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京剧名角面对面,行知读书会让观众过把“戏瘾”
京剧为什么叫京剧?压轴戏指的是第几个节目?以前戏班里生旦净丑谁最大?京剧的“四功”是指什么?7月29日,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傅希如做客行知读书会,带大家探索京剧的前世今生,感受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两个水袖往后打,一边打一边转身,转过来以后,1、2,转身转过来,这时候双翻水袖,两个水袖再翻过来……“观众跟着傅希如学唱京剧《定军山》《贵妃醉酒》选段,近距离地了解、感受中国国粹京剧之美。在傅希如一小节一小节的唱腔演示与技巧解说下,大家都学得有板有眼。更有观众穿上戏服,登上舞台,饶有兴趣地进行了京剧初体验,过足了戏瘾。
读书会现场,傅希如还不断以知识问答的形式,巧妙抛出一个个京剧相关的概念,与观众互动。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演唱特点和表演风格有什么区别?傅希如通过为明星选行当的趣味形式,带大家明确了其中的差异。
“京剧不是某一个地方的地方剧种,是集中国各个地方戏的精华于一身,博采众家之长的综合的戏剧剧种。”傅希如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讲起,为大家介绍了京剧作为国粹的发展历史。
1876年,“京剧”一词第一次出现在《申报》上。京剧不是用北京的地方语言来表演,而是用湖广音和中州韵。傅希如现场演绎了一首《破阵子》,让大家感受到了京剧湖广音与中州韵的区别。
京剧一开始是生挂头牌,涌现出的一大批里程碑人物都是生行的。老生三鼎甲前有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后有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其中,程长庚被誉为“京剧鼻祖”,他不仅丰富了舞台上的剧目和表演方法,还肃清了很多演员行业的陋习。
过去一直是生挂头牌,什么时候变成生旦并举呢?傅希如介绍,这要从四大名旦共同的老师——王瑶卿说起。早期电灯还没有普及,舞台上的煤油灯灯火摇曳看不清楚,大家主要以“听戏”为主。王瑶卿首先突破了京剧界多年来的陈规旧念,他开始琢磨怎么给旦角加表演,比如后背、眼神、手势的戏,身段、水袖等等。梅兰芳接过王瑶卿改革的接力棒,做得更加细致、规范,渐渐就从生挂头牌变成生旦并举。
活动最后,傅希如带领大家学唱了经典曲目《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唱词:“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两年,我深刻感受到进剧场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们不断地进学校、进社区,去进行推广普及,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傅希如说:“有了观众的支持,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唱词中,本场行知读书会落下了帷幕。“傅希如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增加了许多原先不知的京剧知识。尤其是实践部分,傅老师耐心地讲解辅导,更让我知道京剧表演的艰苦。”有位观众这样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