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文档信息文档编号:文-(自定义文件编号)文档名称:简谈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doc文档格式:Word(*.doc,可编辑)文档字数:2979字,(不统计页头页脚及版权声明等文字)文档主题:这是一篇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戏剧艺术”的参考范文文档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目录(1)以歌舞构思组成的形体动作二、是京剧“程式”和“程式化”的理由正文摘要:中国戏曲具有歌舞性、虚拟性、程式性、表现性的特点,而以小小舞台结合演员表演表现出无限时空,以及演员和观众直接交流这两点为最本质的特征,其余特点均为其派生关键字:戏曲艺术;歌舞;虚拟;程式;表现;间离性;幻觉感;本质特征要认真研究中国戏曲的特点。这些特点是:(1)以歌舞构思组成的形体动作;(2)流动时空的虚拟表演;(3)规范化程式的自由运转;(4)表现与体验,间离与幻觉感的矛盾统一。——《一封重要信稿》,1993我想,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及其历史价值,不可否定,但必须创造前进。这种创造和革新,绝不是象物质生产工具那样只从实用的功利出发,创造了新的扔掉了旧的。艺术不是如此,即使它的思想有局限性,过时了,它的欣赏功能有长远的影响。

戏曲艺术是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不是要求它有什么实用的功利价值,而是要求它有高尚的欣赏的功利价值,也要求有理性的认识作用。戏曲艺术的创造,尤其是在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处理上,借助于物质条件是极有限的,主要是靠演员人体文化的力量在舞台表现上发挥的威势。它在千百年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独特的风格,它既具有一整套形式美的表现规律,又具有灵活的可变性。比如戏曲艺术的程式,在各种不同的剧种中,就有谨严和宽松的两种形式。京昆和许多古老剧种,形式结构比较谨严,但又有自由的一面;它的自由,正是寓于谨严的格律之中。因其中多种无论是身段动作、歌唱声调、锣鼓点子,都是如此。在创造舞台形象时,只要能掌握它的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由。新起的剧种有另外一种自由,与前一种自由不同,前一种自由,是掌握了格律的自由。地方小戏和新起的剧种,程式比较淡化,除歌唱外,程式规范,比较宽松,接近于生活,获得直接再现生活的自由,当然并不是把生活的原型搬上台去。正因如此,它的吸收容量也大,大可横向借鉴,但必须选择。如果只图声光喧耳夺目,情节怪诞离奇,似乎是现代化了,但表演无艺,即使艺高,也淹没于绕乱的声色之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弄斜了再来,探索岂容置疑?就是物价太贵了。

我想有些新起的戏曲剧种,虽要继承,不是非要向老剧种看齐,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开拓创新,但应有自己的特点。——《戏曲“程式的间离性”和“传神的幻觉感”1988史(斯)氏体系所讲的“贯穿动作”和“规定情境”都是值得戏曲艺术借鉴的,但必须结合戏曲的技术,这样,就可以把歌舞和贯穿动作通过事件结合起来,既富于感性形象的审美又突出了行动的内容。“规定情境”也应当和虚拟的手法相结合,戏曲舞台环境,虽不采用写实的布景,但在假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和情绪都可以在虚拟的身段中体现出来。歌舞技术高低不同,演员主次地位有定,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明星制度,我们要求做到特殊的技术表现不能游离于整体之外。中国几百年来无数艺人以肉体继承下来的术是世界罕见的。但这种艺术发展的快慢决定于演员体验能力的大小与深浅,这一点,戏曲导演的设计和指导非常重要。戏曲导演的任务,就在于引导演员掌握这种特殊的体验策略,这是本质的东西。中国戏曲艺术以它自己的特殊性,运用中国文艺传统的虚实结合、形神结合、意象结合等美学原则以创造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舞台形象,它克服了物质条件的限制,以简单的物质媒介尽量发挥人的形体文化的光辉,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形象和天宽地阔的舞台环境。

歌舞表演生活,和自然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它在表演上情感的浓度和深度不是自然形态的生活所能比拟。戏曲程式,它本身就蕴藏着无尽个性的成分,这种个性的东西要靠演员的体验把它挖掘出来。通常的生活动作和戏曲的身段有结合又有距离,歌唱和通常的语言有结合也有距离。由此出发,在整个的舞台表演结构中各个成分都是有结合又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我把它叫做中国戏曲的“间离”形式,这也受到柏(布)来希特的启迪。不过中国的戏曲“间离”是中国戏曲的体制决定的,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说到“结合”,即歌舞形式表现的人物情感是很有感染力的。这种假戏真做的结果,它的结合程度的深刻性,能使人产生一种艺术真实的“幻觉”感,所以我称中国的戏曲表演是“程式的间离性”和“传神的幻觉感”的结合。我认为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也是戏曲导演工作者要研究和掌握的导演艺术本质。——《戏曲导演艺术的本质》[注]此文与《戏曲“程式的间离性”和“传神的幻觉感”》一文(收录于《中国戏曲艺术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内容相似,可能写于同一时期。在讲京剧特点的时候,一、“西皮”、“二黄”的吐字和声腔的形式,与其它剧种相比,有自己的特征。它吸收了各剧种的南腔北调,以西南几省的语音为基础,创造了一种所谓“湖广音”与“中州韵”的声腔。

其四声的调值、调类,包含的音乐性比较丰富,有利于行腔使调。京剧虽要求音韵和声腔的和谐但疏于文学,这就使戏剧的形式美略多于内容。京剧既是“以歌舞演故事”,也产生了歌舞的表演技术和故事情节经常发生矛盾。歌舞要显露出惊人的技术表现,故事要保持它情节系统的完整。因此,故事就要限制歌舞技术游离于情节,以及破坏情节的自由行动,它要求歌舞技术只能在情节的规范里放荡驰骋,反作用于故事情节的审美要求。但同时又要看到京剧不仅仅是满足于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面,{为什么}一个戏的故事情节熟透了,为什么还要经常去看呢?这就是在故事情(节)的制约下,还要在歌舞上(唱念做打),欣赏它们各种不同的风格及流派的理由。这是很重要的理由。二、是京剧“程式”和“程式化”的理由。在原理上说,既是“以歌舞演故事”,就必有一定的“程式”。京剧的“程式”,因为吸收了其他剧种程式性成分,使京剧的“程式”内涵更为丰富,形式更为谨严。所谓“程式”,就是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行当性格造型上,舞台的空间处理上、音乐上、舞美上,都是有相对独立性和规范性的单元。所谓“程式化”,则与戏剧情节结构上有内在的联系,它把这种联系,贯串成为有弹性的、表现形体和心理的一根练链它以虚实结合的策略,也能表现环境的景色,是人物内心外化的载体。

这根练([HT5”,5F]链)条在尺度上有许多环节,它可断可续;可拆可连;可松可紧;可繁可简。它对表演人物的千姿百态,灵活性很大,它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的灵活运用。这些东西,虽源自生活,它对生活的原型起了性质的变化。戏曲的“程式思维”,是形象思维的特殊形式,京剧的“程式思维”又是戏曲思维的特殊形式。戏曲歌舞和京剧的歌舞姿态,以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程式”的运用上,在这些技术里面,都积淀着情感的因素。汉代的《毛诗序》认为:诗歌舞,都是有情感的联系的。它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尽于言,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这就是说,剧诗和歌舞在情感和意志上有广泛的联系。歌 舞的技术程式,既积淀有情感的因素,所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甚至 岁的孩子,只要学会一定的程式技术,演出戏来,也能叫好。那些文 化不高的名演员,他们掌握了程式技术的功夫,善于运用它,就能演 出很出色的戏来。一个大体懂得了几手程式套子的作者或导演,也可 以搞出看得下去的戏来。这就是因为“程式”里积淀着情感的因素和 审美因素的理由。 “简谈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文档源于网络,本人编辑整理。本着保护作者知 识产权的原则,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商用。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 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