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 | 粤剧《三借芭蕉扇》观后感集
2016年4月24日下午,是一段快乐、幸福的时光。广东粤剧院主办的 “粤剧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进剧场 看粤剧”学生专场演出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由广东粤剧院二团演出的传统粤剧 《三借芭蕉扇》受到年轻学子们的喜爱。星海音乐学院粤曲研习社荣幸受到邀请观看演出,于是呼朋引伴,兴奋前往。一帮来自不同高校的爱戏之人,观后百感交集,纷纷将思绪化成文字,汇集一起,交流探讨。
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们,携同子女,一起观赏粤剧《三借芭蕉扇》,戏曲传承,从娃娃抓起。
袁东艳教授(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硕士生导师):
传统戏曲 且看且珍惜
《三借芭蕉扇》再次登上省粤剧院的舞台,距上一次的演出已有30年,时光流逝,曲情、曲兴犹在。此次演出观众满满,掌声连连。感谢广东粤剧院,他们主办的“粤剧进校园活动”愈来愈成功,省粤总在关照院校;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满台青年演员基本功扎实、精彩纷呈,尤其边打边唱实显日久苦练,即便略有闪失,仍瑕不遮玉。青年才俊,空间无限;感怀,戏曲博大精深,陶冶国人情智,匹夫不怠,尤其地方剧种,且看且珍惜……
星海粤曲研习社的戏迷们,呼朋引伴,看戏,共渡美好时光。
潘妍娜(广州大学音乐学院老师 ):
一直想看粤剧的武戏,昨日终于如愿,有幸于广东省粤剧院观看了取材于《西游记》的大型神话粤剧《三借芭蕉扇》。说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当看到粤剧舞台呈现的效果,我还是有很多新鲜的感受。首先,几位青年演员唱演打皆佳,将我们熟知的几个神话人物——机智、勇敢又有些淘气的孙悟空,漂亮、自私的铁扇公主,爱打小聪明的猪八戒演绎得活灵活现。其中,精彩的武打场面为这出神话剧增添了色彩,很多神话场面都是以武戏来完成,在演员的几个跟头间,便是天上地下.....武打场面展现了粤剧青年演员的硬功夫,让人看得很过瘾,也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背后粤剧演员日常付出的汗水。此外,开场时火焰山的熊熊烈火,忽大忽小的芭蕉宝扇,突然间变出的金箍棒……这些舞台声光电和制作精巧的道具所展现出来的魔幻色彩使这部戏颇有大制作的感觉,也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传统戏曲是不是一定只能一桌二椅大白光呢?为了展现一定的戏剧场面使用恰当的声光电和舞台道具又有何不可呢?总的来说,这出戏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满足了我对于“西游记”这一经典的想象。略有遗憾的地方是,最后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武戏时间较长耗去演员大量的体力,导致演员有些动作难以高质量的完成,略有失误,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最后的武打场面虽然精彩,但略显冗长,从剧情发展来看无太大必要,不如减少一些场面与打斗,让演员集中完成反而能让整出戏更为紧凑。
剧场内座无虚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学生及其家长。
戴晓静(星海粤曲研习社指导老师):
打磨才能出精品
在学生专场演出上演传统剧目《三借芭蕉扇》,为广东粤剧院凸显粤剧传统而点赞!传统题材,传统音乐与传统身段。很纯粹的一部粤剧,没有乱七八糟的外来元素,无论是看,还是听,都是纯纯的粤味,两个字——舒服!倘若以往有顾虑,怕传统的东西吸引不了年轻人,这次大、中、小学生们看戏后热烈的反应,对粤剧未来而操心的人们应该算是一支强心针了!况且,在学生观众中推行传统剧目,也能体现了省级院团的艺术态度:兼顾传统与创新。这构成了一种张力美。
精美!《三借芭蕉扇》虽是传统剧目,但无论舞美、服装、灯光、剧情编排、身段、都经过精心设计,戏中经常有亮点,因此,观众一直被吸引着。例如,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腹内翻腾,铁扇疼得在地上打滚的情景设计,一个舞台平面,却表达了两个空间概念,设计得很巧妙;还有各种变身,芭蕉扇大小变,等等,值得赞!
规范!演员的唱念做打、音乐队伍的吹拉弹奏,干净而规范,专业团体的整体艺术素质在那放着,让人难以忽略。
匠心独具!编剧对原著的取舍恰到好处,也不乏插科打诨,剧情合理,人物就会自然,观众也看得明白,自然就喜欢。
白玉有瑕,瑕不掩瑜。演员们的演技和台词功夫尚需提高。首先,演员演唱声音状态不够稳定,音色时好时坏;其次,念白处理较死板,没有根据观众群体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专场,念白应尽量通俗,自然,生动,而不能照背台词。例如:唐僧问:“悟空,你何去啊”?为何不能口语化成“悟空,你去边啊?”还有:“你到来作甚”、“哪里话来”、“你说什么”……用粤语来照念,给人感觉比较死板,似乎演员没有完全消化台词,融入角色。我儿子3岁开始跟着我看粤剧,看了两年戏,以往看戏比较安静,会随着剧情发展来问我相关问题,今天他却不断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妈咪,拒地讲咩啊?”在台词演绎上,演猪八戒的麦少聪做得好,他的口白自然,生动,一听就知道经过消化处理。例如字幕上打着“晚些就变烧乳猪了”,他说成:“迟滴就食烧猪肉啦”;还有“马骝干”等纯粤语用词,令台下学生观众感觉亲切,并立即爆发出意会的笑声。再次,演员对角色内心的表现较少,多是停留于表面的演绎,给我的感觉是:演员在演某个角色,并未达到“他就是那个角色”。
尽管演员表演上出现了失误,但这是可以包容和理解。戏曲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艺术,戏曲演员的表演太不容易了!唱作念打、手眼身法步,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自身苦练,还需要大量的舞台实践来精雕细琢某一唱段,某一身段,甚至内心的情感交流,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机会是缺一不可的。听说8年前李德浩演孙悟空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8年后,观众却没有看到更多的惊喜,我想,在自身努力和实践机会上都有关联吧!不管怎样,出一个好的戏曲演员实在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且行且珍惜。
我相信,《三借芭蕉扇》倘若再连续演多几场,各方面的表现肯定会更好!精品需要打磨,无论是人,还是戏。
粤剧《三借芭蕉扇》剧照
粤剧《三借芭蕉扇》孙悟空扮演者李德浩造型
梁莞琪(星海粤曲研习社 常务负责人):
想起广东粤剧院,便想起“出人出戏出精品”七个字,这是我上大学以后去得最多的一个剧院,曾经一个月内几次去看戏,剧院的微博已忘了何时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则是一开通就关注了,从那时起,我更熟悉院团及演员们的动态。我感受到粤剧院的宣传工作十分时尚,如本次演出的电子节目单出来后,我反复看了几次,感到津津有味。尤其是近年来他们力推新人、新戏,运用新媒体。粤剧院的平台在“玩实时”,观众们也在“现场直播”。从上一次的《白蛇传·情》到今天的《三借芭蕉扇》都是学生专场,大中小学齐齐睇大戏。而大家的朋友圈何尝不是一个媒体圈?小视频“汹涌而至”,就连那些没看过粤剧的人都点赞、评论,使粤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我感觉广东粤剧院在新媒体时代做到了“跨时空”与青少年对话,这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剧院与院校、演员和观众的对话。如此更好地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这种传播方式对于星海粤曲研习社的运营有借鉴价值。
粤剧《三借芭蕉扇》铁扇公主扮演者朱红星造型
梁妙翠(星海粤曲研习社 音乐指导):
祝贺广东粤剧院此次学生专场演出的神话粤剧《三借芭蕉扇》大获成功,演出当天座无虚席,观众们为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拍烂手掌”,特别是在场的许多小学生们反应尤为热烈,对台上神话故事的人物表演十分感兴趣!作为传统粤剧对年轻一辈的宣传途径,这样的演出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在当今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怎样令更多的年轻人喜爱粤剧,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观看粤剧,一直是一个难题!举办“粤剧进校园”活动是很好的解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观看而逐渐了解、喜欢粤剧,培养更宽广的观众群体,传统粤剧艺术才能不断继承发展!希望广东粤剧院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生专场演出,排演更多这样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粤剧题材节目,让“看大戏”能逐渐重新成为社会风尚!
粤剧《三借芭蕉扇》唐僧扮演者李健聘造型
冯铭卓(星海粤曲研习社员):
很高兴又能到粤剧艺术中心观看粤剧,这是我第二次现场观看粤剧。这次还引导了一位不了解粤剧的朋友走进剧院看戏!
这场精彩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猪八戒和小妖对打的一幕。在我看来是用了哑剧的表演手段,两位演员动作连贯、清晰易懂又不失风趣幽默。
孙悟空进入铁扇公主肚子中,两者对话的一幕。把本不该同一画面出现的两个人物,通过前后帘幕的方式呈现出来。很有意思!而且道具方面(铁扇公主的肠道)做得很有意思!
然后就是孙悟空在翻跟斗的同时,铁扇公主在“转圈”(抱歉我不清楚那个动作叫什么),又一亮点!
我要另开一段来赞赞咱们道具组的老师们!除了几个女妖的武器是一样的。其他妖魔鬼怪的法宝都不相同!男生最爱看武器!再来大中小的芭蕉扇很有意思,而且有一把是可折叠的软骨材质的,很有意思。然后孙悟空的其中一根金箍棒,弹出式瞬间变长的效果很不错!还有铁扇公主后来拿出的武器,两头是把小扇子。萌萌哒!
说到造型了。猪八戒的造型我觉得只要加个假鼻子就足够了,他整场下来都要调整他的假嘴巴,瞬间让我出戏了。还有沙僧的造型,我不能理解为何沙僧会有两个中国娃娃的包包头。好萌啊!
武场戏异常惊险,这一场让我提心吊胆!为演员们捏一把汗。
朱红星姐姐的踢枪功夫真是有待加强!孙悟空的独角戏耍棒很精彩!虽然也有明显多出失误!但是用棒来接住对手的武器,还变着样的炫技,确实十分难!
总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一部作品!希望演员们继续加油!
粤剧《三借芭蕉扇》猪八戒扮演者麦少聪造型
黎嘉欣(星海粤曲研习社社员):
这是我第二次来看粤剧艺术文化中心看粤剧。第一次看的是《白蛇传情》,这次是《三借芭蕉扇》,整体感觉是非常棒,我非常喜欢!两部戏的相同之处都是舞台背景道具以及演员的表演及动作设计都是非常专业和用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粤剧更偏向于传统粤剧表演形式,而《白蛇传情》则是用了比较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不太熟悉咱们粤剧的脸谱,但是沙和尚的脸谱我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吓了一跳,白色的脸谱在我印象中是曹操,但是沙和尚是憨厚老实的人,所以我个人在粤剧脸谱知识缺乏的情况下,第一感觉会不太和谐。整场演出下来,我是一直被吸引着的,演员们的表演很专业,特别是孙悟空的打戏铁扇公主的唱腔和猪八戒的幽默诙谐。不但如此,舞台道具还做得十分精美,给观众十足的视觉享受。
粤剧《三借芭蕉扇》沙僧扮演者王科造型
李美玲(星海粤曲研习社社员):
我今天特地带了表妹去看粤剧《三借芭蕉》。一开始我们很兴奋,从第五场开始就打瞌睡了。或许是后面的打戏中出现了些瑕疵,显得有些冗长,若是武戏动作设计得再紧凑、再精炼些就好了。
粤剧《三借芭蕉扇》牛魔王扮演者朱建豪造型
李静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大型神话粤剧《三借芭蕉扇》观后感
(一) “青春”与“唯美”这两个关键词,几乎成了这几年戏曲新编最炫目的招牌,这其中既有获得交口赞誉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与叹息的各类尝试。这个周末(4月23、24日),由广东粤剧二团演出的《三借芭蕉扇》也是一出以“青春呈现”为号召的旧剧新演,观众同样看到了“青春戏曲”的几大元素:演员靓丽青春、舞台美轮美奂、服装光艳照人。
剧情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借扇”故事,新意不多。引人注目的是该剧的舞台呈现。大幕开启,孙悟空在象征火焰与高温的满场艳红的灯光与绸布中随着锣鼓的节奏冲撞、翻滚着,西行路上的又一难关直奔观众眼前。开场如此令人惊喜,当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期待。
观众的确看到了美轮美奂的舞台:取形火焰的镜框套嵌着草木不生的群山,LED投影的岩溶恣意流淌于壁立千仞,是为远景,也预示整场戏最主要的环境。铁扇公主蛰居之地环境清幽,草木葱茏,蕉叶含翠,是为近景。远近之间对照鲜明,相得益彰;虚实相生的处理十分恰当,可谓深得传统戏曲写意之妙。然而,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具体呈现中,太多、太实、太满的布景和对细节的过分强调彻底破坏了这种协调与美感。
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腹内一场,舞台以大幅纱帘区分开两个空间:悟空立于帘内高台,背景是象征内脏的几条白色粗纹;铁扇则于帘外捧腹,坐立难安。此前,看到预告说,这场戏有“腹内”表演,心中疑惑将如何进行,现场一看,原来悟空在桌上翻滚数次,铁扇即在帘外痛苦求饶,草草几下,“腹内”表演就此完结!真是三观尽毁!原本,这一场完全可用身段表演来诠释痛苦与挣扎,而演员也正可以在这一场的演出中展现其行当技艺。同样表现腹痛,“小百花”的越剧《白兔记》“磨房产子”就可圈可点。李三娘临盆之际雷电交加,三娘孤苦无依,兼之脐带未断,真是苦痛难禁,演员借助水袖的抖、抛、掷、扬等动作,并结合悲凄的唱腔将生产的痛苦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长久的回忆。
假扇惹火烧身一场,舞台上用了电子火,八戒扇完悟空扇,几堆火都扇起来后,悟空晕了过去,八戒假模假式哭了一阵,走了。原本这也是一场可以出彩的戏,也完全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将兄弟二人面对大火的惊疑与苦痛呈现出来,可是,整个过程没有身段,也极少唱腔,观众的好奇心都被“哪一堆火将被扇燃”所吸引。这就如同“腹内”一场,悟空变成蚊蝇飞进铁扇杯中这个细节,几案上一只放大的蚊蝇闪动着翅膀,观众以为这只蚊蝇会飞起来,眼睛都盯着它将如何表演,可是,蚊蝇闪动了几下就消失了。笔者实在不能苟同这种不假思索地勾引观众好奇心的设计,这是在消解戏剧的美感、消耗观众期待的热情啊!
悟空幻化为牛魔王骗扇一场,铁扇欣闻“夫君”归来的喜不自禁与情动于中表演得很不错,可是,那张铺上了大红被褥的床却大煞风景!且不说“夫妻”二人坐在床上饮酒,“牛魔王”的酒杯直接就倒在枕头上多么令人莫名其妙,光就那铺开的、却始终没有派上用场的被褥就总有那么一丝让人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的嫌疑。
过于写实的布景不仅压缩了演员施展的空间,也破坏和误导了传统戏曲写意与虚拟带给观众的想象——这不能不说是近几年“青春戏曲”的误区。比如,去年年底,新编神话剧《白蛇传 情》,写实的仙山、写实的白蛇现形等等,无非是想给观众以惊喜,可事与愿违,换场时由于仙山过于庞大,导致观众因为等待过长而疑惑不已,骚动不安;白蛇现形过于恐怖与丑陋,也让观众阵阵心悸,美感尽弃。
事实上,我们完全能够看到“青春戏曲”在观照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探索创新等方面的种种努力。问题在于,必须知晓:观照与求新不能以一味迎合与取悦来实现,以太多、太满、太实的舞台布景代替身段表演,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戏曲写意与虚拟传统有意无意的疏忽,是对演员表演技艺的不自信,也是对观众审美的不信任与怀疑。
(二)粤剧猴戏大约始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历史短暂,但粤剧善于融会贯通、博取众长,迄今已成功演绎了一批诸如《真假美猴王》《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精彩剧目,一批优秀的猴戏演员也总结了不少演“马骝”的经验。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谈及自己演孙悟空的体会时就说:“猴子的形态动作决定了整场戏都不能站直身子,站着也是半蹲着,得提着一道气,靠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呈丁字状。猴子每说一句话都有动作,有夸张的表演。”“演员要对自己的形体掌握得非常到位,控制的好,动作才有连贯的韵律性。要以马骝的思维作为自己的思维,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规定情景。”(参见钟哲平《粤剧猴戏融汇南北 从猴到人、从人到神修成正果》)纵观《三借芭蕉扇》的演出,孙悟空形体、武功上都尽力模仿与展现了猴的形态,观众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也看到了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孙悟空的宝剑入鞘、转刀、抛锤、钻圈等夸张程度很高的动作就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铁扇公主与众马骝令人眼花缭乱的挑花枪也博得阵阵喝彩,观众欣赏到了粤剧猴戏演出的特色,也一睹了青年演员的实力与努力。
不过,其中还是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悟空站立时候就没有留意“一只脚支撑,一只脚呈丁字状”的典型的猴子形态。假扮牛魔王骗取芭蕉扇那场戏,猴性的无意暴露原本可以令演出妙趣横生,可是,表演并没有回应好观众所期待的“穿帮”,猴子骗得扇子就匆匆离去,观众的期待没有被激发,也没有得到松解,失去一般戏剧在此给观众的“会心一笑”。而在取经队伍与铁扇公主、牛魔王的争夺宝扇的混战中,频频出现的各方演员的接招的失误又冲淡了戏剧在此应有的“精彩”,仅仅给观众留下看“热闹”的记忆。此前的演出预告说,这是一出“传承经典,青春呈现”的戏,笔者认为,经典的传承需要精到的技艺,表演允许有不足与差错,但是不应该频频出错。
《三借芭蕉扇》是以展现粤剧武行技艺为主的猴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兼顾人情的展现。铁扇公主是充满矛盾的角色,她失去爱子,又被丈夫弃置的状态正是其几次三番拒不借扇的根本原因,其苦痛与仇恨甫一出场就有展现,那么就应在后来的演出中予以呼应,同时,铁扇心绪与情感的变化也应该可以成为令演出冷热有致的一个安排,可是,戏演到了尾声,观音的莅临不着字句就消解了铁扇的所有不满,其见到朝思暮想的孩儿居然静如止水的草草首场,既没给观众令人信服的交代,也失去戏剧塑造人物的绝好机会。需要点赞的是,剧中八戒的性格表现得很妙,尤其是悟空被烧晕那段,其既心疼师兄离去又自私地想着赶紧回去分家回高老庄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揭示了小农意识浓厚的八戒个性。
这出戏是“送戏进校园”的系列演出之一,可见主办方十分重视年轻观众的培养。既如此,笔者以为,送戏就应该送经典,用那些经得起考验的成熟的作品激发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的热爱,并进而引导他们欣赏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从中培养戏曲的支持者与接班人。“送戏进校园”不应将校园演出视为彩排场和练兵场,否则,如果观众的反映只剩下小朋友说的“很搞笑,紧张的学习之余看看很放松”,那么,培养观众的初衷就只能是一纸空谈了。
此外,说到观众的培养,我想,剧场礼仪的强调与引导也十分重要。在本次的观演中,我简直是出离愤怒了!已经开演半小时,现场一直都有观众带着孩子进进出出,剧场里吃东西的、说话的,混乱一片,幸而舞台上的锣鼓响亮掩盖了一定的人声嘈杂。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在广东演艺中心观看绍兴越剧团演出《钗头凤》与《梁祝》的情形。两天的演出,整个剧场从头到尾就没有安静过,观众开着闪光灯肆意拍照,即时发微信朋友圈炫耀与讨论自己喜爱的演员、熟悉的情节——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对演出和演员的欣赏还是践踏?
戏曲的传承需要高素质的观众,高素质的观众需要正确的引导,有时候也还需要严肃的批评。曾经有人说过,最好的剧团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却在台湾。我们的确应该从这样的评价中认真反省和反思大陆戏曲传承中存在的失误与偏颇了!
粤剧《三借芭蕉扇》剧照
粤剧《三借芭蕉扇》剧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