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浩天先生教唱“大雪飘”
最近,在网上看了李浩天先生教唱《野猪林》中“大雪飘”唱段的视频。撰此短文无意全面评价李先生的教唱水平,只想探讨两个较小的问题。
首先说说“萦”字的读音。此唱段中有句唱词是“往事萦怀难排遣”,其中的“萦”字北京话读ying京剧名段大雪飘谁唱的最好,阳平,中州韵归“庚青”韵,也读ying,平声阴,传统京剧从湖广音读yin。因此,杨振淇先生《京剧音韵知识》中“常用上口字表”把它列入“人辰”辙,音yín。撰此文前我又特意听了李少春先生的演唱京剧名段大雪飘谁唱的最好,他是把“萦怀”唱成“yong怀”。李少春先生虽未见公开提出过取消上口字的理论,但上口字在他的演唱中确实是不上口的居多,不知为何偏偏这个“萦”字要“上口”,而读yong恰恰是不对的。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浩天先生教唱时竟把“萦怀”唱成了“rong怀”,不知所据为何。况且,汉语中就没有“rong怀”这么个词语,让不知唱词的人听了“往事rong怀”该怎么理解其意呢?
其次,再说三个同音字。该唱段“彤云低锁山河暗”“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唱句中有两个“河”字;“万里关山何日返”“缺月儿何时再团圆”“何日里重挥三尺剑”“却为何天颜遍堆愁和怨”等唱句中有四个“何”字与一个“和”字。“河”“何”“和”三字北京话同音,都读he;传统京剧中上口同音,都读huo。少春先生虽然多数字不上口,但这三个字却全部上口唱huo,而浩天先生是“河”与“和”不上口唱he,“何”则上口唱huo,这样处理用意何在呢?笔者猜想,也许想在其父基础上有所“发展”?但这毫无意义,徒增学戏者的记忆负担。或许想区别一下同音字?但区别了“河”与“何”,却又区别不了“河”与“和”。汉语的同音字太多了京剧名段大雪飘谁唱的最好,区别得过来吗?总之,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说说“教唱”本身。三位学员(业余京剧爱好者)开始把“大雪飘”的“雪”字唱成süe,浩天先生说:“不用唱成süe,就唱成xüe。”“雪”本是尖字,学员唱得不错,为何要改为团字?而整个唱段中除了“雪”字外还有七八个尖字,他有的唱成尖字,有的唱成团字,毫无规律可循。这些姑不赘言,我所要强调的是,整个“教戏”过程中,除了所说的这句话外,其余时间就是他唱一句学员唱一句或是他和学员一起“合唱”,之后“教唱”就结束了,请问这能叫“教唱”吗?我曾在电视上看过孙毓敏、张晶、陈琪等多位老师教唱,开始都是先把唱段中发音不同于北京音的上口字、尖团字交代清楚,唱段中的难点、“节骨眼”乃至关键气口都要加以强调,学员唱得有缺陷不到位之处都要指出并加以纠正,听了之后的确受益良多。如果领着唱一遍就算完成“教戏”任务,那与学习者在家听录音、看录像有什么区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