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专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
近日,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研究院)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黄梅戏起源》专著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充满诚意的学术专著,通过“黄梅戏与安庆戏曲文化”、“黄梅戏音乐来源推考”、“黄梅戏传统剧目考源”、“黄梅戏早期班社丛考”、“黄梅戏早期艺人综录”五大章节,梳理已掌握的文献及资料,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证据链,叙述和论证了黄梅戏起源并发祥于安庆的史实。
本书在诸多方面得到了戏曲理论家廖奔先生、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先生的首肯,并欣然为之作序。
《黄梅戏起源》封面
黄梅戏,是独具风姿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近两百年的时光。因其音乐优美、语言易懂的自身优势及富含人文关怀的平民性传统剧目,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认同。经过一代代黄梅戏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与顽强拼搏,逐渐形成了覆盖面广、流行于皖鄂赣诸省的众多艺术团队,直至涌现出严凤英、王少舫这样的艺术大师,使得黄梅戏这一年轻的地方剧种得以迅猛发展和提升,至今仍呈现出较强的青春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天仙配》剧照
严凤英 饰 七仙女
王少舫 饰 董永
自新中国成立初至今,发表出版的黄梅戏研究论文与专著,其研究范围涉及广泛,学术价值颇高、学术成就也十分可观,但遗珠之憾仍然难免——对黄梅戏起源历史的描述和界定,始终还是一道未解的难题。
探源的目的是图发展,弄清了黄梅戏的源头,我们才能明白应该从哪里汲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应该向何方搜索适合黄梅戏自身需要的营养资源。如同植物的栽培,只有先固根以强干,才可能枝繁而果盛。阳光雨露是无私地普惠,而施肥则须从根部入土。
本着“求本以知变”的初心,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研究院)二十几年来,就“黄梅戏起源”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开展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分组对民歌、民乐,灯会歌舞与灯戏,鼓书、琴书等说唱艺术和佛道音乐,以及青阳腔、岳西高腔、弹腔、徽调等进行采访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5个省区。另外,剧院还组织专人对《黄梅戏艺术》创刊30多年来搜集发表的有关班社、艺人、剧目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提取出与黄梅戏起源有关的所有资料信息,对缺失及尚不清晰的部分再作补充取证。
“黄梅戏起源”课题组远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工作结束之后,对黄梅戏源起的认知与论证的撰稿工作随即展开,各个板块均安排专人组织团队撰写。完稿后经讨论后再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又约请安徽省及北京市相关专家、学者审读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最后修改定稿后,交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然,这只是“黄梅戏起源”课题组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之后还将继续深入,逐步扩展,并不断征求意见,补充材料,进一步弥缝缺漏,纠正疏失,求取真知。我们真诚地期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与指正,期待引发多种不同意见的争鸣和讨论、辩论。我们相信,真理愈辩愈明。无论历史给黄梅戏起源作出的最后结论是什么,我们都将为真理而欢呼。
在此,我们感谢安徽省及安庆市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鼓励与支持,感谢各位资深学富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指导和引导,感谢业内业外热爱黄梅戏、关心黄梅戏研究的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帮助,感谢中国戏剧出版社的鼎力协作!
《黄梅戏起源》目录
如各界朋友们希望第一时间了解“黄梅戏起源”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请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联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