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2020 年第 31 期总第 367 期33戏剧研讨河南豫剧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思考李欣(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豫剧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阐述,以及对河南豫剧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挖掘河南豫剧的艺术源流和特征河南梆子和豫剧,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思考、探究河南豫剧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同时对河南豫剧发展的未来走向做出畅想和讨论。【关键词】河南豫剧;历史发展;当前现状;思考未来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1-0033-02 河南地处华夏中原地带,谓之“天地之中”,土地富饶,面积广阔,夏朝、商朝、东周和西晋都曾定都在河南,是华夏文明之源泉。河南人文历史氛围非常浓厚,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河南豫剧正是在这种本土风情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形式。一、河南豫剧的起源及历史追溯河南豫剧作为中国戏剧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中国戏剧文化影响巨大。河南豫剧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在河南盛行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秦腔、北曲弦索的音乐元素,在民间艺人的融合与改良下逐渐形成最初的豫剧形式——河南梆子戏。

由于河南地域辽阔,跨度较大,各个地区的语言风格、声音语调多有不同,使得河南豫剧在各地区的唱法相异。比如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豫东调”,主要风格为激昂、奔放、高亢,展现了豫东人民火热的性格特征;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豫西调”,风格则平稳、深情、朴实浑厚,有低沉伤感之情,展现了豫西人民温婉的性格特征;而以豫东南为中心的唱法“沙河调”则类似于说唱音乐,以说为主,说唱结合的方式充满了生活气息。不同唱法展现出各自不同的色彩,充分显示出河南戏剧文化的多姿多彩。河南豫剧跟随着中国历史的步伐稳步前进,在明朝中后期虽有河南梆子的萌芽,但发展相对缓慢。到了清朝前中期,国家安定,社会繁荣,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休闲娱乐方式较少,因而出现了河南梆子艺术团体。这些团体多在河南地区演出,将这种戏剧形式带给了广大的听众,使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到了辛亥革命之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发展,开始进入茶社演唱。最初,茶社中有一桌两椅的简单布置和梆子、锣鼓等的伴奏,形成了河南豫剧最初的舞台形式。而后,演员们逐渐不满足于这种小场地和简陋的舞台布置,开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演出舞台。有自己的独立舞台之后,演出的规格和形式便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和变化,出现了专门编写的脚本和唱段河南梆子和豫剧,以及固定演出剧目,每个演员各自分配生旦净丑等不同的角色。

还有专业的民族乐器伴奏,演出的妆容、服饰、道具、布景等都逐渐有了规范化的要求。这使得河南豫剧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雅俗共赏,表演更加精致、完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成了豫剧最繁荣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一大批职业化的豫剧表演团体,他们重新编写了河南梆子曲目,并增加了演出剧目河南梆子和豫剧,官方也为河南梆子确立了新名称:河南豫剧。河南豫剧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不仅仅流行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辐射到了台湾地区,深受台湾地区人民的喜爱并得到弘扬。河南豫剧在这一时期发展较为迅速,也创造性地编排了《朝阳沟》这一经典豫剧,其“现代戏流派”特征使其成为豫剧中的“歌剧”。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南豫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豫剧演员被批斗,大量的戏剧传统服装、道具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被烧毁,豫剧团体被撤销、解散等,使得河南豫剧在这一时期损失惨重,令人扼腕。改革开放之后,大陆豫剧团体与台湾的豫剧演员进行交流学习,重拾传统并逐渐有了新的发展,走向新的高度。1994 年河南电视台开播的河南豫剧擂台赛《梨园春》,借助新媒体,使河南豫剧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直到今天《梨园春》仍然是人们观看豫剧和传播豫剧的重要载体。

21 世纪,河南豫剧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约束》(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改编)的出现,是豫剧艺人改革和创新的体现,结合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跨越豫剧文化地域性的围栏,开创了豫剧文化发展的新篇章。2015 年,由河南豫剧二团主演的新编爱国主义豫剧《苏武牧羊》在西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亮相,让河南豫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河南豫剧艺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让河南豫剧不断迎合时代需要,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二、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正如香港媒体在一次报道中将河南豫剧和京剧进行对比时所称,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豫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