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中秦腔经典唱段 王秀丽 || “三娘”驾鹤辞仲春 “大宋”痛失佘太君——缅怀已故秦腔艺术家
“三娘”驾鹤辞仲春
“大宋”痛失佘太君
——缅怀已故秦腔艺术家
王秀丽
秦腔的历史极为久远,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是中国广袤的大西北最为古老的戏剧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秦腔源于西府 〔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朝。
秦腔,不同于典雅雍容的国粹京剧,有别于清丽婉约的黄梅戏。秦腔是陕西的精神文化符号,它代表秦人、秦风、秦韵,是三秦大地上的一朵奇葩。是陕西固有的文化瑰宝。
秦腔在数百年的沧桑演变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艺人。他们不仅是秦腔的伟大创造者,也是秦腔继承与发展的伟大实践者。
八百里秦川秦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在浩瀚无垠,璀璨夺目的秦腔艺术星河里,相继陨落了无数艺术大家,秦腔大师!无不令人扼腕痛惜,缅怀追念之情油然而生。
王文鹏先生(1884−1953~70)长安人,秦腔须生演员,尤长于唱功戏。
葫芦峪曲何处寻,三意社里王文鹏。
声声振秦浑嘹亮,凄惨婉流淌好音。
婉转如云音惊天,梨园世家忆犹新。
长使英雄泪满面,千古绝唱世人颂。
田德年先生(1889−1978~90)长安人,秦腔花面魁首,艺术大家。
刚中有柔柔中寓情,情中含巧巧中出戏。
吐字清晰急缓得当,韵律规范余味无穷。
虚实结合四声分明,以气打字以声传神。
“将”“膛”“傲”“罡”运用自如,粗犷火爆名声大震。
刘毓中先生(1896−1982~87)临潼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衰派老生泰斗级人物,秦腔“刘派”老生创始人。唱腔宽宏深厚,酣畅淋漓,满宫满调任哲中秦腔经典唱段,感染力极强,尤擅以大段哭音乱弹震慑观众心灵。
艺术精湛品德美,独领风骚七十载。
衰派老生誉满盈,唱功精艺冠秦中。
游山绝韵传千代,卖画宏声饮盛名。
文苑秀枝延黛岭,易俗青史点朱红。
难得剧影今犹在, 醉引迷者岁岁听。
马健翎先生(1907−1965~59)陕西米脂人,中国戏曲作家,他的许多剧作都是自己导演或者亲自参加演出的,代表作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窦娥冤》《血泪仇》等。享有“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孟遏云先生(1923−1982~60)女,长安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孟腔”创始人。是秦腔“乾旦”转向“坤旦”的制高点和里程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她一生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美貌似乎是她的过错!
突显正宗青衣本色,
誉满西北坤伶泰斗。
李正敏先生(1915−1973~59)长安人,在秦腔历史长河中,“秦腔真宗”“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无疑是值得缅怀追念的重量级人物之一,他的艺术贡献,空前绝后,震古烁今。
“敏腔”就是李正敏先生的灵感闪光,就是吸纳、积淀、顿悟和独到,就是秦腔艺术精华的深度提纯和升华,因而珍贵无比。享有“大红袍”美誉。
悲中有愤,愤中藏刚
刚中见柔,柔中寓情
情中含巧,巧中出戏
斯人虽已去,典范却犹存。
刘易平先生(1908−1997~90)长安人,须生翘楚,秦腔著名须生表演艺术家,建国前后,名燥西北成就卓著。 名就葫芦峪,功盖大辕门。
一板辕门交口赞,花腔巧语四方传。
天生亮嗓声圆润,气壮山河力泰山。
韵漫秦川飘广际任哲中秦腔经典唱段,声融泾渭淌千年。
人虽西去腔还在,缕缕洪音荡远天。
苏育民先生(1917−1966~50)商州人,秦腔小生兼须生,秦腔“苏派”创始人。
百年一人,圣像一尊。
乔新贤先生(1917−1999~83)户县人,须生正宗,名震西北。
艺坛乔老公,宿志技秦声。
梨园六十载,艺堪炉火青。
神态多潇洒,行腔音色清。
句句化珠玉,步步见真功。
捋髯话沧桑,扬眉斥奸佞。
严谨台风正,须行列正宗。
阎更平先生(1918−1982~65)长安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硬派须生之翘楚。成功地塑造了忠厚善良的贫农王仁厚,儒雅刚烈的大诗人屈原,英勇悲壮的扬州守将李庭芝,诚朴率直的七品县令赵廉,沉着机智的苏州知府况钟,直言诤谏的上卿赵宣孟……
阎振俗先生(1918−1990~73)长安人,丑角大师,阎先生是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界为数不多丑角艺术家之一,主要以小丑见长。在秦腔舞台上和以官衣丑见长的樊新民先生、以彩旦见长的王辅生先生鼎足而立于名丑行列。
即席发言皆是戏,举手抬足妙趣生。
总使人间常相议,至今犹闻笑声鸣。
缘何不辞悄然去,剧坛痛失一笑星。
勿悲笑星带笑去,笑声常在你我中。
杨金凤先生(1923−2011~89)女,武功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是秦腔旦行由乾旦转为坤旦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金声玉韵精彩人生八十春,
凤鸣秦声艺海沧桑七十秋。
横批:秦坛寿星
王辅生先生(1924−2007~84)长安人,著名秦腔丑角表演艺术家。享誉西北乃至全国的秦腔表演大师级人物。曾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卓别林”。
陈仁义先生(1924−1995~72)泾阳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形成了自己文戏武唱,武戏文唱的艺术特色,享有“茶叶红”的美誉。
任哲中先生(1925−1995~71)永寿人,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小生流派“任派”创始人。秦腔“泰斗”级人物。享誉西北五省。
缅怀大师,重温经典
秦声之巅,一任绝唱
一出忠义侠,千古任哲中。
任苏已成绝唱,张李还须努力。
大明宫前花似锦,终南山下月如钩。
何人城头唱周仁,众口尽说任哲中。
任老运用深沉哀婉的鼻音、喉音、哭音完美地塑造了进退维谷、忍辱负重的周仁;穷愁潦倒、失魂落魄的张仪;不忘旧情、自责自勉的高文举;诚实厚道、淳朴善良的贺老六;义愤填膺、决心杀敌的王东财……这些人物的塑造,个个出神入化,活灵活现,至今无出其右者。
有人以任老表演过的代表性剧目撰写了一副长联,以示对先生的怀念,也是对先生艺术成就的集中写照。
早岁艰难学艺,几多辛酸凝聚血泪仇,看尽世态炎凉,演绝苏秦激友,纵怀祝福情,何来吃鱼乐,翘首春秋配时,软玉屏写就翰墨缘,宁可舍生取义抱妆盒,魂牵梦绕意在香山还愿,壮秦腔声威,续梨园新篇,荣戴紫金冠;
晚年磨砺精粹,一腔热忱攀登骆驼岭,饱尝人生冷暖,唱红周仁回府,屈为卧虎令,如临坐窑苦,期待人月圆时,和氏壁完归玉镜台,甘愿杀身成仁斩经堂,心驰神往但求花亭相会,创任派风韵,留千秋绝唱,痛失玉虎坠!
八十年代起,凭借唱工走红了两位秦腔演员,一位是任哲中,一位是陈仁义。
苏蕊娥先生(1931−1967~37)女,商县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被誉为秦腔的“坤伶皇后”。享有“黄山毛峰”之美誉。
娇扶花间蕊,清描眉头娥。
一时星殒花落去,放眼不见后来人。
李爱云先生(1932−2001~70)女,河南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尚友社“四大名旦”之首。(王玉琴、华美丽、傅凤琴)四大名旦。
王玉琴先生(1932−2009~78)女,陕西商南县人,秦腔旦角一级演员。
春雪漫撒飘古城,夜月空寂鹃啼鸣;
三娘慈颜驾鹤去,杨门女将空余影。
秦坛巨星驾鹤去,谁人来演活三娘;
空望杨门虚无人,何者能扮佘太君。
机房训子活三娘,百岁挂帅真太君。
“三娘”驾鹤辞仲春,“大宋”痛失佘太君
玉损琴折谁挂画,庵堂认母访何人。
抚琴对弹,秦腔再无崔莺莺;
挂帅征西,舞台难见佘太君。
四别父,九梨园,誉满三秦七十载;
白玉楼,柜中缘,名响东洋十八年。
成也秦腔,败也秦腔,为秦腔而死;
功满西北,怨满西北,为西北而唱。
忆昨日你也曾扮三娘机房训子
佘太君灵堂送黑发吴国太甘露寺中巧择婿;
想当年你也曾白玉楼描容挂画
慈母泪中苦寻儿郎王宝钏席棚与父三击掌。
横批:玉声琴传
七十年艺海,满弓满调;
八百里秦川,德艺双馨。
余巧云先生(1932−2019~88)女,西安市人,国家级非遗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秦腔青衣“余派”创始人。享有“秦腔皇后”“东府明珠”之美誉,秦腔大师级人物之一。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艺苑一鸣惊四座,载誉古都封皇后。
艺德双秀名伶正气响三秦,
痴戏一生梨园余音传百世。
余巧云开了秦腔缠绵风气之先,她的音色迂回缠绵,一唱三叹,讲究气息的把握,特别是小腔的处理很有特色,因为以“巧”取胜,故取艺名“巧云”
余巧云是继孟遏云,杨金凤之后,秦腔坤角艺术的又一位高峰人物。她和李爱云,李夕岚等人的崛起,标志着秦腔坤角声腔艺术的全面成熟。
焦晓春先生(1934−1988~55)女,三原人,秦腔须生名家。她的唱腔风格继承了前辈名家王文鹏清俊洒脱的特点;又吸收了刘毓中慷慨激越的风格,形成了自己奔放清郁,苍劲古朴的艺术风格。
诸葛天下晓,
衰尽方始春。
名震秦川年十三,伶心赤胆唱板弦;
晓义知恩执夙愿,春育姹紫满梨园。
兴平名家焦晓春,巾帼须生誉三秦。
二堂舍子融真情,痛断肝肠泪洒襟。
手心手背都是肉,难坏彦昌好父亲。
仙逝妙音俏梨园,绝艺传给后来人。
肖若兰先生(1934−1996~63)女,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肖派”创始人。师承王天民。1942年随父亲肖筮易学艺,在易俗社得到名旦王天民的施教,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她广泛涉猎,学习众名家之长,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扬长避短,终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形成了风格别具的肖派艺术。一向以慷慨激越、阳刚之美的秦腔艺宛里,从此增添了一株奇特新异、阴柔之美的幽兰。一代宗师,秦腔皇后,堪称秦腔大师级人物之一。
长袖翩跹五十秋,三百佳丽竞风流;
喜看肖门新徒秀,若兰馨香醉秦都。
音容映荧屏,蜚声播九州。
斯人已去音不绝,肖声兰香廿三春。
樊新民先生(−1989)蓝田人,易俗社著名丑角演员。
人称丑角最难演,君戏声名永世传。
大众争观《三滴血》,城乡漫议五台官。
提袍甩袖帽颠翅,轻步抖肩出冷言。
虽赴黄泉行远路,却把笑语洒人间。
刘棣华先生(1937−1994~58)女,长安人,秦腔旦角演员,素有“君山银针”的美誉。
一斩秦英后,耳边更无声。
艺兢意正浓,壮年惜早逝。
博采众长成大家,唱表皆赢彩满堂。
郭明霞先生(1938−1999~62)女,高陵人,国家一级演员,秦腔“郭派”创始人。终以那浑厚宽阔的嗓音,唱红咸阳,唱红陕西,唱红西北五省。郭明霞对秦腔的最大的贡献在于独特的唱腔,她独创的弹颤音唱法,把歌剧的某些发音方法用到秦腔唱腔里,独树一帜,独创一派,开辟了秦腔美声唱法的新纪元。
唱韵声声满口喷,霞光绽锦艳三秦。
腔圆字正四声辨,嗓亮音醇七彩分。
恰似狂风吹大地,犹如暴雨倾山林。
激情卷浪声浩荡,最感人者是颤音。
肖玉玲先生(1938−2017~80)女,长安人,秦腔闺门旦。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小)“肖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悲我秦声又落英,肖声肖相肖娉婷。
玉台一代天才女,玲振梨园今断听。
肖声委婉黄土颠,玉有光芒当为山。
玲韵一声秦川震,后人自当拜大贤。
阿姐驾乘《火焰驹》,肖娘流芳《玉堂春》。
全巧民先生(1938−2019~82)女,西安人,秦腔花旦,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一代名伶经典,虎口缘中未开言来珠泪落尘;
演唱秦腔传奇,三滴血后已成莲香独步绝响。
虎口不见“巧妈”缘,
三秦戏迷失翠莲。
肖炳先生(1938−2002~65)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北廉村人,著名秦腔音乐家,一级作曲。从艺四十余年为秦腔五十多本(折)戏进行谱曲,代表作有《祝福》《洪湖赤卫队》《千古一帝》等。享有秦腔音乐大师之美誉。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尖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陈妙华先生(1939−2010~72)女,西安人,秦腔“陈派”小生创始人,一代宗师,小生泰斗。
秦腔评论家杨文颖先生说:陈妙华是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界女小生的翘楚与标杆。
冀福记老社长饱含热泪,痛心疾首地说:她是秦腔史上的里程碑,秦腔界的一面旗帜!唱红了大江南北,他还说,鞠躬远远不能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意,只有跪下来才能告慰她的在天英灵啊!
妙音天成成绝响,华夏同悲悲名伶。
九岁入社终成器,陈派唱腔甚悠扬。
风华正茂响中原,晚景凄凉疾病缠。
为舞台而生,为秦腔而活。
雷开元先生(1940−2020~81)华阴市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庚子秋分两泪悬,秦腔艺苑又折弦。一声雷杳开元鼓,耳畔犹闻舍子贤。
杨廉马上呼苍天,二堂刘锡泪涟涟。一仗责出状元子,祭灵声振陕甘宁。
能传千古韵,最是一声雷。
贠宗翰先生(1940−2015~76)咸阳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非遗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贠派风华传千古,德艺双馨昭后人。
三秦大地阴雨天,渭水潺潺如泪般。秦岭低头带孝站,渭北高原穿孝衫。哀悼先生贠宗翰,一代宗师升西天。
从此秦腔留遗憾,天籁之音归云端。
再难看到《十五贯》况钟摘纱不坐官。
《血泪仇》来恨绵绵,仁厚仍在哭苍天。
《打镇台》里一声喊,王震一身正气轩。
《海瑞驯虎》虎服案,朝廷再难有清官。
《红灯记》里狱警传,轰动京城举国赞。
郝彩凤先生(1940−2019~80)女,西安市人,国家一级演员任哲中秦腔经典唱段,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前团长。享有“陕西秦腔祥林嫂”美誉。中国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厚土高风誉满园,阿毛角色技飞轩。
西京彩凤秦腔谱,一代名家驾鹤仙。
秦腔名家郝彩凤,享年八十驾鹤行。
追求戏曲真精髓,探索艺苑优雅境。
角色细腻存质朴,唱念爽朗含深情。
演活祝福祥林嫂,传遍西北扬美名。
薛志秀先生(1940−2008~69)女,陕西户县人,她是秦腔界难得的一位平易近人,德高望重的女须生演员。
诸葛亮神机妙算传千古,
薛志秀秦坛之上续传奇。
噩耗惊五省,难卜天意;
巨星落九泉,长动地哀!
诸葛归天五丈原前难托印,
延景散帐大辕门里谁训子。
仰听天界瑶池新增帅座二十四天将
排班战鼓咚咚怒气不息犹斩子;
俯视秦坛梨园再失奇葩三万六戏迷
设祭板胡凄凄失痛疾首齐吊孝。
闻噩耗,惊四海,九州痛哭,万民齐吊悲嚎音,声声换不回一代英贤;
听辕门,看七灯,五省佳名,双誉共荣往怀念,句句听得见千古流芳!
长歌当哭,当年舞台君托印;
巨星陨落,从此梨园谁祭灯。
杨凤兰先生(1943−1999~57)女,西安市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的入室弟子,秦腔“敏派”传人。
一声王宝钏,双泪落君前。
张世军先生(1940−1990~51)甘肃静宁县人,国家二级演员,著名秦腔须生表演艺术家。
粉墨三十年,梦断梨园路;
报饮秦腔泪,最恨金沙滩。
金沙滩立马横刀胡儿尽丧胆;
打镇台扬袍舞袖权贵皆惊魂。
康少易先生(1943−)西安市人,享有“秦腔武生泰斗”之称。国家一级演员,驰誉大西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康少易为秦腔武生唯一传人。
胡屯胜先生(1958−1995~38)礼泉人,秦腔“任派”戏剧传承人,他演的“周仁”曾名噪一时。只可惜英年早逝,实为秦腔界的一大损失,真令人痛心疾首。
齐晓春先生(1968−2017~50)周至县剧团副团长。秦腔须生、红生演员,师承雷开元。
秦声犹在风云上,
唱腔常留天地间。
英年早逝齐晓春,
余音绕梁《下河东》。
赵玄朗三载不见余音绕梁,
铁嗓王三秦剧坛望眼欲穿。
讶叹声闻好红生,
梨园一介下河东。
马岐山头曾两见,
梨花三月哭祭灵。
秦腔根植于关中一带,盛行于西北大地。艺术家们在自己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矢志不渝,百折不回,将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大量特色鲜明、风格显著的艺术形象。有的堪称戏曲唱腔和角色表演上的标本之作,开山之作,为秦腔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秦腔是西北人的梦,秦腔是西北人的魂,秦腔的语言最“陕西”,秦腔的性格最“陕西”!
愿秦腔经典得以传承,艺术思想不断发展;愿秦腔坚守本源,蓬勃向前!让秦腔在中国舞台上焕发出恒古常新的独特魅力!
作为渭北高原上土生土长的我,酷爱秦腔,更痴迷于秦腔人的故事。
2022年元月26日于合阳
作者简介
王秀丽:微信名,半闲居士,陕西渭南合阳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敬畏文字,热爱生活,酷爱秦腔和书法艺术欣赏。退休后,写字、唱秦腔成了我的习惯和乐趣。
作者近期作品展示
王秀丽 || 大集体时代的记忆
王秀丽 || 深秋里的记忆—— 怀念伏中的两位老师
喜欢文章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好友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