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经典始于创新
5月29日,豫剧大师马金凤走完了她的百岁人生。她创造的“帅旦”行当与众多舞台形象,和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获得者、“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一起,永久定格于戏迷心中。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这是马金凤最广为传播的唱段。她所表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为一炉,演活了气宇轩昂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也因“穆桂英”名声大噪,成为最著名的旦角之一。
《穆桂英挂帅》为豫剧首创剧目,自20世纪50年代初问世至今,被许多剧种移植,唱遍神州大地。其中,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晚年推出京剧《穆桂英挂帅》,将个人艺术生涯推向了新境界,成为两个剧种互补交流的一段佳话。
老戏中的旧形象
穆桂英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即使她真实存在过,对北宋的政治与军事,也没有任何影响。
这个人物形象,是在漫长的时光中,通过人民大众的共同创造而丰满起来的。
元明以来,随着杨家将故事的传播,包括在舞台上的传播,穆桂英的事迹家喻户晓,直至穆桂英成为民间崇拜的对象。
汪曾祺曾说:山海关外,有多少穆桂英的点将台?几乎凡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大石头,都是穆桂英的点将台!老百姓相信许多虚构的戏曲人物是真有的,他们附会出许多戏曲人物的古迹且深信不疑,反映了市民和农民的爱憎。这是民族心理结构的一个层次,我们应该重视、研究。
穆桂英比武招亲、孕期挂帅,乃至征西殉国,都已经是老戏了。民国时期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穆桂英的形象始终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甚至不止一次被拍成实景电影。
梅兰芳演出的《穆柯寨》《破洪州》、马金凤演出的《老征东》,都是各自剧种的保留曲目。
在旧戏中,穆桂英是一个人间“超女”。她自幼师从黎山老母,熟谙诸般仙法,倒海翻江,撒豆成兵,驱神役鬼,无所不能。她又有降龙木、雌雄剑等法宝,以之制敌,无敌不摧;以之攻城,无城不克。舞台上的穆桂英既是超凡人物,也食人间烟火;自负逞强,也娇憨可爱;杀伐果断,也会纠结无助。
在她身上,综合了人们对于女性的各种想象,也寄予着国泰民安的渴望。
穆桂英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时,马金凤已是豫剧名角。饰演穆桂英,是她的拿手好戏。自14岁登台,她就开始演出《老征东》;新中国成立前后十年间,她饰演最多的人物,就是穆桂英。
新时代需要新典型,舞台上需要新英雄。这一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马金凤身上。
1954年,她和同事对《老征东》进行了大改,取名《穆桂英挂帅》。从此,这部老戏中的旧典型,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著名学者邓拓曾撰写长文,高度评价豫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成就:
马金凤同志不但发挥了豫剧的演唱特色,而且特别发展了豫东流派的演唱技巧。她综合了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和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同时也吸收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的优点,创造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唱腔。
现在的《穆桂英挂帅》这出戏,已经具有相当完美的舞台艺术成就,这是人们所公认的。这个成就包括了主题的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分场精炼,气氛饱满,唱词通俗,人物性格完整突出等方面。
他着重指出,由于马金凤成功主演《穆桂英挂帅》,而形成确立了“帅旦”这个独立的行当,这是重大贡献!
在对旧戏的改造中,马金凤将穆桂英从无所不能的魔幻中解放出来,减少了对个人利益的顾虑,既歌颂她的雄心壮志,也深深地刻画她的复杂心理状态,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坚实,真实可信。
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马金凤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着意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表现,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持久的喜爱。
马金凤说,在对解放军战士的慰问交流中,她得到很大的启发,体会到一个人民热爱的民族英雄,该有着怎样的气概。
为了提升演出水平,她不厌其烦地对剧本进行修改。每晚散戏之后,别人去吃夜餐,她总是坐在那里,默想演出的经过,有哪一点儿不够好,就记下来,跟其他编导人员共同研究改进。
她将全新的人物带上了舞台:
先是精神饱满地一步步走到台中央,表现出这位老成持重的女英雄胸有成竹的英姿与勇往直前的气概;然后再转身向左,仿佛看到了杨家的千军万马,一个个都刀出鞘弓上弦,在威风凛凛地整装待发;再一回头,看到了“穆”字大旗,又看看自己的全身披挂,想不到53岁的今天,自己又要率领三军上战场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心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快慰。于是,慷慨壮勇地唱起了大段唱词。从“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起,一字字清清楚楚地唱到“我不擒安王贼永不回家门”……
这优美铿锵的旋律,从此响彻人间。
与梅兰芳相遇
在戏剧的演出完善过程中,梅兰芳的悉心指导,使马金凤受益匪浅。
1955年,河南商丘地区人民剧团赴上海慰问演出。有一天,演完《穆桂英挂帅》后,有人告诉马金凤,梅兰芳先生要与她见见面。
听到这个消息,马金凤感到十分惊讶。原来,梅兰芳已在现场看了演出。为不使她感到紧张,没有预先告知。
梅先生来到后台,与马金凤亲切会面,对这个戏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殊不知豫剧还有个老穆桂英,我很喜欢这个戏。”
之后,梅兰芳又约马金凤到家中做客,对她的表演和身段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马金凤说:“这在我以后的艺术道路上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第二年春天,二人又在南京见面。梅兰芳特请马金凤去看《贵妃醉酒》,同时约她去看他化妆,讲解了化妆上应注意改进的地方。他还建议马金凤学习程砚秋的水袖表演动作。
1957年,梅兰芳来到洛阳,再次与马金凤相聚交流。据说,这一年,马金凤正式拜梅兰芳为师。
“豫剧名花”搬上京剧舞台
1959年国庆节,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中,梅兰芳令人意外地以65岁高龄推出新戏——京剧《穆桂英挂帅》,震惊剧坛。
他说:“4年前在上海,第一次看到马金凤同志表演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虽然和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还不知道她的晚年有重新挂帅的故事。她那老当益壮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动。我们有着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今年我就决计把这株‘豫剧名花’移植到京剧中来。”
他又说:“有人不理解我为何上了年纪还要如此努力地演出,是迫于生计,还是想满足自己的戏瘾呢?其实都不是。说实话,我如此卖力地演出,主要原因是观众仍未对我失去兴趣,他们鞭策着我,促使我不断创新,更上一层楼。”
作为戏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崇高声誉,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即是由他创立的梅兰芳表演体系。《穆桂英挂帅》,是他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部经典。
人们说,梅兰芳的伟大,在于他对艺术的投入,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练和创造精神。到《穆桂英挂帅》,可说是又到达了一个罕有的高峰。他的一生为观众们呈现了最完美的艺术,而到了晚年居然通过这出新戏,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表演。
梅兰芳曾与马金凤讨论过豫剧与京剧的差异:豫剧能够充分运用京剧的演技,京剧却不可能采用豫剧的演技。豫剧的大段唱词十分动人,如果搬到京剧里来,一段就得唱个把钟头,会把观众唱困了。
为了适应京剧表演特色,梅兰芳对剧本进行重构,将重心前移,又对唱词进行改写。为了更加完美地体现人物形象,他一遍又一遍地寻找合适的表演身段,以他一生积累,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穆桂英的优美形象。
豫剧、京剧,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梅兰芳作为前辈,在与马金凤的交流中,既提升了豫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成就,也成就了自己最后一部经典。
人们说,穆桂英这个形象,十分难演,需要非常丰富的舞台艺术经验。要有扮相、有嗓子、有基本功,还要有元帅的气度,而且不能离开青衣的范围。演得既稳重又大气,才合乎老年穆桂英的身份。
梅兰芳与马金凤各领风骚。他们的非凡成就,使穆桂英这个名字,成了新时代巾帼英雄的代称。
1961年,梅兰芳辞世。
时逾一甲子,马金凤也走了。
舞台上的不朽经典,必将长久流传。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