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泽宝:马金凤豫剧《穆桂英挂帅·出征》赏
《出征》是《穆桂英挂帅》中的最后一场。穆桂英作为女性英雄形象在各个曲种里不断出现,但老年穆桂英的形象却不多见。豫剧《穆桂英挂帅》表现的正是这一特定年龄的角色。
在此剧中,老年穆桂英的形象更为复杂,表面上看是一位相夫教子,持家谨严的普通家庭妇女,实际上则是饱经战阵多年、有胆有识的女英雄。
马金凤《穆桂英挂帅》剧照
在《出征》一场中,穆桂英的形象为之一变,开始统帅三军。与其他剧目中青年女将形象大为不同的,这时的穆桂英是三军统帅,更是一位母亲和妻子。要成功塑造具备多重身份的穆桂英形象,需要非凡的艺术功力。无疑,马金凤做到了,凭借的是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挂帅》中的穆桂英,再换戎装,重掌帅印时,已退隐田园有二十年之久,年龄也在五十开外,若单纯地用刀马旦的程式去演,会显得不够成熟稳重。可她毕竟又是曾大破天门阵的女中豪杰,举手投足甚至眉宇之间应该仍带着几分英风豪气,如用青衣的表演程式去演,则会显得孱弱无力。
在演出这一场戏时,马金凤在强调刀马旦的英雄气概时,减少了其中的婀娜妩媚之气,代之以端庄稳重。根据剧情的发展、角色性格的变化,马金凤将刀马、青衣和武生三者的表演程式加以融合,灵活运用,创造出符合剧情需要的“帅旦”穆桂英的形象,让观众意识到此时的穆桂英已经不是当年穆柯寨上天真任侠的小姑娘,而是饱经沧桑后具有大将风范的三军统帅。
马金凤的唱功素以清亮著称,音质清亮圆润。在塑造穆桂英形象时,重在把握情境的变化,从细节入手,精雕细刻,使用不同的声腔技巧,将穆桂英情绪波动的每一个瞬间都真实巧妙地表现出来。
《穆桂英挂帅》剧本
穆桂英二十年后再次披挂上阵,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让人最难忘的是其“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当仁不让的豪迈和要“为国建奇功”的老当益壮的英锐之气。马金凤在处理这种意气轩昂的心理时,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一开始听闻“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语调轻快自然,穆桂英“二十年未闻战鼓声”后再次重掌帅印的自豪与喜悦一步步地表现出来。待唱至“帅字旗—飘入云”时,马金凤用了一个拖音,来形容校场上千军万马、旌旗摇动的壮丽场面,其清亮的嗓音唱到此处时似有穿云裂石之势,把她重现帅气、再临战阵的激动心情刻画得十分真切。
在唱到“谁料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处”时又使用甩腔,酣畅淋漓,重回战场的豪气与喜悦都喷薄而出。此处的着意经营,塑造出穆桂英的英雄本色,其灵魂深处对于建功立业有着本能的向往。
豫剧电影《穆桂英挂帅》海报
同样表现重回战场的自在心情的唱词还有“众啊众武将,跨呀跨战马”,唱至此处,音色格外清亮,节奏尤为轻快,与前面唱“安王贼有表进”的沉重缓慢有着明显的对比。唱至“不杀安王贼不回家门”中的“贼”和“门”两字,使用“喷口”技巧,着力渲染其对反贼乱国的痛恨与保家卫国的必胜决心。
待穆桂英走出辕门,看到“帅字旗树在了空”,这段唱腔运用高亢激越、荡气回肠的托音唱腔,反复渲染出征时的威武宏大气氛与穆桂英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出征前阅兵时的“马到要成功,不枉我当年的老威名啊”用弱唱,仿佛在自言自语,暗下决心,表示一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这里的力度开始较弱,然后慢慢变强,旋律先抑后扬,最后用强音来表示自己一定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的信心。
《洛阳牡丹马金凤》
这段戏文内容多样、意涵丰富,而对情绪节奏的转换把控有着极高的要求。穆桂英至少有两重身份,她既是意气干云、英风凛凛的三军统帅,也是有着百转柔情的母亲与妻子;其要表现出的情感不仅有建功立业的巾帼豪情,还有对奸邪贼臣的愤恨不平,更有对家人的温情与慈爱。
马金凤的“帅旦”本色在这两种身份、三种情感间游刃有余地自在转换,能演绎出豪气而不流于虚浮,刻画出不平而不失之浅薄,表达出慈爱而不沦于简单。马金凤在刻画穆桂英慈爱柔情的这一方面尤为下足了功夫。杨文广兄妹先期进京,有王伦在校场大显威风,杨文广跃前挑战。“他两个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场进,同着了满朝文武夸他武艺超群。”
唱至此时,节奏明显加快,十足地表达出老母亲欣赏儿女初露锋芒的满意之感,而后面的“我的儿”“我的小女儿”等表示身份的词句,则被处理得尤为巧妙,在最后都加上一个短暂的停顿,意在表明母子、母女关系,背后是培养出优秀儿女的自豪之感。
这一段叙述杨文广京城经历,较之前段的披挂登场,在整体上节奏更为明快、舒展,韵律更为清扬而活泼,极好地契合着人物的内心。
《穆桂英挂帅》VCD
这份激昂欢快的情感延续至“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句,并在这里达到了顶峰。
首先,这段唱词的设计非常巧妙,使得前面对杨文广本领的夸赞、引述宋皇及满朝文武的夸奖、对杨家英雄人物的一一列举,都是为了这句作铺垫,似乎在说明如此人才出众、不辱门楣的杨文广是穆桂英的培养之功,至少穆桂英值得分享这一荣誉。母亲的自豪感油然而出。
其次,马金凤在这里使用了极长的甩腔,旋律上使用大幅度、波动式方法发音,一顿一挫,把穆桂英内心的喜悦和身为母亲的骄傲表现得极为贴切。
出征前杨文广骄傲轻敌,穆桂英本要将其斩首,以儆三军,因众人劝止而作罢,穆桂英唱道“这是我从小看大、我娇生惯养的人”,马金凤再次用了一个长长的拖腔,表现其内心深处对儿子的又爱又恼,在豪迈之外有无奈,有焦急也有自责,三军统帅与家中慈母的双重身份交织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人物形象在此变得极为丰满,这样的穆桂英更贴近生活,为大众所接受。
马金凤、梅兰芳合影
在校场阅兵时“回头来看见了老爷的面,不由的为妻我想起了前情”,音调由高音转向了低缓幽沉,换以拖腔与低音,以情置腔而声情并茂,杀敌报国的豪气此刻又变成夫妻间缠绵的柔情。 待唱至“你不是那三战铜台的杨宗保,我不是那大破天门的穆桂英”,音调更加柔和凄婉,有无限沧桑之感融于其间。
前段披挂登场时的无比豪迈,是穆桂英的英雄人物性格使然; 而此处的感伤惋转,则是一个年过五十的普通女人的自然表达。 至此,穆桂英的形象已完全立了起来。
马金凤的唱腔清脆明亮,吐字真切清晰、干脆利索,还善于使用偷气、换气等唱方。这使得她能在连唱中感情饱满地塑造人物。自追忆“文广儿欢天喜地把府进,我(这)一见帅印”后,经过连续的垛句,如磊块,如连珠,经过层层铺垫和推进,到“不杀安王贼不回家门”达到高潮。
《马金凤名剧·名段》
这段唱腔节奏和速度的处理很具匠心,刚劲有力,气势恢弘,声音饱满,句句清晰,因速度太快,难以保证充足的换气时间,但马金凤巧妙运用偷气等手法,使这段唱词紧迫、激动,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如瀑布般一泻千里。
《挂帅》一场,从全剧来看,已经接近尾声,但演员高超的演唱技艺却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现。马金凤的演唱不仅吐字清晰,声音圆润而且饱含感情,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唱得越多,感情就越激越,这场本是尾声的戏由此成为全剧的高潮部分。
马金凤简介
马金凤早年《穆桂英挂帅》剧照
马金凤(1922—2022),女,山东曹县人。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她出生于梨园世家。6岁时跟父亲崔合利学唱河北梆子,7岁与父亲同台演出《三义记》、《刘二姐赶会》,被誉为“七岁红”。1930年逃荒至河南,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1939年到河南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生学唱豫西调。1953年在上海受到梅兰芳的指点,成为梅兰芳唯一名外剧种弟子。经过60多年的舞台实践和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帅旦”艺术风格,既有女性的阴柔美,更兼男性的阳刚气。她的表演刚健豪迈、热烈爽朗、干净利落;唱腔高亢、明快;嗓音清脆、明亮、喷口爽利;行腔刚健、稳实,韵味醇厚。代表剧目为“一挂两花”,即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亦名《对花枪》,此外由她主演的《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也深受欢迎。
《穆桂英挂帅》剧情
《马金凤文献资料实物图片汇编》
佘太君令杨文广进京探视,适逢辽东安王进犯,宋王在校场选帅。杨文广刀劈王伦,夺得帅印。穆桂英久离戎马不愿出征,经佘太君劝慰鼓励,五十三岁的穆桂英再次披挂率军东征。出征前,杨文广骄傲轻敌,穆桂英对其大加训斥,要将其按军法处决,经众人苦劝而罢。穆桂英向众将官宣告军纪后,大军拔营出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