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又称黄梅采茶戏、黄梅调,最初是流行于湖北、安微、江西三省交接处的山歌民谣,后来在湖北黄梅、安徽宿松一带演变成地方小戏,因为曲调平易近人,唱腔优美动听,演唱、说白朗朗上口,因而流传至今。

黄梅戏唱法的诀窍_歌曲学唱黄梅戏_黄梅戏咋唱

要想将黄梅戏的唱腔特点更好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观众的内心共鸣,黄梅戏演员就必须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立足于浓郁的黄梅戏风格韵味基础之上,利用甜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将其完美演绎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抒情、优美、朴素的黄梅戏显示出独特艺术魅力,使表演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

一、黄梅戏概述

黄梅戏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它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一个剧种,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唱腔优美,风土气息浓厚。

黄梅戏唱法的诀窍_歌曲学唱黄梅戏_黄梅戏咋唱

唱腔方面,属板式变化体,包括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黄梅戏唱法的诀窍_歌曲学唱黄梅戏_黄梅戏咋唱

音乐伴奏方面,黄梅戏早期演出为“三打七唱”,即由三人演奏打击乐并参加帮腔。乐器分工是:

二、黄梅戏表演——发声技巧和情感表现方法

发生技巧:

演唱艺术不仅需要演员有一个好的嗓音,还需要在正确运用气息的前提下,科学地发声。通过对气息、共鸣等方面技巧的训练,使其有较宽广的音域,伸缩自如的音量,又有变化丰富的艺术手段,这样演员在演唱中才能表现自如,更好地刻画角色,揭示人物内心情感。

气息

常言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说明了呼吸运动在演唱中的重要。因此,每每在练声前,我们都要做气息的练习。我采取了一些方法来练,如把唱腔分成慢速、中速、快速顾客;有意识地把唱腔拉慢,锻炼气息的持久性;运用中速,有目的地把音唱跳跃一些,锻炼气息的灵活性;有计划地加快速度,或由慢到快,到特快,锻炼气息的稳定性。这样经常锻炼,就能把气息调顺,在黄梅戏演唱中确保呼吸不乱,声音稳定。

咬字、吐字

黄梅戏是以演唱见长的剧种,其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字领腔行”,这就要求演员在演唱中正确的咬字吐字。一般来说,字的音节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也有的字只有字头字腹),黄梅戏演员在演唱中掌握好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很,重字头、响字腹、准字尾,才能正确地吐字、咬字,确保发声清晰、准确。

黄梅戏唱法的诀窍_歌曲学唱黄梅戏_黄梅戏咋唱

(1)重字头。字头是唱腔在润腔中的主要过程(尤其是拖腔),黄梅戏演唱中要求演员咬字要有力度,但要有分寸感。因为字头是辅音,它决定字的走向,所以要有力,而太注意字头的喷口劲忘了灵活性,过分用力或发声时间过长,就不易把字转到字腹的元音上来,也容易造成喉头紧张,影响口腔的打开。要唱好字头关键在于吐字时字头的声音即着力点要准确、灵活,有弹性,不能咬得太长太松。

(2)响字腹。字腹是放声阶段,在演唱中真正的声音阶段是在字腹的引申上进行的。黄梅戏演员应根据不同的字头元音,将口腔协调成不同的状态,达到一个统一的发声共鸣腔体,利用恰当的演唱方法,打开口腔,提起软腭,立起咽壁,稳定喉头,让字腹的元音,通过口腔、鼻腔或头腔共鸣得以扩大,从而取得响亮圆润的声音。

(3)准字尾。在字尾,黄梅戏演员要把放出去的声音收到准确的位置,否则字意就会错,即字腹过渡到字尾必须归韵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梅戏的演唱是以真声为主,但随着黄梅戏的发展,在演唱技巧的运用中也要吸收一些假声的唱法,既不失黄梅戏的特色,又能充分利用声音来为剧情及人物服务。

2、情感表现方法

声乐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声情并茂,黄梅戏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我们应深刻理解曲目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情,实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他们以美的享受。

黄梅戏咋唱_黄梅戏唱法的诀窍_歌曲学唱黄梅戏

黄梅戏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是通过很多步骤完成的。

总之,发声技巧和情感表现方法之于黄梅戏表演非常重要,黄梅戏演员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加强气息和咬字、吐字的训练,从各方面把握黄梅戏的演唱技巧,“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从而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