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姚淑芳、宋桂玲的祥符调看家戏《抬
豫剧传统骨子老戏《香囊记》又叫《抬花轿》,演绎的是两对情人的爱情故事。尽管情节曲折多变,充满了恩怨情仇,但最终还是两全其美,结成鸾俦的喜剧结局,渲染的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永恒的主题。总体上讲,这出戏轻快喜庆,送给观众的是喜悦与笑声,所以数十年来一直久演不衰。
戏迷们知道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宋桂玲、谢顺明合作的这出戏轰动了中原大地,在郑州演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接着吴碧波也演这出戏,“文革”后王清芬、虎美玲也相继排演了这出戏,于是在全省出现多个版本的《抬花轿》。直到90年代,汪荃珍、王红丽等青年新秀也排演了此剧,当年有报道,汪荃珍还带着这出戏到各地演出,甚至到了香港也很受欢迎。但多数戏迷,特别是年青戏迷,未必知道《抬花轿》是祥符调名家姚淑芳最先唱红的。
宋桂玲
姚淑芳是比陈素真、司凤英稍晚几年的祥符调名家,早年曾和常香玉、王秀兰在宝鸡、西安同台演出,后来回到河南就一直坐阵开封,是当年开封戏迷所熟悉的一位名旦。解放后不久,她和她的丈夫、唱生行的著名演员常年来,带着他们的戏班子去了河北邢台,并被接收,正式更名为邯郸市豫剧团。他们离开河南后,我只记得1956年还回开封唱了几天戏,从此再没有到河南演出,远远离开了河南戏迷的视线,渐渐被河南戏迷所淡忘。
姚淑芳远走他乡后,我一直关注着她的去向。1960年前后,我在阅览室翻阅报纸时,突然看到北京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她在北京演出《抬花轿》的信息,接着留心当年的几期戏剧杂志,果真看到了姚淑芳在北京演出盛况空前,才知道《抬花轿》是由豫剧老戏《香囊计》改编而成,原来周凤莲出嫁那场戏只是过场戏,是姚淑芳加进去大段的唱腔,加进去四个抬轿夫,才使得这出戏如此喜庆,如此火暴。也因为有了“抬轿”这场戏,姚淑芳才把《香囊计》改为更通俗的《抬花轿》。前两年,看央视戏曲频道播出《春草闹堂》(由耿巧云主演)前,60年代在这出戏中扮演春草的荀派名家李长瑜在回忆中说,她在戏中坐轿一场中的表演,就是从姚淑芳的《抬花轿》中学来的。
宋桂玲
姚淑芳的《抬花轿》我没有看过,我只在开封看过她早年的两出戏。看她主演的第一出戏还是在建国前的《女贞花》,记忆深刻的是她扮演的邱丽玉在患上麻风病后,脸上贴有几片很小的红纸片,用以显示病态。当她喝了毒蛇落入酒缸内的药酒后,神奇般地治好了她的麻风病,他把脸一扭,红纸片不见了,现场来了个“变脸”,露出了芳容,没听说别的演员这样演,这可能是她的独创。看她的第二出戏是1956年回开封演出的一出小戏《相女婿》,这出戏情节简单,讲的是一位妙龄村姑偷相她的意中人的故事。姚淑芳在戏中自然扮演的是那位村姑,她出场时划着双浆,随着“枝头上的喜鹊叫喳喳”的起腔,边唱边舞,似乎让观众看到了天真活泼的村姑,操着一叶扁舟荡漾在碧波之上。她唱做俱佳,把村姑即将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姚淑芳一个人把这场戏演的满台生辉,引起笑声不断,掌声迭起,可见她的唱做功力之深厚。她在这出小戏中的精湛表演,和在她的拿手好戏《抬花轿》“坐轿”一场,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善于体味生活中诸如坐轿、划船之类的动作,从中提取出美妙的程式动作,用于舞台上做夸张的表演,应该是姚淑芳舞台艺术的一大特点。
宋桂玲是晚一代的祥符调名家,她也是地道的开封人,出身贫苦,解放后才出名。最初她在和平戏院登台演出,曾和李志贞、关灵凤等名角并列为主演,这期间我看过她主演的《绿衣女侠》(即《涤耻血》)、《穆桂英下山》等戏。之后她到开封地区豫剧二团搭班,我又看了她的《蝴蝶杯》等戏,有一段时间她去安阳地区豫剧团唱过几年戏,后来她什么时候又调到省豫剧团我就说不清楚了。
宋桂玲
宋桂玲是从小跟着戏班子,边学边演成名的。她师承马双枝等多位戏剧名家,武把子是早年开封著名武生演员金丝猴(艺名)教授的。他文武不挡,主攻花旦和刀马旦。她嗓音甜润柔美,很适合扮演年轻貌美的闺阁女郎,及身怀绝技的武林女杰。而且常演一些欢快喜悦的戏,因为哭哭啼啼的戏不是她的强项。她也常演一些武戏,当年在和平戏院演轰动一时的《无敌楼》,她就出演一位侠女。60年代她的《抬花轿》使她名震中原,一曲“府门外三声炮花轿启动”为万人传唱。
宋桂玲过早的撒手人寰。她留下的录像恐怕只有《抬花轿》了,录音也只有《穆桂英下山》、《蝴蝶杯》、《姐妹告状》几出戏的部分片段。但依然能感受到她的艺术魅力,还有她的美丽,依然留在我的心间。她虽不是通管鼻,侧面看不够完美,但扮上戏依然十分漂亮。当年开封寺后街路南的照相馆里,曾摆放着宋桂玲的两幅大型剧照:一幅是俯拍的《涤耻血》中的李芳,劈单叉,一身侠女装扮,英姿飒爽;另一幅是一位小花旦,手执打开的折扇,妩媚娇艳。虽当年还没有彩照,但两幅黑白照片,经过美术师涂上五色斑斓的油彩,还是美丽无比,让过往行人驻足观看,留连忘返。
宋桂玲
两位艺术家同是开封姑娘,又同唱一出《抬花轿》而著称。由于姚淑芳没有留下这出戏的录像,所以无法判定宋桂玲的《抬花轿》是不是向姚淑芳学的,也无法比较唱腔、表演有什么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结论:姚淑芳和宋桂玲这两位祥符调名家,都为《香囊计》这出传统老戏付出过巨大的心血,才使周凤莲率直泼辣、乐为助人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才使《抬花轿》更剧观赏性和思想性,50年来一直为广大戏迷所津津乐道。
融合了几代豫剧人的聪明和才智的《抬花轿》,其文化艺术品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当代编剧、导演和演员共同研究这出戏,赋予它更多的时尚元素,使这出戏更好听,更好看,更能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观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