给音乐去表现,而舞蹈则着重挖掘人物的灵魂。跳舞的“刘三姐”是一个前人从未尝试过的舞台形象,当初这个最大的挑战,也是该剧最令人期待的看点。
◎舞剧《刘三姐》编导 杨立童:
时代在进步,民族性的内容也需要融合现代的元素才能碰撞出更闪亮的火花。舞剧《刘三姐》融入了街舞,让情节更加切近现代生活,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剧中弱化了对立的人物形象,轻松、丰富、多元、新颖、浪漫……是舞剧《刘三姐》最想给剧场里的观众传递的直观感受。
◎舞剧《刘三姐》作曲 李沧桑:
歌曲有歌曲完整的歌词与旋律,节奏调式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将歌曲转换成舞蹈音乐以后,音乐就需要器乐化,它就不能只是用人声支撑整个音乐的进行。舞剧《刘三姐》需要在原有山歌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让这首山歌变为具有舞性的音乐!每个人物都有每个人物的代表主题,不同的人物、不同剧情的发展都要配合不同的音乐,将“对歌”转变成“斗舞”的感觉。
◎舞剧《刘三姐》舞美设计 刘罡:
刘三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标签,舞美设计要结合现代的审美,将两个年代的环境接轨,交融出一个新的环境和形象,呈现简约时尚的风格电影刘三姐演绎的是哪种戏曲文化,在视觉上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舞剧《刘三姐》灯光设计 刘宁:
舞剧《刘三姐》需要营造一个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的形象,为剧情的展开铺垫美好的背景。整体的灯光风格柔和、优美,在平和与优雅的过渡中又有小小的惊喜。
舞剧《刘三姐》剧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