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登此峰

人正青春花正红

此处得见圣母面

红纱留诗情意浓

宝莲灯前把亲订

生下沉香小娇生

恨二郎凶狠豺狼性

华山下压圣母怙恶行凶

娇妻幼子无踪影

彦昌独自受孤零

何年圣母重出世

华山依然庆升平

但愿圣母多保重

有朝一日在相逢

恨不能将华山双手推倒

一刹时头昏眩无力支撑

钟馗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小生泰斗”——田春鸟

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_钟馗河北梆子

田春鸟

高亢、激越、慷慨、悲忍是河北梆子的特点,听来让人耳热心酸,痛快淋漓。 梆子行里的人都知道,小生难唱,梆子小生尤其难唱,难在调门过高。可耄耋之年的河北梆子艺术家田春鸟如今仍宝刀不老,只要一登台,依旧声震云天,被誉为“河北梆子小生泰斗”。

田春鸟出生的那天是三月初八,正是仲春时节,自家房檐上落着一只小喜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父亲觉得这只鸟叫声动听,甚是惹人喜爱,于是就给他起名叫做春鸟。

河北梆子钟馗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_钟馗河北梆子

田春鸟的家乡是保定蠡县,蠡县是出了名的“梆子窝”,自古就有东头有梆子,西头有哈哈(哈哈腔,河北戏剧的一种唱腔)的美誉。田春鸟从十一、二岁起就迷上了戏,迷上了梆子。他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便跟村里的梆子艺人学戏,偶尔还会登台演出。

1952年田春鸟考入河北省实验剧院河北梆子工作团,因当时小生演员稀缺,因而主工文武小生。

河北梆子钟馗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_钟馗河北梆子

1959年,田春鸟以优异成绩被选调河北省青年跃进河北梆子剧团,拜京剧小生著名表演艺术家姜妙香、叶盛兰、菇富华、江世玉等人为师,又得储金鹏和梆子名家赵鸣岐等先生指教,艺术上取得长足发展。先后排演了《陈三两》《宝莲灯》《蝴蝶杯》《智取威虎山》等六十余出优秀剧目

1960年,田春鸟与齐花坦、裴艳玲、周春山主演的《宝莲灯》在天津河北省青少年戏曲演员大会上一炮打响,并作为慰问剧目到福建前线演出。从前线返回时,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场场爆满,在华东地区掀起了一阵河北梆子热。

1976年河北梆子《宝莲灯》在毛主席关怀支持下,拍成彩色电影戏曲艺术片。20世纪70年代末,河北梆子剧院集中一、二团优势力量,在天津第一文化宫及石家庄河北剧场连续公演半个多月,盛况空前。观众在凌晨三四点就来排队买票都,有的携带铺盖、板凳,排成长龙队静等。艺术片《宝莲灯》在国内外放影后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目,不仅被选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而且天津、北京、河南、山东、湖南等省市戏曲剧团的演员、乐队、舞美、导演以及领导干部都来观摩学习,并被多个剧种广泛移植。

河北梆子钟馗_钟馗河北梆子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

众所周知,河北梆子的小生唱腔调门高、起伏大,音域宽达两个八度,而且要和旦角老生在同一音域内演唱,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声音范围。这对于男小生演员来说相当困难,因吃力费劲,面部易出现青筋暴露以及声嘶力竭的现象,更谈不上优美动听了。所以很多剧团的小生不得不由女演员来扮演,或由老生兼顾。

田春鸟从80年代开始,反复琢磨、研究、试验。他认识到,由于河北梆子唱腔旋律过高,迫使男演员用真假声交替使用的方法演唱。即用假声唱高音,用真声唱低音。这样就带来一个真假声衔接转换的问题。因为在真假声衔接转换时,容易出现高、低音不协调统一的毛病,给人生硬不自然的感觉。比如演唱需频频转换真假声部位的【二六】板时,这个感觉尤其明显。所以河北梆子才有“男怕【二六】女怕【搭调】”的说法。

钟馗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

田先生从著名音乐家林俊卿先生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同时还借鉴京剧叶(盛兰)派和姜(妙香)派的“龙凤音”“虎堂音”的演唱技巧,并吸收陕北民歌混和用声的方法,来丰富河北梆子小生演唱技巧。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声音高亢圆润、吐字行腔清晰、韵味甘醇、刚柔相济、收放自如、清新健美的独特演唱风格,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河北梆子男性演唱的技巧。

田春鸟改变了河北梆子有史以来“没有小生专用腔”的空白,也是开创戏曲演员在《钟馗》戏里能独自吹奏箫曲的第一人,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地域影响的“田派艺术”。把小生行当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及其美学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当代河北梆子小生演唱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家,这是他多年不断学、练、演、教,反复实践,反复认识,不断积淀结出的硕果。

2003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决定重排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钟馗》,时年66岁的他又应约披挂上阵、粉墨登场。《钟馗》当中的杜平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让一个60多岁的老人去扮演,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况且时间非常紧张,田先生接演这个角色时,距精品工程专家组的审查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田春鸟一到排练场河北梆子钟馗,就进入高度的恢复排练中,“滑步,滚堂甩发,抢背……”这些对66岁的老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动作,尤其是“滚堂甩发”,青年演员做完这个动作都很吃力,常会头晕恶心,何况一位66岁的老人。然而河北梆子钟馗,田春鸟却做得干净利落,尤见当年风采。钟馗的扮演者吴桂云不无感慨的说:“田老师这么大年纪,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走进剧组,我觉得我所承受的压力已微不足道了。他在排练场上的表现,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河北梆子《钟馗》选段 田春鸟

60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田先生排演的60多个剧目中,除在《周仁献嫂》《小宴》《评雪辩踪》《蝴蝶杯》《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六七个戏中担当主演,其他扮演的小生都为配角。因为在河北梆子中小生挑梁戏很少,很多戏突出的是旦角、老生或武生等,所以舞台上或荧屏里的田先生多以绿叶身份出现。

钟馗河北梆子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

《蝴蝶杯》剧照

在河北梆子艺术长河中他辅佐了三代名角儿,建国初期陪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刘香玉、张金秋、李淑惠、赵鸣岐、李桂春等同台演出;随后又与张淑敏、齐花坦、张惠云、裴艳玲、路翠格、周春山、安秀花、刘玉仙等同代著名演员合作;再就是帮扶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张秋玲、彭艳琴、彭蕙蘅、许荷英、吴桂云、王洪玲等中青年艺术家。其中捧红了两朵大梅花,裴艳玲和张惠云,还培育了两朵小梅花。

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整体,既需要“红花”,也需要“绿叶”,更需要浇水施肥。在戏曲舞台上,要做到紧紧把握住配角的分寸,表演得不温不火,既不夺戏,又不搅戏,与主角儿配合默契很不容易,也需付出极大耐心和努力。因此他不论在国内外的戏曲舞台上或是荧屏里,不论演主角儿、配角或跑龙套,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观众、对艺术高度负责。

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_钟馗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

1997年,田先生办理退休后,仍然退而未休,全身心投入到选拔培育河北梆子后继人才的事业中,并不计条件与报酬,深入到工矿、农村,以及大、中、小学校园去演出、辅导,为传承、普及河北梆子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演唱魅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着当代中青年演员及广大戏迷票友,海内外仰慕追随他的粉丝越来越多。

在两百余年河北梆子艺术长河里,许多很有成就的艺术家,由于主客观原因,大都离开舞台或转为任教或提前退休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是田先生却开创了74岁还能演出《蝴蝶杯》《宝莲灯》大戏的先例。他虽年事已高,却依然壮心不已,还在为继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精湛技艺,坚持学、练、演、传,学就是读书报,学书法,练就是健身,练保嗓功,演便是进行多种不同类型的演唱,而传就是无偿的传授河北梆子。

2009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举行建院五十周年院庆时河北梆子钟馗,田春鸟获突出贡献老艺术家终身荣誉称号奖,被文化部、省政府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这位年过八旬的燕赵骄子,宝刀不老,形如风,声如罄,仍然活跃在都市大舞台、乡镇小剧场、公园戏迷角、社区演唱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钟馗河北梆子_河北梆子钟馗_戏歌钟馗嫁妹河北梆子

田春鸟、刘素芹夫妇

之前,《梨园风》栏目组在采访田春鸟、刘素芹夫妇时,两位老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神情,如今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54年的风雨之路。田老感叹,正是因老伴儿几十年如一日的料理家务、悉心照顾,才使得他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艺术创作,在耄耋之年仍保持着健康的体魄,依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为戏曲传承贡献力量,为人民群众唱响欢歌。

梨园常青树,桑田春鸟鸣。衷心祝愿田老及老伴儿颐养天年、福泰安康,万事顺意。

河北梆子《蝴蝶杯》选段 田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