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风格的流行歌曲 郑传寅:抖音提升戏曲现代品格和趣味性
图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及其创新意义高端论坛现场
中新网5月13日电 13日戏曲风格的流行歌曲,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及其创新意义高端论坛”。曾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导郑传寅教授认为,如果不仅着眼于戏曲本身,而是放眼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建构,抖音以堪称中国文化名片的戏曲为传播对象,对于充分展现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民族性,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文化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戏曲逐渐变成了“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戏曲观众——特别是艺术欣赏需求最为旺盛的青年观众大量流失,有人曾用“一望无牙”来形容戏曲观众的老化,还有人用“台上忙的比台下看的还多”形容戏曲剧场门可罗雀的窘境。戏曲电视剧已退出荧屏,新拍摄的戏曲电影数量虽多但难入院线,基本上只能作为资料保存戏曲风格的流行歌曲,电视戏曲节目的收视率长期低迷。抖音的戏曲传播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郑传寅认为,抖音平台的戏曲传播有两大特点,聚焦某个局部,进行特写式传播;借助适度的现代化包装,提升传播的现代品格和趣味性。
1分钟的时长设定,使得抖音的戏曲传播只能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传播是其短,但抖音力图变短为长,这就是聚焦戏曲的某个局部,进行特写式传播。例如,通过王佩瑜示范老生如何大笑,表现戏曲“无声不歌”的艺术特色;通过京剧演员刘宇随歌曲《说唱脸谱》的旋律传播京剧的脸谱艺术和变脸特技。特写式传播对戏曲中海量的信息进行了屏蔽和过滤,所选择的内容集中而单纯,接受起来难度不大,方便快捷,可以反复观看,继而进行模仿,接受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这就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参与热情。
如何让现代传媒与传统戏曲实现深度交融,一直是戏曲现代传播的难题。抖音在如何实现戏曲的“现代传播”所做的探索,是在不损害戏曲本质特征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现代化包装,力图克服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与戏曲传统特征之保持的矛盾,强化戏曲传播的现代品格,凸显趣味性。例如,通过现代流行歌曲《说唱脸谱》传播京剧脸谱艺术和变脸技艺,通过“我要笑出国粹范”和“谁说京剧不抖音”的网络语言,给短视频命名,可谓“画龙点睛”,既强化了视频的现代品格,又具有激发点击观看兴趣的作用,但传播的内容并未受到损害,避免了内行们的“野狐禅”之讥。
抖音的戏曲传播是在戏曲不景气和戏曲影视传播已限于疲弱的背景下展开的数字化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主体都是青年戏曲风格的流行歌曲,这对于创新戏曲传播方式,培养戏曲观众,打造戏曲的未来,让已变成小众艺术的戏曲回归大众艺术本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诚然,抖音的戏曲传播只是刚刚起步,在如何克服现代传播手段之运用与戏曲传统特色之保持上,在如何将“碎片”拼成戏曲整体画面实现对戏曲的全面传播、克服传播内容浅表化方面,在关注“国剧”——京剧的同时,进一步关注遍地开花的地方戏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字节跳动平台责任中心共同完成的《抖擞传统: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报告在本次论坛发布,报告显示,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作为蓬勃发展中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话语叙事形态,既传承传统文化,也在持续促进中华文化的再创作,令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植根于人类交往的精神世界。
此前,抖音已经陆续开展“非遗合伙人”““我要笑出‘国粹范’”“ 谁说国画不抖音”等计划或运营活动,加大传统文化在平台的传播力度,未来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文化机构、文艺专业人士建立合作,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媒介的跨界演绎,让传统文化更“潮”更“时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