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当鼓励参与演出新剧目的优秀青年演员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探索新的唱腔,把创新列为今后青年京剧演员参赛获奖的条件之一。如同样演唱《钓金龟》,年轻老旦不一定要亦步亦趋地遵循李派唱腔,而是在李派传承人李鸣岩的帮助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嗓音(例如像麒派的沙音)变通设计新唱腔。如果这个老旦新唱腔非常悦耳而又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话,评委们对此应当鼓励、扶植,而不必以“荒腔”对待,把它抛弃。

其次,大力鼓励戏迷和票友,把创新作为扩大京剧影响和发展京剧的大事来抓。历史证明,京剧与戏迷和票友的关系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为专业演员捧场的是铁杆戏迷,壮大专业演员流派队伍的是票友。如不是科班出身的言菊朋和奚啸伯都是从票友起家的,分别创立了大家喜爱的言派和奚派。现在的票友条件远比从前言菊朋和奚啸伯那几代票友优越和幸运得多。央视举办的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天津举办的“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和一些地方省市京剧票友大赛(如沧州市京剧票友大赛)为票友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天地,也为京剧增加新流派创造了可能。

再次,希望央视恢复《戏剧人生》栏目,这可以被看作是一项与“音配像”和收集、整理传统京剧节目的配套工程。接受采访的绝大部分专业演员都是过去各个流派创立者亲授的传承人或经过流派创立者指点过的优秀演员,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讲述过程中,我们能了解到流派创立者的大致情况和他们本人继承流派的经历和体验。对他们的访谈是抢救性的,应该迫不及待。例如,如果能听到师承陈喜光和马连良的张学津(1941-2012)介绍陈喜光和马连良过去从艺、授徒、演出和生活情况(甚至包括轶事)以及他学艺的经历和体会,这对后辈演员和广大戏迷与票友来说,该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史料,可惜他已经走了。像张学津这类曾经当红的流派继承人还有一批,例如,梅派的梅葆玖,谭派的谭元寿,言派的言兴朋,程派的李世济,李派的李鸣岩,荀派的张正芳、宋长荣、孙毓敏等,我们应当趁他们健在的时候,尽快采访他们。因此,笔者希望央视赶快挑选合适的主持人恢复《戏剧人生》栏目,访谈时间的长短不限,如果内容丰富,可以分作两期或三期节目播出,及时地把采访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保留下来,可以说这也是功德无量的流派创新的基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