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唱的发声的基本方法——打开口腔(一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口腔
张再峰
打开口腔
(一)打开口腔的目的
世界上无论何种歌唱艺术,都需要不同程度地扩大日常讲话的口腔开度和咽腔容积来歌唱,也都需要在本民族的语言审美情趣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共鸣作用,以此来美化歌唱。打开口腔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开鼻咽咽口(张嘴吸气时上腭有凉风处),从而打开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其他歌唱共鸣腔体,也可以说,打开口腔其实就是要打开腔体,提打开口腔是为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三腔及其他共鸣腔体的打开,可与咽腔构成一个整体发声的混合共鸣腔体。使整个咽部腔体形成一个能与胸腔、口腔、头腔等腔体很好连接,适合发声的完整的共鸣通道,使气息和声音能够畅通无阻,使各部分共鸣能够相互融合贯通,以至打开所有的共鸣腔体,因为只有腔体打开了,才会有丰富的共鸣。京剧演唱虽是采用“浅声道”与美声唱法“全声道”相比较,低音共鸣不够完全,但是在演唱时也需要打开一定腔体、保持通畅,以求获得适合京剧浅声道歌唱风格的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浅声道的演唱时更大程度地扩大共鸣,以弥补其共鸣的不足。
运用丹田气息能使腔体打开,因为当你一吸气,喉头既稳定又放松、打开了。打开的状态就是呼吸的状态,声音立不立、有没有共鸣、能不能达远、音色能不能丰满都与打开腔体有关。
由于歌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而语音的发声又有靠前、靠后的习惯,因此歌唱也就受这种语音的影响,并由此而形成口形的开度有大、有小之分。京剧唱法是受汉语发音的影响,采用“浅声道”发声歌唱,而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拼音文字为基础,采用的是“全声道”发声歌唱,因此,口腔的开度是有区别的。
(二)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口腔开度的异同
口腔的开度大小与喉头位置的高低有直接的关连,可用手抚摸喉结,口张得越大,喉头就就越越低,喉头越低,三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就扩张得越充分。
京剧唱法和美声唱法都是要求打开口腔的,如京剧行常讲的“打开口腔乐着唱”、“摘环儿”、“打开后槽牙”、“下巴颏落下来唱”等就是要求软腭上提,打开口内腔的意思,旧时练唱,学生如没打开嘴唱,师傅会用戒尺搅其口腔,而要求张开嘴唱,程砚秋就认为“练唱时,嘴不张,牙不张,上台一贴上片子后,口就更没法张开了。”京剧演唱还讲究“一字清到到底”,即不管字音的唱腔有多长,口腔打开后,不能随便改变口形,字腹(元音)是是(啊)就是a,这个字音的口形始终不能变。这些都是京剧唱法要打开口腔唱的要求。
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语音为基础,口型动作的声音较为靠后,纵向打开多于横向,讲究竖咬字字,后咬字,采用“全声道”歌唱。
“全声道”歌唱其喉位就比以“浅声道”演唱唱的京剧唱法的喉位要低,从发音机能上分析,口腔张得要大一些,咽管扩充长一些,横截面积也要大一些,要求是让声音贴贴住后咽壁唱,因此声音靠后、暗,与京剧唱法相比即中管或大管。
从整体上看来,京剧叫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是强调打开口腔来歌唱,这是相同一致的;但美声唱法扩咽降喉比京剧唱法更甚,所以,口腔开度大于京剧唱法的口腔开度。
(三)京剧唱法的口腔开度
京剧唱法的口腔开度是“半打哈欠,半张口”,下巴放松、牙关松开、上口盖抬起,这种打开口腔,其关键是要将牙张启,使鼻咽口打开,小舌上抬(上抬的方向感觉应是前上方,不要向后上方抬起,以免声音靠后,变空、变暗,程派可稍作调整)、鼻翼兴奋、感觉张口时上有凉风处,即鼻咽口已打开,鼻咽口的打开,就可使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三腔的打开,共鸣才会丰富。运用丹田气息是打开口腔的前提,运用丹田气息和打开腔体是同一个动作,并不需要另有动作去打开腔体,这种口腔开度,是一种适合于构建和产生京剧唱法高位置声音的共鸣腔体。喉头千万不能过于下压、深下,低到唱美声唱法的喉头位置上。应将美声唱法的大管改中、小管,共鸣改变,音色也会相继得到了改变,将美声唱法靠后的音色改变为靠前明亮的京剧唱法音色。因此这种口腔开度,完全能够满足京剧演唱中气息与声音到达各部共鸣腔体的要求。从而构成了适合京剧演唱的管状共鸣结构,管状的声音传导更能使声音获得较为丰富的共鸣效果。
京剧历来就注重打开口腔演唱,行内有“口大气四方”一说,演唱中的元音都要比生活中讲话时的元音放大和夸张,如“i”母音就不是生活活中语言发音所讲的“齐齿音”,因为在歌唱时,特别是在唱高音时,平常讲话的“齐齿”动作会使声音紧通,口腔开度偏小,如要使声音“立”起来,就必须善用头腔共鸣,所以演唱时要以e母音口形来唱“i”母音,但听起来声音仍然是“i”母音因素;因口腔的打开,才可使声波从鼻咽口进入咽腔,从而产生头腔共鸣,增加音量、改善音质,唱高音也就不难了。而“u”母音,在生活中讲话是把双唇合拢,嘴形像一个小小的圆洞,演唱中却要靠“o”母音,但不能变成完全、纯粹的“o”母音,口外形比原先的“u”母音口形有所扩大、仍仍是圆唇,舌位也仍是“u”母音的后高前低。所所以说,京剧演唱是在不改变字音的情况下,需要将所有元音都比生活中讲话时的口腔开度打开大一些。因为,演唱时打开口腔可使声音有较好的共鸣,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唱者节省力和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叔岩在演唱时,不论是张口音,还是闭口音,他的口型基本是讲究要保持一定的开度,如如唱闭口音衣期”撤的字时,其口型也是开得比较大的,而张口音就更要打开口腔唱才会明亮,而明亮音色的获得,口腔就需开得大一些,软腭要稍往上抬一些,才能使咽壁有一定的挺竖感,声音才会骨立,也就就更省气、省力。
余先生在演唱“中东、梭波、姑苏、由求”这一类竖韵母字时,保持一定的口腔开度,尽量将声音保持在上腭前部位置,这类字是以o、u为字腹,因此归人竖韵母,演唱时采用竖韵母横唱,渗透一些“a”母音的感觉。o、u母音同时又属于后韵母,需要要前唱,即在演唱时,将声音的感觉往前(硬腭)靠一些,这就明显地增加了这些字的亮度。
上面两例的“只说是”、“一轮明月”等字,都要在不改变字音的前提下,打开口腔,都要用“e”母音的开度(可用自己的食指横放口中的开度)。
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二者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从打开口腔来演唱的情形看来,其扩大口腔的空间,打开腔体歌唱以获得较大共鸣,这一演唱技巧,东、西方声乐艺术运用的目的是一致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