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冬,浙江百花越剧团《五女拜寿》问世,在香港公演一鸣惊人,次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

谈及小百花,《五女拜寿》是“立团之作”,也是绕不开的“里程碑”。1984年,《五女拜寿》拍成同名越剧电影,自此,“小百花”通过银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狂飙”……

从1983年到2023年,40年来《五女拜寿》被全国20多个剧种移植改编,成为各大剧种常演不衰的“不朽之作”。可以说,这既是小百花不忘本来、志在未来的生动写照,也是全国戏曲院团携手并肩、砥砺共进的重要见证。《五女拜寿》的问世,让浙江有了打造文艺精品、勇攀文艺高峰的范本和榜样,也让浙江越剧和全国各大剧种有了亲密的交流和互鉴。

12月22日—23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承办的“一剧之本40年”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十大剧种演唱会”、纪念演出热闹上演。

《五女拜寿》“十大剧种演唱会”

有人说,《五女拜寿》之于小百花,相当于《茶馆》之于北京人艺。40年的今天,《五女拜寿》不仅“之于”了小百花自己,更则还“之于”了很多兄弟院团,成为了全国戏曲圈不折不扣的“共享剧本”。这样的作品,不仅活跃在舞台,而且还在银幕上特别是在农村数字院线里,年年位居传统戏曲点击率之最。

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接近40年的演出经历中,《五女拜寿》总场次超千场,是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各大主流城市“文化会客的‘常客’”,是许多不在越剧流布区域民众结识越剧、喜欢越剧的标识性剧目。

《五女拜寿》是一部广为流传的戏曲经典,它的“忠孝仁义爱”,通过各大剧种的移植演绎,共生了一个《五女拜寿》四十年独有的戏曲百花园。此次“十大剧种演唱会”,特邀国家京剧院、天津评剧院、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等九大剧团和小百花联合演出,共唱“喜满华堂寿烛红”,共呈百花齐放的梨园芳华,尽显着中国戏曲大家庭的多彩魅力。

《五女拜寿》“纪念演出”

“一剧之本40年”,呈现的是一副生动的小百花发展史,传递的是每一个小百花人的感恩之念。《五女拜寿》40年,小百花最感恩的就是著名剧作家、小百花人心中永远的“顾伯伯”顾锡东先生。小百花的很多作品都来源于一个人的毕生倾注。在小百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位进入“小百花”的年轻演员都要从《五女拜寿》演起。“小百花”《五女拜寿》,已经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原生代演员,一直传承到今天的00后,它犹如一座艺术富矿,在一代代的薪火接力中彰显着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创造力。

作为传承之本,《五女拜寿》纪念演出也是“小百花”逢大事必有的保留环节。本次演出,如期而至的不仅有原生代演员的重聚“华堂”,也有70-80-90-00几代“小百花”的同堂共话,有情怀不老,有青春如歌,更有未来可期。

伴随“一剧之本40年”的圆满落幕,2024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又将迎来建团40周年。40年不骄不躁,40年风华正茂,“小百花”将紧紧围绕省委“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目标要求,再攀“文艺高峰”,再出“浙里大戏”,再呈“满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