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西安漫谈“新秦腔”的发展之道
“本次论坛提出了‘新秦腔’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是一个跨学科、多元文化交叉复合的学术命题。”5月16日,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顾问王正强在秦腔艺术论坛上如是说。
作为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秦腔论坛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陕西省艺术研究院、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青海省艺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联合主办,陕西省图书馆协办的“秦腔艺术论坛——漫谈新秦腔”当天上午在陕西省图书馆报告厅举办。
秦腔艺术论坛
论坛以漫谈“新秦腔”为主题,由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柳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副主席李梅等,就秦腔传统继承及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呈现,5万余人在线上观看了本次论坛的直播。
“创新发展‘新秦腔’,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从先没有过的全新秦腔。只能在改革、发展旧秦腔的基础上,像蚕食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优胜劣汰、一步一步地超越传统,一段一段地接近和实现这一愿景。”王正强表示,我看只能牢牢守住当代观众对秦腔艺术审美的承受底线,也就是处理好继承、创新与守正三者的关系。在这个前提下,不论剧本创作、唱腔革新,舞台美术、灯服道效等各个层面,都可以大胆吸收、引进不同的艺术元素来为我所用,只要是当代观众接受和喜欢的,我看就应该纳入“新秦腔”的范畴。
秦腔艺术论坛现场周权摄
“守正和创新是辩证关系的,它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李梅表示,戏曲舞台艺术发展到今天,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创作出能与当下现实生活同频共振的优秀现代戏作品,需要反映最普通百姓的心声。现实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多彩,这种复杂性与丰富性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从业者应该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用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思考,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为时代讴歌,为党和人民歌唱。
“通过怎样的创作把秦腔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是只有守正才能创新。”柳萍表示,《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一首长诗,如何把长诗搬上舞台,并且用古老的秦腔表现出适合当下人的审美,这的确是一个挑战。后来,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秦腔主体为主干,以西洋唱诗班为衬托,以拼接的艺术样式呈现出综合的视音空间,结果受到市场的认可,只要挂牌则场场爆满,众多青年观众因为此剧走进了剧场。
秦腔艺术论坛现场秦毅摄
“我经常讲,考察秦腔是不是活力依旧,不仅仅要看现代创新部分,而且要看是不是演得精彩,各行当传统是不是依然还在。”王馗表示,完整、充分,以开放性的姿态建构起秦腔艺术体系,关系着几十年、几百年后秦腔能否不断地良性发展。建立起完备的传统根基,秦腔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秦腔的生命也在于创新。”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表示,秦腔唱腔慷慨悲凉,渗透进西北人民的情感血脉,体现着西北人民的性格特征,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家园,是陕西以及西北地区著名的文化品牌和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
秦腔艺术论坛现场周权摄
周权摄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国家级秦腔艺术盛会、部省合作的又一艺术盛宴,5月15日至5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在西安举办。会演以“庆百年华诞 创秦腔辉煌”为主题,以“秦腔艺术的盛会 人民群众的节日”为宗旨,主要包括开闭幕式以及秦腔展演、秦腔论坛、秦腔惠民、秦腔嘉年华4大板块共20余项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