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京剧曲牌 必读收藏 | 详解京剧曲牌,来历用法丰富多彩
唢呐曲牌又称“粗吹曲牌”或“粗吹牌子”,在传统京剧中用量很大,凡是比较宏大的场面如:升帐、点将、发兵、行军、打猎、演阵、出巡、打道、迎送、设宴等,都需要吹奏唢呐曲牌。它可以伴唱,又可以和锣鼓配合作器乐演奏曲。过去将管乐曲牌按曲词内容和表现情绪分为:神乐、宴乐、舞乐、军乐、喜乐、哀乐等六类。但在具体运用时,把某个曲牌归入某类,常有含混。现在京剧对很多带大字的曲牌都已省略了原来的曲词,有的根据新的需要已改填新词,有的根本不唱曲词变为纯器乐曲。一个曲牌通过不同乐器演奏和不同节奏、速度处理,其情绪和作用往往可以改变,如军乐类曲牌也可以做宴乐、舞乐使用。不过每个曲牌的原形,都有其基本特性好听的京剧曲牌,即使能够变通运用,也应有一定限度,不能不顾乐曲的特性和使用规律,乱用曲牌。
刘吉典先生曾按唢呐曲牌的基本特性,将其分为10类:
1、做吹台用的唢呐曲牌。传统京剧没有序曲、开幕曲的用法,只是在开戏之前,为了招徕观众而演奏音乐,称为吹台。用做吹台的曲牌,多为大型的器乐曲,用唢呐主奏,配以打击乐,奏起来红火热闹。吹台曲牌常用的有[一枝花]、[将军令]、[哪吒令]、[柳摇金]等。这些曲牌并不是专用于吹台,戏中的排阵、列营、升帐、鼓乐迎送及某些大场面的舞蹈和宴会也可以使用。
2、主帅升帐用的曲牌。常用的唢呐曲牌名[大开门],通称[发点](发兵点将之意)。这种曲牌与锣鼓配合,再结合舞台上大将起霸、龙套排场、主帅升帐等宏大场面,能把舞台气氛渲染得声势浩大,庄严肃穆。如《空城计》诸葛亮的升帐,《群英会》周瑜的升帐等,均用[大开门]。
3、上场引子类的曲牌。传统戏中人物上场,开始都要念一段引子或两句对儿等,作为概括介绍人物身分、处境的开端。引子一般都是干念干唱,没有乐器伴奏,并且都是散板的曲调。京剧中有三种引子:大引子、小引子、哭相思引子,曲调味道差不多。京剧中引子类的曲调,完全带唱,并用乐队伴奏的,现在只有[点绛唇]和[粉蝶儿]两个曲牌。
4、发兵、行军和列队过场用的曲牌。这类曲牌多为群唱的,有锣鼓协奏的大字牌子。这类曲牌数量很多,几乎全都是从昆曲移用的,如[泣颜回]、[朝元令]、[粉孩子]、[出队子]、[五马江儿水]、[一江风]、[朱奴儿]、[六么令]、[香柳娘]、[北泣颜回]、[普天乐]、[风入松]等。现在这些群唱的曲牌,大多只奏混牌子,不唱大字了。
5、饮宴、庆功用的曲牌。一般都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在排席摆宴的大场面中,常用[一枝花]、[傍妆台]等大型器乐曲牌,以渲染盛会气氛。在定席后,宾主兴杯时,常用[园林好]、[画眉序]、[大玉芙蓉]之类的群唱曲牌。在胜利回营,把酒庆功时,常用[江儿水]、[急三枪]这类节奏快捷流畅的曲牌。
6、围猎和演操用的曲牌。这些场面都较宏伟,用的多是群唱曲牌,以[醉太平]、[普天乐]、[朝天子]一套三曲联唱最有代表性。
7、烘托战斗气氛的曲牌。京剧中有战斗气氛的曲牌很多,大字牌子如[二犯江儿水]、[上小楼]、[叠字犯]、水仙子]等;纯器乐曲如[将军令]、[柳青娘]等。
8、一曲多用的曲牌。如[急三枪]、[风入松]、[工尺上]、[江儿水]等,用途都很广。
9、专用于特定地方的曲牌。如久别重逢、悲喜交集时用[哭相思];某人走途无路,要自尽时用[哭批];灵堂祭奠时用[哭皇天];法场悲怆场面用[脱布衫](亦名[红绣鞋]);剧终时用[尾声]等。
10、用唢呐吹的效果。凡剧中马嘶、鸟鸣(用唢呐哨子吹)、儿啼、鸦噪,都用唢呐吹奏。
这么多不同用处的曲牌,不仅好听,曲牌名也非常有讲究呢!
【水龙吟】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水龙吟]通称[大开门]或[发点],多用天军中主帅升帐,或职位较高的文官升堂。例如《群英会》的周瑜、《空城计》的诸葛亮之升帐,《玉堂春》的王金龙之升堂等。这种曲牌和锣鼓配合起来,再结合大将起霸、龙套排场、主帅升帐等宏大场面,能把舞台气氛渲染得非常庄严肃穆。[水龙吟]的合头又叫[水中漪],可以单独演奏,多用于主帅上场念引子或唱[点绛唇]、[粉蝶儿]以后,吹到归座为止。单演奏[水龙吟]合头时,速度要加一倍。水钹每拍一击。开始处可以按节奏加奏大锣。结束时视鼓的交代,收在较稳定处。
【将军令】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将军令]原为民间乐曲,曲调雄壮豪迈。京剧在开演以前用为吹台曲牌之一。所谓吹台也就是幕前曲,按过去剧场的惯例,在开演以前先吹打三通,用以号召观众。第一、第二两通只打成套锣鼓,第三通改用唢呐吹奏曲牌,术语叫安哨子。[将军令]曲牌的前半段也用于伴奏剧中的摆阵、操演,名称改叫折股,如《金锁阵》、《霸王别姬》、《逼上梁山》等剧中均有使用。
【哪吒令】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哪吒令]是吹台曲牌之一,京剧里一般不作别用。梅兰芳编演《西施》,剧中用[哪吒令]伴奏羽舞场面,但把它改为胡琴曲牌,来配合动作。由于改变乐器而情调有所不同,扩大了曲牌子的使用范围。[哪吒令]的合头又名[庆南枝]。
【一枝花】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一枝花]是吹台曲牌之一。京剧《洛神》、《雁荡山》曾采用它的合头来作为配曲。前者用京胡,后者用笛子为主要演奏乐器。
【大柳摇金】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大柳摇金]在昆曲中属于宴乐,京剧只作吹台用。前段帽子用乙字调吹奏,到第六节第二拍开始改为凡字调,后面可接[节节高](凡字调)。
【柳摇金】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柳摇金]和笛子部分的曲子大致相同。唢呐吹奏专作摆队用好听的京剧曲牌,全曲可以自由反复。后段另接[节节高](按乙字调吹奏)。[柳摇金]多用于剧中地方高级官员列队远迎钦差的场面,如《草桥关》中铫期出城迎接马武、杜茂、岑彭时,众人的过场;《珠帘寨》中李克用迎接程敬思等。
【节节高】 京剧唢呐曲牌。[节节高]是[柳摇金]的合关,与摆队所用的[柳摇金]联套演奏,用乙字调吹。如与吹台[柳摇金]衔接,则按凡字调吹奏。例如《草桥关》中的拜印,《珠帘寨》中太保李嗣源的拜见程敬思,由于前面用过[柳摇金],所以后面就只用它的合头。
【傍妆台】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傍妆台]的用法与笛子吹奏的完全相同。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宴蒋干,《黄鹤楼》中周瑜宴刘备,《甘露寺》中相亲时吴国太宴刘备等定席的场面,均吹[傍妆台]。
【小傍妆台】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小傍妆台]通称[吹打],又因在工尺谱上以它开始的三个音符为代表,故又名[工尺上]。从演奏和使用上来分有凡字调、小工调和乙字调三种调门。但曲谱基本相同。其中凡字调的用途最广泛,诸如设宴、嫁取、庆贺、升帐、送迎宾客等,都可以使用。
【柳青娘】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柳青娘]常用于武打场面,如《珠帘寨》中李克用与周德威对刀,《战马超》中张飞与马超对拳等。有时也可配合备马时刷马、装鞍、紧镫等一系列的动作。演奏时加打锣鼓点子。
【梆子吹打】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梆子吹打]是从河北梆子吸收来的曲牌,不象[工尺上]那样广泛使用,而是偶然用于以花旦为主的剧目,如《翠屏山》、《大劈棺》等。此曲又多用于带有悲剧气氛的场面。
【水声】 京剧唢呐曲牌。属清曲牌。[水声]的性质应该属于音响效果。由于具有简单的旋律,一般也列入曲牌之内。用时总是与[吹打]相连。如《甘露寺》中刘备过江,《群英会》中诸葛亮借箭上船后都用[水声],以表示水波荡漾和即将发船。
【点绛唇】 京剧唢呐曲牌。属于混曲牌。[点绛唇]通称点将,是大字牌子中一种散体的曲牌,用途很广,相当于上场引子,多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角色上场用[点绛唇]是为了表现场面宏大,增强气氛。[点绛唇]的“大字”原词是:“将士英豪,儿郎虎豹,军威耀,地动山摇,要把狼烟扫。”但词有时不唱,另外有许多戏有专用的词。如《群英会》周瑜上场时所唱,《艳阳楼》高登上场时所唱等。
【粉蝶儿】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粉蝶儿]的用法和[点绛唇]大致相同。如《挑华车》、《铁笼山》等剧都用这个曲牌,曲调雄壮激昂,而且各有专词。[粉蝶儿]的原词是:“杀气冲霄,仗英勇杀气冲霄,看旌旗灿烂光耀。摆列着剑戟戈矛,战敌人如削草,胸藏奇略。”
【新水令】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新水令]多用于走边以后,如《二龙山》、《八蜡庙》等剧,但唱词依戏而异。
【哭相思】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哭相思]原出于昆曲《长生殿·埋玉》唐明皇与杨贵妃诀别一场。京剧则用于久别重逢的场面,如《奇双会》中李桂枝与李泰相见时即用此。另外,同一曲调,不用唢呐吹奏,如《霸王别姬》中的楚歌,《清风亭》中张元秀与贺氏的对念,用的都是[哭相思]的曲调。
【急三枪】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风牌。原出于昆曲。[急三枪]在混曲牌中是最简短的形式,但应用却非常广泛,凡行路、写信、看信、饮酒、哭泣等都可以使用。尤其在复述明场已经交代过的事件,往往只由演员做手势代替说话,乐队吹奏此曲,以锣鼓配合,即可以使观众明白,这是一种精简舞台语言的手法。
【小锣急三枪】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小锣急三枪]与[急三枪]作用略同,但用途较少,视剧情与角色性格决定。如《群英会》中诸葛亮向周瑜立军令状时,即用[小锣急三枪]。
【双三枪】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双三枪]是将[小锣急三枪]与[急三枪]配合起来用,常配合由平静转入紧张的情绪和动作。如《空城计》中,诸葛亮观看王平送来的地图时,即吹[双三枪]。
【批】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批]来源于[吹腔]。京剧多用于不端正的人物,或押解行路、过场、变幻等。例如《庆阳图》中押旨官过场,《朱痕记》中宋成、宋氏造假坟的过程(小锣伴奏),《三岔口》中焦赞起解行路,《金钱豹》中豹子精变化人形等,均吹[批]。
【哭批】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哭批]多用于剧中人自杀,或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所谓[哭批]是在[批]的曲牌中间加上一段器腔,来表现悲伤哭泣的情绪,锣鼓在哭音中夹打闷音,然后接以抽头。如《碰碑》的杨继业,《刺汤》的雪艳娘,在临死时都用[哭批]。
【香柳娘】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香柳娘]原出于昆曲。京剧常用于皇帝或官员行路、过场等场面上,演奏时不唱大字。如《打龙袍》中宋仁宗等准备迎接李后时的下场,《草桥关》中铫期下朝回家,《甘露寺》中相亲一场吴国太等上场等。[香柳娘]也有用小锣伴奏的,如《一捧雪》中莫怀古弃家逃走的时候。
【六么令】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京剧吹奏的[六么令]出处无可稽考,原有唱词也都不用。多用于文职官员回府、打道上朝,及一般行路过场等。大锣演奏整用时很少,分段用时较多。例如《遇后龙袍》中,包拯开道下场用前段,隔场原人再上用后段(合头);《定军山》中刘封押圣旨的上、下场,也按分段演奏。
【小锣六么令】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小锣六么令]用途不多,通常用于职位较低、排场较小的文职官员行路、过场等。如《奇双会》中赵宠打道回府,《小上坟》中刘禄景的上场等。
【水底鱼】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水底鱼]原出于昆曲《琵琶行》。原为过场戏的干唱曲牌。京剧常用于官员行路、回府、打道上朝过场时。
【出队子】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出队子]原出于昆曲《精忠记》。京剧用于职位较高的官员行路。例如《打龙袍》、《甘露寺》等剧,有时用[香柳娘],有时也可用[出队子]。
【风入松】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风入松]原出于昆曲《千忠戮》。京剧用途很广,如发兵、回操、回山、行军等。使用时一般都不唱大字,只有《群英会》中周瑜舞剑时唱专用的唱词。[风入松]常分段使用,多用于武将领兵过场的时候。配合上场用前半段,下场用合头。如《桑园寄子》中的石勒,《白良关》中的刘国桢等。
【朱奴儿】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朱奴儿]原出于昆曲《铁寇图》。京剧多用于发兵的场面。如《南阳关》中韩擒虎发兵时即奏[朱奴儿]。
【小朱奴儿】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小朱奴儿]是用[朱奴儿]的头尾组成的一个简化形式的曲牌,用法同于[朱奴儿]。剧中为了节省时间,常用它代替[朱奴儿]。
【泣颜回】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泣颜回]原出于昆曲《连环计·起步》。京剧用于较大的发兵场面。如《长坂坡》第一场曹操发兵,《霸王别姬》中的韩信发兵等。
【一江风】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一江风]原出于昆曲《长生殿》。京剧用时,由多人齐唱,以唢呐锣鼓配合,用于大队人马行路时,如《法门寺》中起驾,以烘托声势。
【粉孩儿】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粉孩儿]原出于昆曲《长生殿》。京剧多用于行军、行路、押运粮草等。如《八大锤》岳云押运粮草,《巧连环》中时迁、杨雄等走圆场,《挑华车》中黑风利押华车上、下场等。
【园林好】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原林好]原出于昆曲《千金记·拜将》。京剧多用于排场较大的饮酒的时候。如《群英会》中周瑜宴蒋干,《辕门射戟》中吕布宴纪灵,《击彭骂曹》中曹操宴请群臣等。
【江儿水】 京剧唢中呐曲牌。属混曲牌。[江儿水]原出于昆曲《千忠戮》。京剧用于对话、奏本、饮酒畅叙的场面。可以分段使用。例如《阳平关》中刘备为黄忠庆功饮酒时有前段,中间加吹打,宴毕黄忠等向刘备行礼时用后段(合头)。
【清江引】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清江引]原出于《蝴蝶梦》,名[玉环清江引],原词有迷信色彩。京剧借用其曲调用于神仙驾云之类的情节,如《碰碑》的苏武,《鸿鸾禧》的天喜星,《摇钱树》的哪吒出场等,均吹奏[清江引]。
【神仗儿】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神仗儿]原出于昆曲《百顺记》。京剧取其曲牌名称及词中有神仙字样,专用于神话剧中神仙驾云的情节。如《泗洲城》中神将的上、下场等。
【醉太平】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醉太平]、[朝天子]、[普开乐]都是昆曲《浣纱记》“打围”一折表现吴王出猎的合唱曲牌。京剧用于《连环套》中梁九公行围射猎的宏大场面。梅兰芳演出的《西施》中有吴王游览锦帆泾的情节,也采用了这几支曲牌。
【朝天子】 同[醉太平]。
【普天乐】 同[醉太平]。
【千秋岁】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千秋岁]原出于昆曲《一捧雪·代戮》。京剧常用于法场行刑的场面,或用以表现剧中人遇难时的绝望悲鸣、凄楚哀恸的情绪。例如《安天会》中孙悟空被擒一场,《打金砖》中马武、铫期等向刘秀索命的一场,均奏[千秋岁]以渲染其悲剧气氛。
【尾声】 京剧唢呐曲牌。属混曲牌。[尾声]出处已不详,每剧终了时常吹奏以表示结束。可以分段演奏,一般只用后半段(合头),整用时较少。
【 海笛曲牌】 海笛主要是和笛子合起来伴奏昆曲唱腔的,除从梆子移用的[娃娃]外,海笛没有专用的曲牌。后来在新编的剧止中,如《廉锦枫》、《雁荡山》等,在舞蹈中使用的海笛曲牌,也都有是从笛子、唢呐曲牌移用过来的。
【吹腔】 京剧曲调。源于徽调,是一种用笛子伴奏的腔调。旧时曾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或芦花梆子。最初是长短句(曲牌体),后来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板腔体)。现在京剧剧目中的《奇双会》、《打樱桃》、《古城会》、《水淹七军》等,仍均以吹腔演唱。
【十三咳】 京剧腔调之一。亦作十三嗨。原为梆子曲调,以一句唱腔中包括十三个“咳”字而得名。后来京剧某些剧目中亦有移用,如《铁弓缘》中陈秀英的唱句,《大登殿》中王宝钏与代战公主同唱的唱句等。
【十三“一”】 京剧腔调之一。原为汉调中的唱腔,因在《捉放宿店》或《文昭关》等剧中,都有大段二黄三眼,唱词开始都是“一轮明月…”,在唱“一”字时,有十三个迂回宛转的唱腔,听起来就像是连续唱十三个“一”字,故名十三“一”。余三胜唱十三“一”最负盛名。余叔岩曾继乃祖衣钵。今已濒于失传。
【五音连弹】 京剧曲调。由二黄原板发展而成。几个角色对口联唱,唱腔结构与二黄原板大致相同,中间加上垛子句或数板,节奏感强,可以增强几个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渲染舞台的戏剧性气氛。一般多在连台本戏中的戏剧高潮时应用。
【南锣】 京剧的腔调之一。南锣也称罗罗腔,在很多地方小戏或曲艺中,都有这种腔调,有的名为南锣北鼓,有的名为打枣杆等。在京剧里南锣是一种边念边用大唢呐、小锣、小鼓吹打过门的形式,只念不唱,尾声一句是随着唢呐歌唱的。南锣的腔调诙谐、活跃,主要是花旦、丑角使用。《打面缸》、《打杠子》一类玩笑剧,使用的就是南锣。
【娃娃】 京剧腔调。娃娃亦名耍孩儿好听的京剧曲牌,是从梆子移植过来的腔调,用海笛子伴奏,夹打锣鼓,火炽热闹,武戏里常使用。《三岔口》中刘利华夫妻开店挂幌子时就唱它。在戏里两个人比武,或趟马等舞蹈动作中,也常用来伴奏。
【琴歌】 京剧作为插曲用的曲调。琴歌源出昆曲的琴歌,如《琴挑》中所用。在京剧中,如《群英会》里周瑜所唱的琴歌即是。再如《霸王别姬》里项羽唱的“悲歌”,也是在琴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曲调。
【山歌】 京剧作为插曲用的曲调。山歌源出昆曲《醉打山门》中卖酒人所唱的小调。在京剧里,大凡卖酒、卖鱼及樵夫等所唱的小调,都是山歌的曲调。
【吟诗】 京剧作为插曲用的曲调。吟诗是散板的朗诵体,一般是不加伴奏的干唱,也源自昆曲。京剧里的吟诗,多用[哭相思]一类的曲调,可以根据曲词字音调配曲调,可以做多次反复。
【柳枝腔】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是从地方小戏或曲艺中移用过来的。《小上坟》中所唱的曲调就是柳枝腔,用笛子和海笛子伴奏,腔调轻快、活泼、谐趣、跳跃。
【银纽丝】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是从地方小戏或曲艺中移用过来的。《探亲家》中所唱的曲调就是银纽丝,用笛子伴奏,腔调流畅、欢快、轻松、悦耳。
【云苏调】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是从地方小戏或曲艺中移用过来的。《锯大缸》中王大娘唱的就是云苏调,用大唢呐伴奏,又唱又念,明快而浑朴,长于叙事,简洁而有顿挫。
【花鼓调】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是从地方小戏或民歌采用过来的。《打花鼓》里所唱的“凤阳歌”和“鲜花调”都是花鼓调,曲调明快、纯朴,顿挫有力,简洁宣叙中略带忧郁情调,具有浓烈的民歌风味。
【凤阳歌】 同[花鼓调]。
【鲜花调】 同[花鼓调]。
【滩簧调】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滩簧调只保留在小戏《荡湖船》里。《荡湖船》原为过去江南流行的小戏,京剧艺人把它搬上京剧舞台,从曲调到念白都保留了浓厚的苏州韵味和口音,情调诙谐,充满了喜剧色彩。滩簧调用二胡伴奏,后来又加入了京胡。
【山歌小调】 京剧曲调。属于杂腔小调,都是采自民间山歌,保存山歌小调最多的戏是《小放牛》。剧中山歌节奏轻捷明快,爽朗纯朴,欢乐活泼。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