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歌戏一般指牛娘剧、又称牛娘戏,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传统戏曲剧种,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剧。

牛歌戏发源于广西东南部(主要是藤县,平南地区),是流行于两广地区的以当地方言为唱词的极具民俗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牛歌戏言语通俗,形象生动含蓄,谐趣调皮,有不同角色的特定脸谱和扮相,有唱词和特定音乐结构。其基本内容包括牛娘爆肚戏、牛娘戏剧目,牛娘戏音乐曲调,牛娘戏唱词和道白,牛娘戏的器乐伴奏,牛娘戏表演程式及行当,牛娘戏舞美等。如果说京剧是国粹的话,那么牛歌戏便是广西的“区粹”。

戏曲唱词大全txt_戏曲大全唱词集锦_戏曲唱词大全

牛歌戏(牛娘剧)历史悠久,经历了原始时代至秦汉时期民间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敬牛舞牛习俗和崇尚龙母的孕育起源期,汉代至元末明初“唱春牛”“爆肚戏”的萌芽转型期,明代至民国从爆肚戏到有完整剧本、器乐伴奏和表演程式的形成成熟期,新中国成立至如今的螺旋形的发展振兴期。作为龙母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牛歌戏,其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理应与龙母文化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但因为没有充足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相关依据,牛歌戏的渊源,还不能轻率地做出准确的结论。

戏曲唱词大全_戏曲唱词大全txt_戏曲大全唱词集锦

牛歌戏的表演都是农民自己平时农事劳动的直接模仿,动作十分生活化。故其表演程式大都是写实性的,舞台调度多是击乐伴奏时演员的简单换位。后来,牛歌戏借鉴、吸收了粤剧、采茶剧等一些剧种的表演程式,表演技巧也不断提高。文戏、武戏以及各个戏剧行当都有一套自己的表演程式。牛歌戏的行当一般分为生、旦、老、丑四类,因牛歌戏班人员一般不多,演出时演员代角十分普通,除生旦主角外,其它任何角式都可兼演几个角色。

戏曲大全唱词集锦_戏曲唱词大全txt_戏曲唱词大全

牛歌戏是岑溪老百姓最喜爱的地方戏,其演出形式有点像东北的“二人转”,歌词每句七字,有点象七律,但不要求象七律那么工整,可押白话韵,易听、易懂、易记,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作为《中国戏曲大全》里的剧种,与其它地方的一样,牛歌戏的应运而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元末明初,岑溪流行着唱春牛的习俗。每年开春,农人便在村头晒坪,用泥塑成春牛,由当地有名的长者执鞭抽牛,口中念念有词,有说有唱,保佑天宫风调雨顺,接着围观的群众也争相举鞭抽打春牛,边打边唱,手舞足蹈,祈求平安。到了五百多年前,唱春牛经过历代传承和演变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据农事劳动的情节增加了一整套舞牛动作。舞牛时,有两个插田姑娘伴唱,唱词也大为增加,并有了简单的牛娘音乐唱腔。后来又增加了鼓锣等乐器,一些民间艺人还把生活中的事通过舞春牛唱出来,也是即兴演出想唱什么就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