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迎着新的曙光,2017年农历春节正向我们走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眺望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让人感慨万千。从大年初一开始,新湖南客户端为您梳理了过去一年中,那些关于湖南、关于你我的诚意之作,旧闻新读,以谢时光。百年易逝,梦想不老。就让这些文字陪伴你我,走进新的纪元!

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7月26日至9月2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12台剧目到北京演出,“湘戏晋京”演出活动拉开大幕。一幕幕精彩的湘戏轮番上演,赢得了阵阵掌声。

湖南一直以“戏剧大省”著称,有19个地方戏曲剧种。然而,它们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传统戏剧如此美,蕴含着中国文化独有的精致,它们不能只是戴着“传统艺术”这样一顶帽子,它们的美需要被更多年轻人发现和认识。 今天,新湖南客户端就带你领略湖南地方戏之美——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

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

祁剧产生于湖南祁山之南的古祁阳县(今祁东县、祁阳县)境内,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定名“祁剧”。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2006年、2008年,祁剧先后被列入湖南省首批、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祁剧兼有高、昆、弹3种声腔,分为永河、宝河两大流派,艺术特点高亢、粗犷,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至今仍然保留着帽形噪鼓等古老的伴奏乐器。舞台语言为祁阳官话。祁剧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统计,有1079首之多。其中被祁剧艺人视为高腔之祖的《目连戏》,可以连演七天,从不重复。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辰河高腔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曲腔幽雅,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广泛流传于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与这些地区毗邻的贵州和四川的部分地区。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经过长期和湘西语言、民间音乐相揉合,逐渐衍变而成,适用于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各类曲牌近200支。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兼唱有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种声腔,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也有少数系艺人创作和改编的剧目。流行地区甚广,涉及到整个湘南东部。

衡阳湘剧的表演艺术主要有三种表演风格。一是昆腔戏动作细腻、舞蹈性强的风格。二是高腔戏动作古朴,泥土气息浓,唱、念多的风格。三是弹腔戏动作规范化程度高,多用程式、大段板式变化的唱腔或整段念白手段刻划人物的风格。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

武陵戏原名常德汉剧,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以常德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远及黔东。武陵戏起源于明代。清康熙时,昆腔、高腔、秦腔、苏腔等各种声腔都在常德流行,乾隆以后,又融合了弹腔,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武陵戏。武陵戏尤以炽烈火爆、打斗杀伐的弓马戏见长。

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巴陵戏形成和流行于古称巴陵的湖南岳阳一带,故得名巴陵戏。因巴陵旧属岳州,又名“岳州班”。2006年5月20日,巴陵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陵戏用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演唱,特别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传统表演程式,形成了粗犷朴实、细腻生动的艺术风格。

祁阳祁剧院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带流行的被称为“昆山腔”的民间音乐。昆曲传入湘南,经过400余年岁月的磨洗 ,昆曲与当地方言、音乐、民俗、风情相糅合,表演、唱、念已有较大的改变,逐渐形成既保持着传统昆曲艺术精髓又别具湖南乡土气息,饱含湖南地方特色,程式独特、完整、规范的新样式,变“苏昆”(传统昆曲)为“湘昆”(湖南昆曲)。是中国昆曲艺术的一个支派。“湘昆”专业班社最多且持续最久者以郴州为甚。湘昆念白,生、旦以带有地方特色的中州韵为准,这与京剧的“中州韵、湖广音”相似,但付、丑及贴旦的念白则以湘南官话为准。

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长沙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汉族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长沙花鼓戏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长沙花鼓戏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邵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主要流派之一,近三百年来,广泛流行于湘西南和湘中大地,以及滇黔要道,该剧种发源于邵阳市(旧宝庆府),是在民间“花鼓灯”、“走马灯”和“打对子”等多类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邵阳花鼓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诙谐、活泼、高亢、浓烈的演出风格深受广大城乡观众所喜闻乐见。其音乐在湖南花鼓戏中以唱腔丰富,曲牌众多而独具艺术特色,且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音乐声腔形式融合一体的自身音乐体系。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衡州花鼓戏,是一种流行于湘南地区的地方戏剧种,各地的名称不同,在衡阳、衡南、耒阳、常宁一带称之为“马灯”。衡州花鼓戏主要以衡州地方方言为舞台语言,精心提炼而形成的湘南花鼓戏独一流派,声腔基本以“唢呐牌子”和“川子调”为主,音乐以活泼、开朗、高亢、激昂著称,热情奔放、载歌载舞、山歌浓陏的表演形式是衡州花鼓戏的基本艺术特点。

祁阳祁剧院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常德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汉族戏曲剧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流行于沅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比邻地区,俗称“灯戏”和“喀喀戏”。本世纪50年代初正式定名为“常德花鼓戏”。由于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德花鼓戏具有特色的声腔——正调,因为正调具有表现力强、音调淳朴、结构简单,适合各种剧情人物的需要,能表现多种情绪,且口语化、易学易记等艺术特点,逐渐替换了打锣腔。正调演唱的最大特点是每句句尾用假嗓翻高八度,在音程、音域和音色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俗称“金线钓葫芦”。

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岳阳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湘、鄂、赣三省邻近的数十个县市。2008年,岳阳花鼓戏因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正式被国务院确认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岳阳花鼓戏广泛吸收岳阳民间小调、山歌特色,同时汲取了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高亢明快、淳厚质朴、吐字清晰、以伴代唱、以声传情,既善于表现激昂慷慨、悲壮高歌的场面,又能抒发深沉、轻柔、哀怨的情感,具有湘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和乡土气息。

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祁阳祁剧院

零陵花鼓戏是湖南省六大花鼓戏流派之一,旧称花灯、“调子”,湖南地方小戏剧种。流传在永州,以及邵阳、衡阳、郴州,粤、桂、赣、黔部分地区。2008年,零陵花鼓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零陵花鼓戏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动听。其语言以零陵官话为主,高亢优雅,乡土气息浓厚;其表演分丑、旦、生、净四大行当,吸众家之长,融合当地民族舞蹈、武术、杂技的技巧,主要以扇子舞和矮子路为表演手段,旦舞手帕,丑挥纸扇,走矮步,相互对唱表演,生动活泼; 其音乐主要体现本地乡土风格。多为反映劳动生产、婚姻爱情以及其它社会生活。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祁阳祁剧院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洞庭湖西端,神奇广袤的澧阳平原孕育了千年古城澧州,即今日澧县,流传着一种传统的古老戏曲——荆河戏。它是湘西北以及湖北荆州、沙市等地广为流传的地方大戏剧种,因其流行于长江荆河段而得名。2006年,澧州荆河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地方大戏剧种。

荆河戏与其它皮簧剧种一样,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在音乐、表演、服装、习俗等各方面,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但作为荆楚一带的地方大戏,它又有独具的特色。除了舞台语言用澧州官话以别于其它剧种之外,荆河戏最大的特色表现在音乐方面:呔腔呔调,独具特色;南北交融,韵味别致;特殊唱法,亟待传承;锣鼓一响,观众满场。

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祁阳祁剧院

阳戏是流行于湘西一带的地方小戏,一度曾以其流行县市名称称为大庸阳戏、吉首阳戏、沅陵阳戏、怀化阳戏、黔阳阳戏等。阳戏大体分为南路阳戏和北路阳戏两个流派,以近中州韵的湘西语言掺以各地乡音为其舞台语言。剧目、表演方面,阳戏南北二派虽无多大差别,但在音乐上则各具风格,自成一体,又因流行地区的方言、习俗、艺人特长等差异,演出上又各具特色。 阳戏由湘西民间歌舞发展而为戏曲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该剧种还受到了傩堂戏、花灯戏、辰河戏等其他戏剧形式的影响。在声腔、演出剧目上也多有借鉴。

阳戏的传统剧目约有150余个。内容主要是反映普通的人伦物理、家庭生活、劳动故事、男女爱情和妖孤鬼神故事。

湖南花灯戏是由汉族歌舞的花灯、茶灯、地花鼓和调子发展而成的一种汉族戏曲剧种,被列入湖南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花灯戏又分嘉禾花灯戏、麻阳花灯戏、桑植花灯戏和平江花灯戏。这些花灯戏也因流行地域的方言、音乐素材和风格的差异,受相邻姊妹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祁阳祁剧院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

傩堂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从形式到内容均受巫教的影响。傩堂戏遍布湖南全省,在苗、侗、瑶、土家族地区均有演出活动,盛行于湘西、湘南和沅江、澧水流域等广大地区。湘西称傩堂戏、傩神戏、傩戏,湘北称师道戏、傩愿戏、姜女儿戏,湘南称师道戏、狮子戏、脸子戏,湘中称老君戏。

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_祁阳祁剧戏曲大全

苗剧,是湖南19个地方戏曲中最年轻的一个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诞生于湘西苗族自治区花垣县麻栗场乡,兴起于湘西自治州花垣、吉首、古丈、凤凰等县,后扩展到湖南西南的城步、绥宁等县。但苗剧也是历史沿革悠久的一个剧种,大量的田野资料证明苗剧的前身为蚩尤戏,是苗巫装扮苗族大祖先蚩尤为苗民驱鬼逐疫的仪式。苗剧常以苗族民歌为素材,用原始苗歌或汉族渔鼓调谱成唱腔,表现苗人生产生活祭祀的场景。

祁阳祁剧戏曲大全_戏曲大全祁阳祁剧全集_祁阳祁剧院

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毗连地区,居住着我国的少数民族——侗族。当地活跃着一种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少数民族戏剧形式——侗戏。2006年,侗戏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化部门为项目保护单位。

侗戏的祖师是贵州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的侗族歌师吴文彩,他在本民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借鉴汉族戏剧形式,创立了用侗语道白和侗语演唱的侗戏。之后,侗戏不断吸取桂剧、彩调、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其他戏曲剧种的营养,逐渐提高和完善,最终演变成表演有说有唱、曲调丰富、别具风格的独立剧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湖南地方戏曲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以祁剧为例,清代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而现存祁剧专业剧团仅6个,是1983年时的20%,尚能坚持演出的仅有4家。其它不少剧种,如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侗戏等也在艰难支撑。

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从建国初期的360多种减少到目前约280种,戏曲剧种正在以一年超过一种的速度消亡。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如何推进戏曲的保护传承?这个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资料来源:文化湖南、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三湘都市报、百度百科、邵阳新闻网、衡阳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