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晓璇:走进剧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这孩子是块唱戏的料。”在幼儿园的毕业表演上,年仅6岁的窦晓璇因一折《苏三起解》被老师大加赞赏——小姑娘居然可以记下一整折戏,很不简单,而且唱词完整,嗓音婉转,动作到位。
这位在幼儿园就崭露头角的小姑娘,后来成为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的得意弟子,年纪虽轻却已在观众心里留下了多个极具辨识度的角色。
窦晓璇是个“85后”,出生于天津,小时候正赶上流行报“兴趣班”,4岁的时候,妈妈希望她能多接触一些艺术,报了戏曲和舞蹈的兴趣班。展露了唱戏天赋的她,10岁便考上天津市艺术学校,就此开始了京剧生涯。
虽然从4岁就开始接触戏曲,窦晓璇坦言是到中专快毕业的时候才开始对京剧感兴趣,而真正爱上京剧则是到了大学。
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后,得益于老艺术家直接授课,窦晓璇对专业知识的了解逐渐深入,“老先生们会把他们在舞台上一生的历练,舞台上的所有小细节都告诉你。”在窦晓璇看来,这也让她对舞台更加着迷。
2006年,窦晓璇毕业后进入北京京剧院,2007年,她因机缘巧合如愿拜杜近芳为师。“在师父的影响下,我对艺术的看法和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原来只知道把每个字唱好,没有深究过,师父从一开始就教导我,要唱‘明白’戏,不要唱‘糊涂’戏。”
“演老戏永远有前辈的高峰在那里,是很难超越的,观众也会拿这些样板来要求你。”在窦晓璇看来,传统戏应当继承和发展,但创作新的人物,可以给年轻演员更大的空间,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新编剧是吸引“新”观众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她先后参演了京剧《大宅门》《赤壁》等新编剧。她邀请身边没看过戏的朋友看她的演出,“他们发现原来在剧场看戏的感觉这么好。”
说到年轻人不喜欢看京剧或是传统戏曲,窦晓璇认为,“很多人是下意识地拒绝,可能他一次都没看过,就感觉节奏太慢了,接受不了。我们这代人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走进剧场。其实让他们走进剧场看一两场,可能就会有改观,至少是有更直观印象。”
窦晓璇在《柳荫记》中饰演祝英台。
无论是话剧、相声还是评书、戏曲,现如今,“小剧场”似乎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作为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的实验,近年来,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也从崭露头角逐步走向成熟。小剧场京剧虽然受时长的限制,剧情相对简单,表达更趋向直白,但是同样富有内涵。“很多年轻观众喜欢小剧场京剧的形式,演出时长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是年轻人能接受的,而且能与演员有互动。”
近年来,无论是通过“戏曲进校园”这类公益活动的推进,还是京剧演员跨界影视剧、综艺节目的录制,亦或是各种戏曲形式的创新,京剧市场年龄断层的现象确有好转。“我们在后台看见年轻戏迷挺多的,有的还是高中生。现在很多孩子对京剧感兴趣,于是家长就陪着去看,进而也跟着产生了兴趣。”窦晓璇说。
(本报道图片由窦晓璇提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